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王蒙,今天继续讲孔子《论语》,对于学习,对于好学的论述。
今天我要讲的是孔子在学习上的这种恒心、这种热情和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孔子他曾经声明,“我非生而知之者”,我不是一生下来就知道好些事儿,就有懂很多道理,有很多见识,我不是那样的人。我是什么人呢?我靠的是什么呢?
“好古”,就是我喜欢知道过往的种种的经验,也就是说重视人们所留下的各种精神的财富、精神的资源。“敏以求之者”,就是敏,敏捷的敏,同时我又很喜欢很迅速的、尽快的、有效率的,这里解释这个“敏”了,去求得这些过往的知识。
他又说“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就是当我们谈过去、过往的、老的那些事儿的时候,目的并不是为了回到上古、回到古代,而是要懂它的道理、要懂它的精髓。懂了以后能够联系实际、能够正确的处理我们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挑战、各种麻烦、各种问题。所以“好古敏以求之”,我好古,不是去死记硬背、不是去硬套,而是要用一种很敏捷的、敏锐的方式去学习、去体会过往的人类的种种的经验和教训。
孔子的许多话离现在几千年了,但是对我们还有非常深刻的、非常生动的实际意义。譬如说“见贤思齐”,做到这个太好了。学习不仅仅是看书、看报、开会,而且你要看看别人是怎么做人、怎么做事的。看的好地方你就赶快学,这个对人来说最重要。相反,有的人不是“见贤思齐”,而是“见贤思嫉”,就是见着别人好,自己就嫉妒,那就太不像话,太不像样子了。
再譬如,孔子说的儒家所提倡的说是“闻过则喜”。这一点我觉得做到是太不容易了,有些东西做起来还是容易一点,但是往往会闻过则不快、闻过则脸红、闻过则冤枉、闻过则生气。所以孔子说的那些美德,说了那么多,我们如果真是每一件都认真的去做到,我们的生活、精神面貌确实就完全不一样了。
孔子他又说“圣人,吴不得而见之矣”,说我想看到唐尧、虞舜,大禹就是夏禹,或者是看到周文王、周公那样的伟大的圣人,我看不到了,我没有生活在那个时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斯就是那样也就行了,我见不到圣人,我能见到君子,见到有修养讲文化的人,有知识,有见解,有头脑的人,这样的君子人,这样高上的人,我能见着他们我也就很满意了。
“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他强调那种大善人也没有见过,但是能见“有恒者,斯可矣”。虽然我看不到那个大善人,但是我能看到坚持有恒心的人就行了。这个话它底下有一个解释,前面说见不到圣人,我希望我至少能见到君子,这个大家容易理解,君子是比较自觉的,是比较有修养的,有境界的,有格局的这样的人。
那么这个他善人他怎么会联系到恒先生来了,联系到坚持不坚持来的呢?他说因为现在有这种现象,“亡而为有”,亡就是当无讲,就是什么知识都没有,可是他做出一副什么都知道的样,装腔作势,好像真知道点什么似的。这样的人大家想想,我想你们也见过,什么都没有,可是又装腔作势像那么回事的。
“虚而为盈”,他本来很空虚,但是他又假装他很充实,他的那点知识,那点学问都是连蒙带唬的,道听途说的,都是学舌的,可是他显的样子还挺威风,显得还挺厉害,所以这叫“虚而为盈”。“约而为泰”,约就是他很贫乏,他很贫乏他假装他还挺丰富,好像你什么都难不住他的那种样子,这挺逗。
孔子他是提倡做非常高大上的人的,但是他对于那种所谓小人装腔作势的,对不懂装懂的,对连蒙带唬的这种人他很有了解,他很有见识,他好像和这些人也打过交道。所以他说这样的人“难乎有恒矣”,这样的人他没法坚持。为什么呢?他一上来能够很有号召力,但是慢慢的他就显了原形了,显出窘态来了,显出差的那一面,他就会暴露出来,他不可能老掩饰自己的无知、贫乏、愚蠢。
这点咱们琢磨琢磨,孔子说话很客气,它没有往很深的说,但是就这几句话够分量的。谁要是让他说上这几句话,说“亡而为有”,你嘛都没有,你假装什么都会。“虚而为盈”,你很空虚,你心很虚,但是你假装很充实。“约而为泰”,你很贫乏,可是你假装很丰富,你这样的人你坚持不下去的,哥们,您这样下去是要暴露的,是要出洋相的。
孔子讲的非常的好,所以它底下有一句名言,这句名言可以说是至今那响亮的很。一句什么名言呢?他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就是你知道什么你就是知道什么,但是相反的你要承认,你还有很多东西你不知道,你看不清楚,你没有这方面的专业,你也没有这方面的亲力亲为,亲眼目睹,因此你就没有权利多说这方面的话,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承认自己有所不知,有所不解,不能够很好的理解,不能把它分析清楚,这样的人是知也,这才是真正的知识。
当然古代这个知的另一个读音就是智,就是智慧。智慧是因知识而来,知识要靠智慧来消化,来把握,来使用。所以知者智也,智者知也,这既是知又是智。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是不会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也不会做出一个万事通的样子,而是明明白白地承认自己有所不知。
我想这种伟大的学者,伟大的圣贤,他们都有这方面的主张。例如希腊的苏格拉底,他也说过,说你如果问我知道什么,我知道的就是什么事我都不知道,就是自己的知识太少了,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知识太少了,这是最重要的知识,这也是最重要的智力。
中国自古以来有个话,叫“学然后知不足”,你真正学习了,你才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事你不明白,你才知道你自己所掌握的那点信息算什么,比这个大千世界,比古往今来的历史相比,你所把握的,你能够说明白的,你能够和别人切磋的都实在是太少了,这也是一种谦逊的态度。
当然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因为知和不知这既是截然相反的,又是互相联系在一起的。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就是说你的知当中,包括要知自己知不知,要知其不知,要知己不知。这个在概念上是非常有趣的,一个哲学的,即带有悖论,又带有千古无疑的很明确的判断在里头,就是你要知其不知。
那么也就是说相反的有一种情况,是不知其不知,不知其不知的就自以为知了,自以为是了,你明明你懂得很少,你偏偏在那胡说八道。中国有个词我也很喜欢,叫“大言其实”,你话说得很大,好像你什么都明白,实际上你是欺骗世界,你是欺骗群众,你大言其实是不可以的,实事求是才是可以的。
那么孔子在表达自己对待学习的,对待教学的态度的时候,还有很多名言,比如说“有教无类”,就是说你只要是肯学习,总是能够从学习中得到成长,得到进步,而不用管你的出身如何,不用计较你的底子如何,鼓励人学习。孔子在他的故事里头还有很多因材施教,同样是他的学生,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他讲话的时候,教导的时候该抓住各自的特点。
而且孔子有非常美好的话,叫“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自己的学习我永远不感觉到疲劳,我永远不感觉到腻味,因为没有比学习让人更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成长,感受到自己的前进,感受到自己越来越有精神的力量,所以学习是永远不会腻歪的,学习是永远不会疲倦的。那么诲就是教诲旁人,教给别人点事情,我也永远不会感到厌烦,我也永远不会感到倦怠,我永远不会偷懒。人有了这样一种精神,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那他怎么可能不成为一个大人物?
那么现在让我们提一个问题,就是说从我们自己来想,我们有没有在学习上自己“强不知以为知”,就是明明自个儿知道的不多,但是要喜欢自个儿那个万事通,万事明的意思,老以消息零通人士在居,在那传播一些明明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在那自个犯了不懂装懂的错误,有没有这种情况?我希望没有,有也没关系,我们改正。今天就讲到这里,下一次我们要讲孔子的生活态度和举止风度。欢迎各位继续收听,谢谢,再见。
【原文】
▪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王老不愧是文化高人,把深拗的先贤经典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活泼可爱的形式展现给大家,善莫大焉!可敬可爱!
今天是四年一度的二月二十九日,在此,祝福王蒙老师长命百岁,度过越来越多的二月二十九日!
人最宝贵的就是学习的能力
石磊石磊石磊 回复 @雪梨739: 说得对,能力就是学习能力
老先生老先生娓娓道来浅显易懂赞
王老用一辈子的修炼来给大家讲课,风格独树一帜,给人以启迪,谢谢王老!
活着即是年轻~~王蒙。 喜欢王蒙老师的孔孟老庄。 必须一直听完!大力学习传统文化。 诲~hui四声 人不倦。
王老讲得细致透彻,易懂,不愧大家
学而后知不足
喜欢听老爷子讲孔孟老庄,亲切爱听
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