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梁同学微信公众号“自在睡觉”(微信搜索:zizaishuijiao)。
试着像小孩子那样发呆,就可以获得片刻的安宁
本篇,小梁继续和大家分享陈抟老祖的《睡经》。上一篇讲到“梦蒙无可相”,这句话是说,梦总是很虚幻,来无影,去无踪,不一定是彩色或黑白的,不一定有声音,也不一定有重量……如果你很刻意地对梦进行分析,也许精神分析终将会演变成精神分裂。
我们来看看《睡经》的最后一句——“蒙明处恒持”。你听说过清醒的梦吗?当一个人在梦里觉察清醒,定在某个空灵状态——既清晰,又没有影像——只是定在那个状态的时候,小梁以为,也许这就是“蒙明处”。
当你有幸达到什么都没有想,自己像是透明的,与外面的环境没有隔阂的状态时,可以把这个感觉稍微保持一下,我把它称为“定在此处”,一念不生,一念不灭。
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小的实验,我数三二一,然后你试一下,能不能有一秒钟什么都不想——三、二、一……你会发现,哪怕在0.5秒的时间里,都很难做到一丝杂念都没有。
其实,如果一个人的心被训练得足够清明,能够保持每天有好几次是“断片”的,什么都没有想,这可能是一种很补的状态。
小孩子就会有那种发呆的状态。一些小孩子发呆可能是想到了高达、机器猫、熊出没……但有些时候,小朋友是一下子停在那儿,处于什么都不想的状态,这就叫作“蒙明处”(这是小梁的臆测,不一定正确,仅供大家参考)。
如果我们作为一个成年人,还能像孩子那样偶尔出神、入定,那么我们的大脑,我们的身心,就可以获得片刻的安宁。
过往不恋,未来不迎,才能做到当下不杂
日本电影《寻访千利休》,是我最近看过的最美的一部电影。主人公千利休是一位非常著名的茶道师,后来被赐死。因为他虽然一辈子只是纯而又纯地以茶入道,可就是这样,他的影响居然比当时的藩王还要大。
这部电影里有一段对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千利休对一位藩王说:“茶是什么?当它被喝到我们身体里的时候就没有了。我们喝茶,就是在喝茶的那个刹那,所有的茶道都是体会那个瞬间,体会那份稍纵即逝的永恒感。”因此,他说:“请吃茶,请体会吃茶的这一秒带给你的片刻安宁与全然。”
如果我们有什么方法能够做到忘我、无杂念(称之为“当下不杂”),那就叫“蒙明处”,那是一种不混沌的清醒,是一种没有杂念的专注。这种状态,哪怕极短,也是我们身心从疲劳中迅速得以修复的重要法门。
因此,有些时候我越来越羡慕小孩子,因为他们可以随时发呆。我们之所以那么累,不仅仅是身体的累,更多的是因为我们有了经验、逻辑、知识和过往受伤的体会……所以我们在很多事情还没有发生之前,就已经开始担心它将来会出现种种可怕情形,于是就产生了对未来的恐惧。然后我们又花很多时间去回忆,把自己的想象加诸于过去的记忆,构造成一个“我是谁”的标签,于是我们会对过去充满依恋。
过往不恋,未来不迎,才能做到当下不杂。所以陈抟老祖的《睡经》,基本上就是一个躺着的打坐指南——二十四小时处于高度充电状态,连睡觉都成为了高度敏感的移动设备,且随时能和云端保持5G连接。
站在这个维度再去看陈抟老祖的《睡经》,你才能理解道家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那是一群把自己的生命作为一个试验周期,把自己的身体作为实验室,把自己的念头、意识作为变量,全身心地投入,让自己发展成为一个高版本的灵魂机器的“庄子行为艺术家”。
做一个不添乱的人,也许是我们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学而时习之”到底习什么?我相信孔子不会简单地说:“学插花、学炒菜、学做官……你就得反复练习。”我相信对于孔子来说,他指导学员的核心,就是学“如何”。
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一种职业,不以别的事情为目的,就以让自己成为一个愉悦的、自由的、不努力也不纠结的人为目标?
为什么每个商人都要追求上市?每个女人都追求把自己嫁出去?为什么每个人都喜欢把自己金光闪闪的生活拍下来,P好了,发在朋友圈里刺激别人?为什么每个人拍照的时候,都要把嘴往里吸,再加一个耳朵,P个樱桃嘴,摆一个剪刀手,用食指和中指指着自己的颧骨……
既然有些人选择那样的生活,那么,能不能允许另外一些人仅仅选择一种职业——成为自己生命的行为艺术家。如果有人把这件事情变成他的职业,变成他这辈子专心做的一件事,为什么不可以得诺贝尔奖?(诺贝尔也是搞实验出身,不申请国家经费,尽量少耗资源,用着天生爹妈给的“人肉实验室”,然后不断地用各种情绪念头让自己的实验产生各种结果,最后把它记录下来,改造实验室,最终把自己发展为一个不被别人的眼光所裹挟的人,这难道不也是一个很高尚的职业吗?)
小梁之前收到了太安私塾的一位同学发给我的微信,他说他老婆参加了一个身心灵的课程,非要给他报名,好像这个课程设计出来就是为了拉新的(现在做互联网不是都很讲究拉新嘛)。
我给他回了一句:“人的自由不是做你想做的事儿,而是不做你不想做的事儿。”
如果我们能够在这辈子不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只想让自己变成一个简单快乐的人,不给社会添乱,不给自己添堵,尽量活得长一点,但是消耗很少的资源,这好像不能贡献GDP,但也许已然是对这个世界最大的贡献。
理论上来说,你我都是一个巨大的垃圾制造源,我们每天都在生产各种垃圾。小梁之前看到一篇文章里面讲,有些矿泉水公司,每卖出一瓶水,就制造了一个塑料垃圾——大部分的塑料瓶其实都没有办法回收,于是造成了地球的污染。
我的一位朋友转发了这条微信之后,另一位在德国的朋友回道:“我们在德国商店买的水都是玻璃瓶的,喝完之后要把玻璃瓶还回去。这就跟我们小时候买牛奶,喝完要把玻璃瓶还回去是一样的,瓶子可以反复重复利用,不会造成污染。还有一些人买矿泉水,会自己带着桶,直接装一桶水回家。这就是一种环保的态度。”
如果我们能够尽量做到不制造垃圾,让自己变成一个很简单的人,其实已经是对社会的巨大贡献了。
说回来,“蒙明处恒持”,当我们能够做到无杂念的时候,如果可以的话,请多保持一会儿这种状态。虽然这个时候你看似什么都没有创造,但起码你为这个世界创造了一个不添乱的人。能做到这样,你已经是一个很好的人了。
我们对世界的最大贡献,可能就是做一个不添乱的人吧。
“说远了,说回来” 哈哈哈😄,有趣哈……
《奇葩大会》里有一个女生得了一种睡眠晕厥证,随时随地昏倒睡着,节目上她说医学上对这个病无解,后来她通过每天早晚打坐治愈了。
聆听别人ad思考自己 回复 @圆吉祥: 谈不上治愈,只能说缓解。
没有你该怎么办?
那是因为太熟悉了,你骑过独轮车这种感觉更明显,你会感觉车长在了身上。
在这物欲横流、飞速发展的社会,要想做到绝对自由确实很难很难,通常都是身不由己,无奈之举,可能是自己的能力有限。累分身体累和心累,身体累可能因为生活规律,心累是因为我们想的多导致的。有个明确的目标,设置时间,给自己制造一种紧张的气氛,使自己更加专注,心无杂念。说到“断片”,个人意见,不提倡白天进行,可以到晚上,一个人,静静的,感觉心跳和血液在流动,那个时候,你可以什么都不想,要想也不会想的太多。以上是个人意见,勿喷。我从不喜欢用很主观的观点来评论一个人,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管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尽量不给社会添麻烦就好。
谢谢幽默的同学,陪我入碎,还好,昨晚碎三截
人的自由不是做你想做的事儿,而是不做你不想做的事儿。高级👍!多么令人心驰神往😝
音乐到哪里下载呢!太好听了
怎么搞的?每集听了一遍过两天在听一遍,总是感觉肥而不腻!很好!
我以前读书上学放学都要骑十来分钟的自行车,有时候一个人骑着骑着就断片了,回过神来就快到了,也不记得想过什么,然后自己暗吸一口气,都不知道怎么过的马路和避让车辆。用现在的科技术语来说算起进入了无人驾驶状态。
如水_2k 回复 @阮亮_hy: 这其实是你的潜意识在指挥着你,就比如你上下楼梯,你是不必刻意去想的,脚自然而然的抬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