徽州人和徽杭古道的故事
作者:雁行江湖
一条千年古道,蜿蜒绵延75公里,它从皖南绩溪县临溪镇湖里村起,经仁里、汪村、瀛洲、龙川、到伏岭镇的湖村,经江南村“江南第一关”、遥遥岭、马头岭、雪堂岭到达浙江西部的临安市马啸乡止,贯通了古徽州和浙江。古往今来,这里走出了无数的徽州人,胡宗宪、胡雪岩、胡适等,他们或求官或经商或求学,在更广阔的天地施展才华,做出来了影响中国的大事情。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汪国真一句充满浪漫情怀的诗句,道出了千余年来每一个从徽杭古道走出来的人的心声,在古徽州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简单的十六个字,道尽了古徽州人以前的生活现状,由于地窄人稠的生存缺陷,注定了徽州人要向外部世界拓展生机,早在遥远的东晋时代,徽州人就已远赴异乡,奋迹商场,故自古有“无徽不成市、无绩不成街”的说法。而走出去的徽州人,也在天南海北的各个角落顽强的生活着,有着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开拓进取的“徽骆驼精神”。
自古以来,神奇秀美的徽杭古道是经商、从政、求学者的崇尚之地。有经古道“吸取天地精华灵气”而成龙成凤之说。
无数徽州人在徽杭古道上风雨兼程,走出了属于自己人生的辉煌。好多徽州人都是在十三四岁的时候,从这条古道走到外面更广阔的天地,开始自己人生的求学经商之路的,十三岁的胡雪岩,十三岁的胡适,他们两个一个经商一个求学,都成为中国顶天立地的人物。
胡宗宪,嘉靖十七年的进士,官至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当年从徽杭古道走出去求功名,忠心为国,抗倭有力。著名的抗倭军队戚家军,就是在他的大力扶持下才壮大起来的。一代红顶商人胡雪岩从徽杭古道走出,来到杭州发展而名扬天下。冠有36个博士学位的著名学者胡适也曾多次经徽杭古道去杭州、上海讲学,为主席烹制“武昌鱼”名菜的一代徽厨程明开的故里,就在徽杭古道脚下的岭前村。
一路蜿蜒行来,攀登1400多个台阶后,就来到了海拔四百多米处,是著名的江南第一关,也是徽杭古道重要关隘。关口刻有“径通江浙”的魏体大字。 这条全长75公里的古道,也是绩溪的风水龙脉,更是很多徒步爱好者喜欢来的入门级徒步线路。
至今的徽杭古道上,依然有精明勤勉的徽商在这蜿蜒的小道上求生活,他每天挑着胆子,里面放着矿泉水面包零食等,在古道上售卖,旺季的时候一天走两个来回,淡季的时候走一个来回。说起来,这中间还有一个小故事,同行的小伙伴拍照的时候,他会很热心的告诉我们,在那个角度拍摄会更完美的呈现古道的曲折蜿蜒,他一年三百多天在这条古道上行走,对这里熟悉的好像自己身体的一个脉络。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条曲折蜿蜒的徽杭古道,成就了源远流长的徽文化,还有绩溪徽商故里的种种传说,徽商从这里走出,也以更丰盛质朴的感情回报故土以文化以财富。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