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介绍
安娜·阿赫玛托娃(1889-1966)是俄罗斯杰出的女诗人,也是在全世界享有盛誉的抒情大师。诗人叶夫图申科将普希金称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而将阿赫玛托娃誉为俄罗斯诗歌的“月亮”。1964年,阿赫玛托娃在意大利获“埃特内·塔奥尔敏” 国际诗歌奖,1965年,牛津大学授予她名誉博士学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将1989年命名为“国际阿赫玛托娃年”,以此在世界范围内纪念这位诗人的百年诞辰。她还享有“21世纪的萨福”之称。
注:萨福,古希腊著名女抒情诗人
▎诗享
从1904年到1919年,这15年应该是阿赫玛托娃诗歌创作走向自觉与成熟的阶段,她的诗风生动,似乎能向一切敞开胸怀,更多的时候还是一种年轻人的朝气。尽管其诗作也不乏歇斯底里的情绪,但是有一种挚烈的爱在支撑着她的歌唱。她的早期诗歌纯粹、干净,无论是那些对自然万物的描绘,还是对人生的思考都带着诗人出其不意的想象力。
二十年代以后,阿赫玛托娃开始进入了她生活中的低谷,首先是已经离异的丈夫古米廖夫被枪杀,随后,唯一的儿子列夫两次被捕。她本人,因为诗歌中低沉的调子和“既没写劳动,也未写集体”而在文学界受到批评。1924年,苏联作家格罗斯曼在莫斯科的一次诗歌朗诵会上将阿赫玛托娃与萨福相提并论,从那以后将近十五年的时间,她都被非正式地禁止在公开刊物上发表作品。
1944年5月前,阿赫玛托娃生活在塔什干,据她回忆,“我急切地搜索着所有与列宁格勒、前线相关的消息。如同其他诗人,我也常常到医院去慰问演出,为受伤的战士们朗读诗歌,在塔什干我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酷热、树荫和水声”。由是,诗人此前写作中的精致、纤细、典雅,仿佛脱胎换骨似的融入了粗犷、坚韧、沉着、有力的主导性声调之中,以个人的苦难来折射民族的灾难和不幸。由清新到苍凉、从少女的任性与幻想到成熟诗人的大气与开阔,她不断地向真实靠近,并由此获得精神的提升。
▎乐说
赵立新读诗配乐剪辑自苏联抒情歌曲《孤独的手风琴》,由苏联著名作曲家博利斯·莫克罗乌索夫作曲、苏联著名抒情诗人米哈伊尔·伊萨柯夫斯基作词。歌曲用一架俄国键钮式巴扬手风琴为伴奏,轻轻地托着男中音德米特里·霍罗斯托夫斯基的低吟浅唱,营造出一种夜深空旷的气氛,传递一丝稍带忧郁又含坚定的感情。
大使读诗配乐剪辑自法国女钢琴家Hélène Grimaud演奏的《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中的《科雷利主题变奏曲》,由俄国作曲家Sergei Vassilievitch Rachmaninoff创作。Hélène的演绎着实让人着迷,田园的风格舒缓而美丽,随着动人的音符在琴键下流淌,清晰的原野、蓊郁的树丛展现在眼前。
棒棒哒!我很喜欢背景乐,阿赫玛托娃不仅诗好,人也很漂亮哒!
还是母语的感觉最好。
好听
很赞(≧▽≦)
为什么赵立新朗诵的博尔赫斯的诗歌搜不到了?
苇间风0 回复 @江南梦未央: 对呀,我也找了好久没找到
这首诗还有俄国人听吗?用俄语讲给国人听?
赵立新老师
喜欢赵立新老师
真好!
赵立新老师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