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黄朴民:战略格局的东西角逐

4.1|黄朴民:战略格局的东西角逐

00:00
15:06

欢迎小伙伴们在评论区积极评论并留言,讨论黄朴民老师的观点,或者提出疑问,我们会定期送出黄朴民老师的赠书哦~


教授简介  

黄朴民,男,浙江诸暨人,19588月生于浙江绍兴市,1982年杭州大学(今浙江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85年于杭州大学历史系获硕士学位;1988年于山东大学历史系获博士学位,同年到中国军事科学院战略部从事军事史、古代兵法研究。1995年起,任军科院战略部三室副师级副主任。1997年被评聘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02年到中国人民大学工作,曾任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兼历史系主任,历史学院党委书记兼历史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执行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馆长。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会长、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常务理事等。主要研究方向为《孙子兵法》研究、中国思想史、中国军事史。


黄朴民教授30年研究基本上是围绕两个重点来进行的。这一是关于中国古代军事史的探讨,包括历代军事思想、古代战争与战略、历代军事制度以及古典兵书的整理、研究与解读等等。二是有关先秦汉思想寻文化史的研究,重点是两汉时期儒学与经学的论述。


代表性专著有:《春秋军事史》、《先秦两汉兵学文化研究》、《战国军事史》(与吴如嵩等合作)、《天人合一:董仲舒与两汉儒学思潮》、《孙子评传》、《何休评传》、《大一统:中国历代统一战略研究》、《刀剑书写的永恒:中国传统军事文化散论》、《孙子兵法解读》、《汉唐统一战略研究》、《孙子兵法选评》、《孙子兵法集注》、《五千年的征战:中国军事史》(与蓝永蔚等合作)、《道德经讲解》、《中国军事学术史》(第一作者)、《名战史话》、《黄朴民解读论语》、《黄朴民解读吴子司马法》、《黄朴民解读六韬三略》、《黄朴民解读唐李问对尉缭子》、《孙子兵法新读》、《中国文化发展史》(秦汉卷)(第一作者)等;


主编有:《孙子探胜》、《孙子兵法及其现代价值》、《中国历代军事思想教程》、《中国思想史参考资料》(先秦至魏晋南北朝卷)等;并著有《寻找本色》、《叩问历史》《历史无间道》、《难得糊涂:中国古代政治智慧》、《悦读韩国》、《最是高处不胜寒》、《人间几回伤往事》等学术随笔集;曾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文史》、《中华文史论丛》、《文献》、《史学理论研究》、《学术月刊》、《中国军事科学》、《文史哲》、《中国书目季刊》等海内外各类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


推荐书目  

钱穆《国史大纲》,曹聚仁《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雷海宗《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萨孟武《水浒传与中国社会》,《西游记与中国政治》,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田余庆东晋门阀制度,蒙文通《经学抉原》,《古史甄微》,晁福林《霸权迭兴,童书业春秋史,杨宽战国史,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张荫麟中国史纲,陈登原国史旧闻



各位同学,先秦时期的历史文化发展的主线有三条。第一条就是政治格局或者战略格局上东与西的对峙和融合的关系。第二条就是学术思想上的分和合的问题。第三条就是文化精神上的文和武的问题。也就是说有从尚武到崇文的一个演变过程。


先秦时期 

先秦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东和西的问题是始终存在的,司马迁曾经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他说“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这个东和西是一个长期并治而对立,斗争走向融合的这么一个过程。


我们知道中国的人文始祖是黄帝,黄帝他就是西部势力的一个代表,它“以姬水成”,在今天陕西高原上。炎帝也是附近的在山西高原上,“以姜水成”。他们跟东部的对峙斗争主要体现为黄帝和蚩尤的那次战争,就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也是揭开中国历史战争史上的序幕的那场战争——逐鹿之战。


在逐鹿之战的过程当中,代表西部势力的黄帝和炎帝——炎黄集团,打败了以蚩尤为代表的山东这一带的东夷集团,但是这种战胜以后的统一,并不是对东部地区的斩尽杀绝,而是把它同化、融合、包容的过程,所以实际上黄帝和炎帝同蚩尤的战争之后,东西初步实现了融合,华夏集团和东夷集团联合起来了,实现轮流做庄制。


我们可以说,剩余的三代就是这么一个历史现实的反映,尧的话,无论是始都于唐,还是后来的都城平阳,都在今天山西这一带,属于西部势力的范围,而舜是东部势力的人,《孟子》讲得很清楚,“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舜是东部势力的代表,舜之后政权就轮回到西部势力手上了,就是大禹,大禹的历史记载很明确,“禹兴于西羌”,就是西部势力代表。大禹就是西部势力取代了东部势力,成为当时整个中原地区的领袖。我们有学者认为大禹是东部的人,理由是浙江绍兴有大禹陵,大禹死在绍兴,实际上这个理由是很难成立的。大禹是在东巡的过程当中去世的,他跟后世秦始皇,从咸阳跑到会稽、泰山,包括秦皇岛这一带的活动情况是一样的。也跟后来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康熙皇帝南巡道理是一样的,是为了向东部被他控制的地区炫耀王权、炫耀权威而做的一些工作,当时客观环境不太好,医疗条件比较差,他(大禹)走到绍兴的时候得病了,可能得不到很好的治疗,就挂掉了,所以大禹陵留在了绍兴。

 (绍兴大禹陵)


那么按道理说,大禹之后,按东西轮流做庄的话,应该到了东部了,大禹有两个主要的臣子,一个是皋陶,他出生在曲阜,死在安徽六安,他是东部的代表,可惜的是他死在了大禹之前,所以东部势力就推出了另外一个代表人,叫伯益,伯益代表东部势力来接大禹的班。但是由于他上任时间比较短,实力不够强大,西部就背信弃义,放弃了原来的约定,把禅让制变成了传子制,就是不愿意交权了,大禹把权力移交给了他的儿子启。当然东部对西部不做协议、不做约定、自行其是的做法是不满的,所以到了太康那个时候,东部的势力,也就是嫦娥的老公后羿发动了政变,东部就把权又夺回来了,可是西部的势力毕竟强大,后来又把权力从后移到后面的接班人当中取回去了,这就是少康中兴。


这就是夏朝建立的过程。夏朝之后就是商朝,殷商王朝,不管它的起源有多少不同的说法,但是我们都可以看到,它是东部势力的代表。因为它的图腾是鸟图腾,《诗经》里面讲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什么叫玄鸟呢?就是燕子,商族的图腾就是鸟图腾,就是以燕子为图腾的,而且它一定是靠着海边的,“相土烈烈,海外有截”,那么东部势力又压倒了西部势力,占据了中原地区的统治权。


但是在接下来的周朝我们可以看到,(周朝)从黄土高原走下来,凤鸣岐山,所以周文王开始对商朝发动各种各样的政治攻势、军事攻势。到了周武王的时候,武王伐纣推翻了商朝,建立了西周王朝,西部重新把握了政权。


秦代以后 

周朝之后就是秦的统一,秦的情况比较特殊。秦族的起源是在东部地区的,是伯益的后代,在今天泰山这一带,但是它很早就迁到了陕西甘肃这一带,实际上它又在西部,在秦的身上实际上包含了东部和西部的两方面的因素。本来应该是一个很好的融合的一个标志,可是因为它毕竟是靠西部起家的,所以它更多的立场“屁股决定脑袋”,坐在了西部势力的位置上。在这个位置上,实际上对东部说,他们觉得不公平,所以秦始皇虽然横扫六合,统一了东方六国,但是在本质上并没有真正解决东和西的这种矛盾。所以楚国作为东部势力的代表,始终就是以反抗西部、秦国的强权而存在的,所以楚国的后代就说“楚虽三户”,即使三户人家,“亡秦必楚”,最后也要推翻秦朝的统治。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全国农民大起义,无论是项羽起兵于会稽,今天的江苏苏州,还是刘邦起兵于江苏的沛县,都是在东方的范围势力,所以我们说秦王朝的灭亡不单单是一个暴政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他没有正确处理好东西之间的矛盾关系,没有能力真正做到东西之间的融合,这种情况一直要延续到汉代以及魏晋南北朝才有很大的转变。


从魏晋开始,实际上中国的政治格局由东西之间的关系的互动变成了南北之间得这种矛盾和冲突以及融合,这是战略轴心有了一个根本的改变了。


这个转变来自于什么地方呢?就是来自于当时我们在北部地区崛起了一个强大的少数民族,就是匈奴,也就是说原来华夏之间的那种东西的内部的矛盾,现在有了外在的因素,就是游牧民族也参与进来了,这样的话矛盾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本来都是农耕民族内部的一种矛盾、冲突和融合,变成了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两大民族之间的这种矛盾和冲突了。首先要抗衡来自北方草原民族的那种侵扰和进攻,这个就是一个很大的改变。就是说双方之间为了争取,或者争夺所谓的生存空间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这样的话我们可以看到,从魏晋开始,实际上中国的政治格局由东西之间的关系的互动变成了南北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以及融合,这是战略轴心有了一个根本的改变了,但是即使在南北轴心当中,这个东和西的问题始终存在,而且一直影响到今天。


司马迁的“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到今天还是有关照意义的,所有的事情都萌芽起源发展于东部,但是最后要成熟,要完成那一定是完成于西北。大家想一想我们的改革开放,就是从东部沿海先搞起来的,但是我们中国真正要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就要打通欧亚大陆桥,要西部大开发,要走向世界。这样的话,我们才能真正地成为世界性的大国。中国共产党起源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但是最后要走出去,取得全国胜利,实现国家的新时代开始,也是从陕北黄土高原走下来的。所以东和西的问题,它始终影响着中国政治生态的演进,是我们了解中国历史,把握中国文化发展趋势的一把重要的钥匙,也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坐标,这是我今天想跟大家介绍的,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第一条主线,东西的对峙以及融合。


“龙凤呈祥”真正的谜底就是东与西的走向融合。



实际上我们的好多成语里面,也隐隐地透露了东和西的矛盾互动的谜底。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成语叫做“龙凤呈祥”,京剧里面有一出戏就是《龙凤呈祥》,讲刘备在东湖招亲,(“龙凤呈祥”)变成了男女百年好合,白头到老的象征。实际上它原始的意义是,龙和凤是不同的部族之间的图腾的标志,龙的图腾主要是代表西部势力,而凤的图腾主要代表的是东部势力,东方我们知道少皞氏,以鸟名官,就是以鸟为图腾,鸟的升华就是凤,所以“龙凤呈祥”实际上它真正的谜底就是东与西走向融合,最后奠定了中华民族发展繁荣昌盛的基础。我们今天的课就到这儿结束,谢谢大家。



保存图片 在微信中扫描二维码 加入中国通史学习群 

与同学一起交流学习心得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艾总爱喝茶

    黄老师声音讲的一本正经学术范儿,用词又现代性,很多可爱的网络词,很是活泼。以前只是时间上来看历史,这么一个地理的总结很好

  • 亦宁_vg

    我发现有的人完全分不清学者和评书艺人的区别,评书是为了让人听的清楚明白,引人入胜。学术普及本来就很难,先生们只是把一些仔细论证之后的结论告诉给大家,好多人说臆测,难道先生要把所有论证过程都告诉你。你能听的懂?这就像业余运动员和专业的比赛,没有在同一领悟做过学术研究就根本没有资格说这说那。而且治史主要是视角和方法论,史实是支撑。如果是为了专听故事和新鲜的考古资料,建议去听评书或者中央10。

  • 非草本木

    听了老师的课,真是少见了,原来还有“夫做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的规律。神奇神奇!

    PHChen 回复 @非草本木: 可能这就是历史学推导定理的方式吧,这个定理推导出来的引理就很有道理嘛!

  • 细雨湿衣_6i

    请问,东西之间到底什么矛盾?

    Paul_fj 回复 @细雨湿衣_6i: 感觉只有论点,没有实质的材料和论证逻辑。

  • 夭夭如烨

    黄老师原来是有军事研究背景的,怪不得跟其他学者讲历史的角度不同,涨知识这个月是您六十寿辰,祝您安康

  • BOSS李的通鉴课

    现在已经对这个系列不抱任何期望了…或许还有一点,邓小南老师…同时再次告诉自己,促销时就不应该买东西

    1389902zgko 回复 @BOSS李的通鉴课: 如果这你都没希望,那也没有了(这真的是学界如今最高明的大师)

  • 木堯

    一听到老师的声音就觉得特别亲切,老师们又不是播音员,为什么要讲一口标准普通话?看了楼上喷子的言论,实在寒心,连最起码的尊重都没有,朽木不可雕。

    寧波胡適之 回复 @木堯: 感觉老师像是老浙口音

  • 鹦鹉入海飞

    联系现代就有点没必要了,而且随着交流增多,地域性的文化差异是逐渐减小的,不应该一概而论

  • TSL001

    我个人认为这一期讲得非常不好。其他学者所讲,无论是纯文献,是考古证据,还是二者对照比较,至少观点都有一定根据或者出处。但这一讲里丝毫没有提到。固然十几分钟面向大众的讲座不可能要求详细论证过程,但至少简单点几句是应该的。而且,这一讲里大篇幅讲的东西矛盾,只引了一句司马迁的话,然后就是描述历史记载,少有分析。所谓东西矛盾到底是什么矛盾,为什么有矛盾,是地理、经济、文化因素、民族矛盾,还是什么别的,没有讲清。为什么国家发展有起于东南,成于西北的规律,也没有剖析。历史研究可能少不了推测,但这一讲给人感觉更像臆测。

  • PHChen

    西部大开发……成为世界第一大国………分析的好,说的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