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第二十三周答疑】摆脱“别人家的孩子”,要学会“试探性描述”

092【第二十三周答疑】摆脱“别人家的孩子”,要学会“试探性描述”

00:00
08:49

【课程标题】


【第二十三周答疑】摆脱“别人家的孩子”,要学会“试探性描述”


【本周重点】


【家庭资源】对父母亲报喜不报忧的态度背后不是体贴,也不是孝顺,而是厌倦或者是逃避。如果你想要改善这样子的状况,你跟爸爸妈妈之间彼此要揣摩一下,要试探一下,也许会得到惊喜,发现对方并不如你们所想象的那么脆弱


【被迫早熟】我们要寻找自己心里面真正的感受,要认识我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如果因为跟父母过于的亲密,结果太早地承担了责任,或者是压抑了自己,那么在长大之后,我们一定要找回自己心里面的感觉,把自己当成是最需要照顾,最需要关心的人。


【性别期待】我们在生活的过程当中,一路之上会不断地被贴上标签。这些标签如果过于沉重,成为包袱,会绑住我们,让我们动弹不得。可是,这些标签也可以只是我们的附属说明,而不是我们重要的内容。所谓性别角色,是在某一个特定的时空里面,透过某一种特定的教育方式传递出来的价值观。只要时空改变,这样的价值观就有可能改变。


【优秀评论家】





【优秀评论展示】


【课程全文】


大家好,我是周玄毅。很高兴又作为助教,在康永哥的情商课为大家答疑解惑。跟之前一样,陪我一起解答的,是情商课的专业顾问,来自壹心理的咨询师们。


先看第一题,有同学提问说:


康永哥,在家爸妈比较偏爱我,以至我可以很清楚地感觉到姐姐对我的嫉妒,对爸妈的埋怨。这种时候,我就会很难受。作为被偏爱的人,感觉到兄弟姐妹对自己的嫉妒要怎么办呢?


首先非常感谢这位听众的提问,也要表扬表扬你!因为爸妈偏心是家庭里面比较普遍的现象,作为被偏爱的一方,你能考虑到姐姐的感受,并且试图去改变这种状况,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但是有一点我要提醒你,要避免自己的“自罪倾向”,自己的自,犯罪的罪,也就是,要避免“自己觉得自己有罪”的倾向。


怎么理解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之前有一部印度电影叫《神秘巨星》,里面有这么一个妻子,经常遭受到家庭暴力。她虽然也有过埋怨,可是更多的时候,却是在女儿面前,为丈夫的行为作辩护。


比如丈夫嫌弃菜不好吃,厨房里的妻子一定是紧张兮兮、赶紧出来道歉。而女儿鼓励她离婚,这个妻子反而教育女儿说,你爸爸在外面赚钱很艰难,我们不要添乱。


你看,这就是典型的“自罪倾向”,心理学上解释说,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指的是一个人明明没有做错什么事,却认为是自己导致了坏的结果,产生“自责”和“内疚”的情绪。


可能有人会问,这明明是一种自我指责,怎么会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呢?


原因是她已经习惯了用这种自责,来维持和丈夫的亲密关系。这里的潜台词是说:“都是我的错,我跟你认错了,所以你不要不爱我,好不好?”


当然,我们说起来的时候都知道,这种爱情注定是不健康的。可是轮到我们自己的时候,就经常会忽略,这种“自罪倾向”在我们自己的家庭中也是很容易发生的。


就像提问中所说的,父母偏爱的问题。明明责任不在我们身上,可是我们会觉得,自己就是罪魁祸首,自己是导致父母偏爱的根源,会有一种“我错了”的感觉。


而同时呢,我们会进一步地有一种“我不配”的心态,也就是,我不配得到这么多的爱、不配这么快乐。


这种“自罪倾向”如果严重的话,一定要去做心理咨询。我今天只介绍一个在症状轻微的时候,你能够使用的小技巧,叫作“积极的自我对话”。


什么叫“积极的自我对话”呢?首先你要知道,在你感受到姐姐的嫉妒时,你自己往往会和自己进行对话,而这种对话,有消极和积极两种可能。


消极的方式,就是安慰自己说:“我没错!我不要去想我错了!”这就是消极的自我对话,是自己在跟自己说,不要去做什么事,但是效果通常都不好。


就像我们经常对自己说:“不要不高兴!不要这么的消极!”可是事实上,你的不高兴和你的消极,不可能因为这种否定性的对话就得到改变。


所以,真正有效的是第二种积极的对话,对自己说一些鼓励的、赞扬的、肯定的评价。比如说,你可以这么想:“你能意识到爸妈不应该偏心,你真的很棒!”“你能注意到姐姐的情绪,你真的很细心!”“作为占尽优势的这一方,你能明白,这一点对你姐姐是不公平的,你其实已经很不错了!”


你看,这种对话的诀窍就是,先自己想象出一个最好的朋友,想一想,在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这个最好的朋友会对我们说什么呢?也就是说,不要自怨自艾,要站在一个善意的、旁观者的角度,看看他能够看到我们有什么样客观的优点,我们做出过哪些努力。这就是所谓“积极的自我对话”的技巧。


好!我们接着看第二个问题,有同学提问说:


我爸妈总是喜欢拿我和“别人家的孩子”去对比,我做什么,他们都要跟我挑刺。请问,这种情况下,我该怎么办呢?


很多人都有同感,小时候爸妈经常拿我们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可是有没有想过,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们可能会觉得,这说明他们对我们不满意、不开心,这种比较,反映的是一种失望的情绪。或者说,反映的是他们的虚荣心!


不过呢,其实心理学家认为,在更多的情况下,这种“隔壁小明”的心态,反映的是一种界限的模糊。


什么意思呢?解释一下,它的心理机制和“偏心”很像。康永哥说,我们之所以嫉妒兄弟姐妹,是希望我们能够得到更多的爱和家庭的资源。


而同样的,你的爸妈拿你去和别人比较,是在嫉妒别人家的小孩。他们担心的是,你不如隔壁小明,就会丧失更多的社会资源,他们必须要做点什么。爸妈的潜台词是,我家的孩子,难道要被别人追上了吗?我要赶紧给他指明方向!


发现没,当爸妈这么说你的时候,不是觉得你不够好,而是觉得:我可以帮你变得更好。


于是,他们就伸手来干预我们的生活。那在小时候,这种界限模糊不算什么,毕竟我们需要父母的指导;可是等我们成年之后,就会觉得有点管得太多了。


所以面对“隔壁小明”的这种比较,我们要做的,是去帮助爸妈划清生活中的界限,让他们安心,让他们相信,我们自己也能做好。而且关键是,这是我们自己的生活。


那么,具体的沟通原则,仍然是要坚持「非暴力沟通」,也就是,描述事实、描述自己的感受,不要直接给结论。我们今天额外补充一个小方法,叫作「我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理解」。


什么意思呢?举个简单例子。比如回到家,你妈又开始唠叨,说:“你那个表弟考上了公务员,待遇不错、福利又好、工作还很稳定。”


这时候你可以说:“妈,我不知道你能不能理解。其实每次你拿我和表弟去做比较的时候,都会让我很不舒服。我相信,你应该能够感觉得到。”


你看,在这里,我们不是简单地、直接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稍微多加了一层。

我说的是“不知道你能不能理解”,但是真实的意思其实是“你应该能够理解我的想法”。那么听到这句话的爸妈,出于自我肯定的心理,也会倾向于认同你的感受。


这个技巧能够帮助我们,将沟通的议题重新拉回到父母和我们之间,而不用去讨论到底“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


如果你想对这个方法了解更多,那我建议你去读一读,口语传播大师 Kerry Patterson的《关键对话》这本书。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两条答疑。最后按照惯例,来颁发一下本周的优秀评论家奖状,一共是两位。


第一位,是「小小懒lazy」同学,她生动地描述了自己和父母日常互怼的情况,妈妈叫她去吃饭,她去早了妈妈说她,去晚了妈妈也说她,于是她跟妈妈说:“你女儿又不是哆啦A梦,她没办法张口要,闭口就到啊!”这种日常互怼真的很有意思,而且也不失幽默。


第二位优秀评论家,是一个正在读高三的听众,网名叫「露岛」。她分享了妈妈向她诉苦的经历,现在的她,通过情商课的学习,能够慢慢地做到倾听妈妈的情绪,但是不参与到其中。我们也祝「露岛」高考顺利!


再次恭喜两位,请点击音频下方的「查看全文」,在文字稿中领取你们的奖状。

同样的,在文字稿中,还有本周的知识点复习,想要温习的同学,也记得要认真看一看。

 

好,这就是本周的答疑课,康永哥的情商课,咱们下周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蓝刀_走走

    这种方法对付我爹妈完全没意义,他们已经身经百问了~~如果我表达拿我跟外人比较不舒服时,他们会说“你知道不舒服就应该改啊!”呵呵

    不再羞耻的酒鬼 回复 @蓝刀_走走: 对。哈哈哈

  • 小菇凉又来学习了

    坚持了半年,每周4节课,每天晚上睡前40分钟学习,并记笔记,每节课都思考并评论,偶尔太忙落下进度也拼命赶上,今天终于赶上进度了。突然有个想法,好期待得一次最佳评论,哈哈,晚安。

    小克克 回复 @小菇凉又来学习了: 我也是这样🤝

  • 语乔7777

    感谢康永哥用不急不缓的声音抚慰千疮百孔的鹅!我想问个问题,就是在人际交往中,或者亲密关系里,我总是这个状态不知道如何破?比如,开始时,我总是很坦然,热情的去发展关系,可是逐渐的我会遇到,被欺骗,被忽视,被占小便宜,起初我是不在乎,容忍的,可是随着次数的增加,就会感觉不爽,也会直接表达给对方下次不要再如此,但总觉得不奏效,甚至人家会变本加厉,我到了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会大吵一次,然后就是不想再接触对方,拉黑了之,或者就此不联络了,但是亲密关系里,比如,妈妈,爱人,真的很头疼,屡说不改,我也不能拉黑不联系了,毕竟是亲人!我知道自己本身也不完全正确,那我应该怎么做呢?!谢谢您

    刘荟_r0 回复 @语乔7777: 欧马可、额v发。上自习了逆时空女L,H

  • Rebecca_xo

    这个课程能不能讲下亲子关系以外的话题

    颗颗课 回复 @Rebecca_xo: 是的

  • 汉坤_yn

    受众定位太窄,我都不打算听了,钱白花啊,买这个课的都是学生或者家长吗?貌似学生还不知道要提高情商,家长已经放弃改变自己了吧!

    15369323pwc 回复 @汉坤_yn: 我就是家长,而且每堂课都做笔记打卡,不是为了教育孩子,是想修炼自己。

  • 听友211977827

    爸妈偏心姐姐嫉妒,你把得来的好处分给姐姐不就完事了

  • 视猫狗如命的女子

    我是独生女,不知道这种父母偏心的感觉,可我想说的是,父母的所以心思都放你一个人身上的时候,其实也很压抑。

  • 月半疫情07

    是不是出问题了,播放不了

  • 1862895dnvr

    第一个问题问的是如何解决父母偏爱的问题 不是提出假设 然后解决假设中的问题?

  • 听友311489606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也对比别人爸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