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赌石秘诀 ——用火烤玉宜无裂, 有裂生烤底可见(二)

详解赌石秘诀 ——用火烤玉宜无裂, 有裂生烤底可见(二)

00:00
04:03

随着翡翠在中国市场的需求量大增并受利益的驱动,许多云南人、缅甸的汉摆夷(即汉傣之旧名)都加入到采玉的行列。

早些年在缅甸雾露河采玉的多是采取河水中的水石和暴露于河漫滩、河谷阶地的半山半水的玉料,当水石被采尽时,人们发现了几干万年来由河流堆积的阶地中也有玉料,于是,转而开采砂矿,或者开采经几干万年形成的河谷阶地中的堆积砂矿。

而这些矿由于成矿年代久远,绝大多数玉料与山坡上的其他种杂石混在一起并且被泥沙胶结成较坚硬的砾岩(这种砾岩缅甸人叫布丁岩石),许多人在开采到这种较坚硬的岩石时,由于开采工具极落后,用炮杆、铁锤很难攻克,于是当地人就采取火烧的办法,堆起柴火烧热石头后再浇上水使布丁岩石炸裂,开掉一层,捡拾有用的玉料。

在使用此办法时人们发现,经过火烧后,许多没有砂皮或者砂皮少、雾也薄的玉料表面居然出现一层暗红色的雾,掩盖了玉料的本来面目,于是人们从中悟出了用火烧玉石能够出现红雾的道理。当然这个故事是腾冲马师让先生对我讲的,真否却没有考证过。

民国年间,极好的半山半水料和水料开采越来越困难,

人们转向开采原生矿,原生矿的翡翠矿开采极费工时,采出的玉料好的只是极少数,

于是就有人想法用没有皮的玉料,先人工磨成像是半山半水料或者水料的有滚圆度的样子,将这些做过手脚、改头换面的一般玉料放在取火堆上烧,大火过后,等玉料冷尽,将玉科取出,其表面就会有一层暗红的皮色,再用泥巴抹一抹,擦去多余的泥巴,一块块红皮水石或者半山半水石就出现了。

“用火烤玉宜无裂,有裂生烤底可见”一句是说加工成翡皮子的玉料,要注意寻找表面没有裂的;有裂的玉料经过烤后,由于热胀冷缩的原因,裂口会张开,张开的裂口火力达不到,仍保持玉料原来的本色(即现底),不会随表皮变成红翡色,容易识破。

根据这句话,我们应该明白,在看到这种红翡皮壳的玉料时,我们就要问一下:这块翡翠表皮到底是天然形成的还是烤红的?

即这种玉料是翡翠行道中常讲的自然红还是烤红?

更有一些造假者,嫌用柴烤玉费时和耗柴较多,将做成的半山半水料或者水石模样的玉料放在铁板或者耐火砖上,用火力更强的汽油喷灯对准玉料加热。在温度高达上干度的喷焰作用下,玉料表面温度急剧上升以至达到类似熔化点时,铁元素由二价转为三价变成红色或者暗红色,待冷却后,一块披着红翡的玉料即“大功告成”。

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角度看,天然形成的红翡料与人工作用形成的红翡料相差不大,

关键是天然状态下形成的翡料是经过漫长的时空变化逐渐形成的,其内部结构变化不大,只是所含铁元素价位改变而已。

天然形成的翡料由外向内有一个逐渐变化和淡化的现象,所制作成的物件色鲜而不妖,且浓淡变化自然,红而不污,光润而不发黑。人工制作的红翡只要仔细观察即可发现红里略显黑污而沉闷,由于是急剧升温,表面的钠铝辉石结晶体受高温作用而有熔化感,所制作的物件暗红且光润度低,有时由于升温过快过高还出现铁色黑斑。

如果不知道这个道理或不接触翡石还是不容易分辨清楚的。

一般一只天然红翡的手镯售价二至三万元,而烤红翡手镯只能售几百到千元。

看来,大家还是喜欢一句诗的意境,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888580jqh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