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论:
酒被称作“权力的液体”,在中国的酒桌文化提现的淋漓尽致。酒桌上的人情、进退都是学问。
酒的起源:杜康怎么想到去造酒的?
酒,在我国历史悠远。早在殷商时期,谷物酿酒就很普遍了,甲骨文中就有关于人工酿酒的记载。酒其实就是用粮食或者果物发酵酿制而成的一种饮品。
发酵其实就是微生物把粮食水果里的淀粉和糖分分解成了酒精,是一种食物变质过程。别的东西变质了得赶紧扔了;但粮食变质以后,古人发现,真是个好东西,喝了之后飘飘欲仙,全身发暖,这就是酒。
酒是谁发明的?什么时候发明的?众说纷纭。
《酒谱·酒之源》中有两种说法:
1.仪狄造酒说
支持者:曹植、陶渊明
仪狄是夏朝大禹时期的酿酒官员。
曹操的儿子曹植就认为是仪狄造酒,他在《酒赋》里写:“嘉仪氏之造思,亮兹美之独珍。”意思就是,仪狄发明酒是智慧的象征,人们对酒都珍爱的不得了。陶渊明也在《止酒》的诗题下注释说:“仪狄造,杜康润色之。”他也认为酒由仪狄酿造的,但经过杜康加工后更加完美。
图为皖酒博物馆中的仪狄雕像
2.杜康造酒说
支持者:曹操
仪狄画像
杜康生于王室之家,是夏朝的第五位国君,他一生很坎坷。
杜康的爷爷本是夏朝国君,但是可惜,他只是后羿(没错,就是射太阳的后羿)拥立的傀儡皇帝。
后羿应该是中国历史上谋逆造反的第一人,篡位夺得的王位,当时群臣百姓就不服,觉得后羿名不正言不顺,后羿就拥立了皇室血脉,杜康的爷爷当国君。
没过多久夏朝经历了一场政变,后羿被“杀而烹之”,傀儡皇帝病逝,他的家人也惨遭追杀,在这场权力斗争中,只剩杜康的妈妈,怀着小杜康逃到了娘家部落。
杜康小时候在部落里放牧,可能他妈妈也总给他讲家庭不幸,他心情很抑郁,随身带的粮食总吃不完,吃不完的粮食杜康就屯在树洞里。
有一天杜康饭又吃不完了,跑去树洞扔剩饭的时候,树洞外面野猪啊,兔子啊横躺了一地,再走进一看,发现树洞里留出的液体有股异香。
杜康觉得很奇怪,尝了尝液体,非常甘美,回家一琢磨就发明了酒。当然杜康发愤图强,也是光复了夏国,报了杀父之仇,后世称为“少康中兴”,这里少康就是指的杜康。
杜康发明酒,所以后世就用“杜康”代指酒。曹操在《短歌行》里就写:“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有人说“杜康造酒,仓颉制字。”也是将杜康与仓颉并列,认为他们都是很伟大的发明家、智慧的象征,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自从酒被发明以后,好酒者就层出不穷。
《史记· 殷本纪》记载殷纣王生活荒淫腐化、极尽奢靡:“大聚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所以你看殷商已经可以大规模酿酒供贵族们娱乐玩耍了。
商纣王酒池肉林,生活奢靡,商朝终于覆灭,可见酒能误事。
《诗经》中也有写:“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意思是人们八月里扑枣,十月里收割稻谷,酿造春酒,这春酒有益于人们健康长寿。这就说明,我们的祖先不仅掌握了稻谷酿酒的技术,而且非常了解米酒具有滋养作用。
一直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在祭祀、会盟、庆贺胜利等各种场合中,酒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东西。
中国的酿酒技术是三大酿造术起源之一,这是很值得我们骄傲的。这三大酿造术起源分别是: 麦芽啤酒酿造术; 葡萄酒酿造术; 还有起源于我国古代的制曲酿酒技术。
三大造酒术的佳酿,啤酒、葡萄酒和黄酒。
世界三大酿造术,因地制宜的古人智慧
世界上有3大酿酒术,分别是:麦芽啤酒酿造术; 葡萄酒酿造术; 还有起源于我国古代的制曲酿酒技术。
这三种酿酒术酿成的酒都很有意思。不同的地方喝不同的酒,其实这跟每个地方的物产和生活方式都关系巨大。
啤酒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苏美尔人发明的。当地盛产大麦,所以人们就以面包为主食。结果有人就发现,面包湿了之后怎么有股甜味儿。这其实就是面包发酵了,淀粉变成了糖。就这样两河流域发明了啤酒的发酵工艺。
葡萄酒,起源于高加索山脉地带。爱喝葡萄酒的,西亚人、欧洲人在古代都是游牧名族。他们打猎为生,不生产粮食,采集果实是为了储存起来以备解渴之用。果子采来又吃不完,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果酒。
古希腊的时候,葡萄酒是重要的军备辎重,因为希腊这种海洋城邦国家,城市水源很容易被敌军投毒破坏,所以喝葡萄酒比较安全,也能客服作战时的水土不服。
希腊很早就有饮酒文化,图为希腊陶器上的饮酒人。
中国很有特色的是黄酒,原材料是大米或者黍米。中国产米,所以自然而然酒的原料也是米。中国的酒曲酿造工艺就是用发霉的米制作酒曲,酒曲会让米里的糖分酵化成酒。
酒器:远不止葡萄美酒夜光杯
饮酒,不仅要酒香,饮酒的酒器也非常讲究。
远古时期,茹毛饮血,先民们没有很高的工艺水平,随便用石头碗装各种不同的东西将就着就吃了。正巧,那时的酒是未经过滤的酒醪,是浆糊状的,正好用碗、钵盛着吃,很方便。
酒醪,是指汁滓混合的酒。
到了商朝,酒酿的更好了,没有渣了。青铜工艺也达到了高峰,所以商朝贵族就开始穷讲究了,酒器有尊、爵、觚、觯,各式各样,专杯专用。
大名鼎鼎的四羊方尊就是商朝专门用来祭祀的酒器,方尊的四角是四个精美的羊头,每两只羊之间还有一只探出龙首的双角龙,这些龙既显尊贵又掩盖了青铜器的合缝痕迹,工艺鬼斧神工,堪称国宝。
四羊方尊,商朝精湛青铜工艺的代表。现藏于国家博物馆内。
春秋、战国至汉代盛行精美的漆器。
秦朝精美的漆器,彩绘变形鸟纹盂。
实际上,喝得贵并不一定喝得对。早期奴隶主们开开心心的捧着青铜酒杯、漆器酒杯,觉得自己“尊享奢华”,心里美的都不行了。
但盛酒以后,青铜器和漆器表面那些装饰都是能溶解到酒里的,这样常年累月的喝酒,您想想看,搞不好就喝挂了,总之对身体不好。根本不如平民百姓们用的陶制酒器卫生健康。
秦朝的漆器一直流传到魏晋。到南朝时, 流行青瓷酒具。
隋唐时的酒具当然少不了唐三彩釉陶酒具,唐朝酒壶多为扁壶,壶身上雕刻的图案最经典的就是“胡姬当垆”,唐朝时中原与西域交流频繁,胡人们来到长安开酒馆,卖的是西域的葡萄酒,这对那时的唐朝人民来说是个新鲜物件,胡女开酒馆一时盛行,成为唐朝时的风俗,刻在了酒壶上。
唐三彩扁口壶,上面的图案是胡姬当栌。
宋代也流行瓷酒具,有小口、短颈、平肩、修长的梅瓶,造型匀称秀美。说宋朝的瓷酒具薄如纸、明如镜、青白如玉。因为宋朝理学盛行,文人雅士们都信奉儒家,认为“君子比德如玉”,用这样的酒具才是高雅。
宋朝梅瓶瓷器
宋朝喜欢喝酒的人也多,你看《水浒传》里武松打虎前喝了一碗又一碗,那具体喝了多少酒呢?宋朝定窑的酒碗,一碗能装四两酒,武松喝了十五碗那就是足足六斤!
武松打虎,很可能是喝太多了。
明代景德镇的青花瓷酒具颇负盛名。
清代呢,开始流行“复古风”,有很多酒具都模仿以前的朝代来制作。尤其喜欢模仿宋朝的瓷器,清朝的好多皇帝都觉得宋朝瓷器在美学上达到了后世元明清都无法企及的高度。所以古董收藏的时候可要注意了,有时候看到的哪些“宋瓷”其实可能就是清朝搞复古风仿制的。
神秘的暗杀酒器——鸳鸯壶
影视剧里还有传说中的杀人酒器“九曲鸳鸯壶”。壶中能盛两种酒,一种有毒一种无毒,壶把上有颗机关转珠,控制着倒哪种酒出来,因此也叫“鸳鸯转香壶”。传说中,无论是使用鸳鸯壶的,还是被鸳鸯壶毒死的,都赫赫有名。
鸳鸯转香壶,曾经出现在各大历史传说和电视剧创作中。《武媚娘传奇》中就曾出现过。
汉朝吕雉就用鸳鸯壶把自己的政敌毒死了;宋朝赵光义也是用鸳鸯壶招待李煜,把他毒死了;后来杨家将里,杨大郎化妆成宋太宗赵光义去与帝国谈判,结果被辽国人用鸳鸯壶下毒鸠死,也算是为主尽忠了。
祭祀用酒,喝了砍头?
你看古人在这个酒身上,花样还真是不少。现在我们喝酒,尤其看重的是酒桌上的礼仪,比如说这个小辈敬长辈的时候,酒杯要端得低,还有的地方讲究,长辈没喝完,小辈不能把杯子里的酒都喝完了。其实酒和礼仪很早就捆绑在一起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最早的奴隶制社会里,酒其实是很珍贵的,只有在祭祀的时候才能喝。所以“酒”其实自古就是“礼”的一部分,远古时代,人们认为酒可以通灵天地,与八方神仙对话,祈求上苍保佑人间福祉,向先人以及亡故的亲友寄托缅怀之情。所以祭祀的时候一定要有酒。
周公就曾颁布的《酒诰》明确指出:造酒的目的并非供人们饮用,而是为了祭祀天地神灵和列祖列宗,严厉禁止酒会、宴饮,违令者处死。
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他为周朝创建了完整的礼乐制度。当然就包括用酒祭祀的制度。
当时,珍贵的酒完全被统治阶层把控:酒的稀缺性与神秘性,可以为各种仪式作点缀,用庄严的祭祀来表明政治统治的合法性。所以,最早有关饮酒的礼仪与规定就是出自皇家,酒从一开始就和礼仪和权力绑在一起。
劝酒文化,权力意志
酒作为一种“权力的液体”,表现最明显的就是中国独有的酒桌文化。酒桌上的人情、进退都是学问。你看历史上好多收买人心、政治权谋都在推杯换盏之间完成的,比如宋太宗的杯酒释兵权,项羽企图杀掉刘邦的鸿门宴、曹操试探刘备野心的煮酒论英雄,都少不了酒的存在。
这里面特别突出的就是劝酒。劝酒来源于敬酒,在古代,敬酒一般是晚辈敬长辈、下级敬上级,这种敬酒是不带强制性的。但是上级要是给下级敬酒,那就是强制的了,这就是最早的劝酒。古人劝酒和我们现在的架势是一样的,总之就是“不喝酒就是不给我面子”。
《三国演义》里,张飞就喜欢召集下属一起饮酒,谁不能一口闷就要打一百军棍;《三国志》里也记载,曹操在张绣投降之后请众人喝酒,曹操在前面给谁敬酒,典韦就在后面拿着斧子向谁行礼,意思是很明了的:谁不喝曹操敬的酒,斧子就砍谁!
逼酒最残忍的是西晋的石崇,他让豢养的美女给客人敬酒劝酒,谁要是不喝,他就割下劝酒女人的头,因此大多数人碍于人命关天不得不喝得酩酊大醉。有次大将军王敦怎么劝都不喝酒,石崇一连砍了三个美女,以逼迫王敦喝酒。
石崇家财万贯,砍杀劝酒女很可能也是炫富的一种形式。
现在有些人就说中国人酒桌上的劝酒太厉害了,这么一看,还真比不上古人。
花样劝酒大法:酒令
劝酒,在古代也有非常雅致的一面。时代在发展,当造酒技术没那么难掌握了,酒也没那么稀缺了。酒文化才从皇家走向民间,从政治走向世俗。
据记载,战国时期酒已经成为民间商品,酒馆都挂出酒旗招揽顾客。韩非子就说过:“宋人卖酒,酒帘高悬”。
古代各大商店招牌一览,其中烧酒铺子用葫芦作为酒旗。实际上酒旗形式多样,有文字类的“三碗不过岗”,也有形象类的“酒葫芦”形状酒旗。
经过了秦汉,到了魏晋隋唐的时候,酒已经从神秘的祭祀用品变成大众消费品了。因此也多了许多娱乐性质的酒局。
在这种酒局上总不至于劝个酒还要杀人吧?那么如何优雅的劝酒呢?古代这些好酒之客也是很会玩,他们发明了活跃酒桌气氛的神器——“酒令”。
酒令就是酒席上的助兴游戏,据清代《酒令丛钞》记载,大体分为雅令和通令两种。
1.雅令: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雅令,要吟诗作对。一般先由大家推举出的令官——也就会酒令裁判出题,说开头的诗句或者对子。其他酒席上的人根据令官的意思吟诗作对,这些诗词都要当场构思,非常考验当席文人雅士们的才思学识。
传说盛唐时,八位文豪饮酒作诗,分别是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杜甫为这场酒宴作诗《饮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诗百篇”就是出自这里。
玩的最潇洒飘逸的莫过于魏晋时期的“流觞曲水”,东晋王羲之就在《兰亭集序》里写:“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流觞曲水的玩法首先是喝酒的人们要一起行祓禊礼,就是在水边祭祀,祈求袪恶辟邪,然后宾客们坐在小河旁,酒杯扔河里,漂到谁面前,谁就要作诗一首,作不出来就得喝酒。后来魏晋文人们甚至发展到了在家里特地挖沟建渠,以便呼朋唤友的来“流觞曲水”了。
魏晋文人们流觞曲水,写诗作文,挥毫入云烟。
2.通令:投壶猜拳,玩得就是热闹
通令比雅令要大众化得多,谁都能玩,而且好玩好学。比如说投壶,就往壶里扔箭呗,谁扔进去的少了,就要罚酒。
司马光的《投壶新格》中规定了格式各样投壶的术语:第一箭入壶的人叫“有初”、第二箭连中的叫“连中”、箭箭都中的叫“全壶”。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此外,划拳、掷骰子、猜数字、击鼓传花,这些都是通令。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里写的: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这讲的就是通令,射者就是玩投壶的。筹就是计算喝酒杯数和方式的“酒筹”,反正怎么闹腾怎么玩。
酒虽然好,却不能贪杯。郭论提醒大家:酒要少喝,事要多知!
郭老师,我特别喜欢您,天南地北的聊
无咎_5g 回复 @曼陀罗花未开_g8: 后羿是后羿,大羿是大羿射太阳的是大羿,那是上古天神,后羿是个历史人物,他崇拜大羿,所以他叫后羿。
仓颉故乡是山东潍坊寿光,全国唯一一个可以称为圣城的地方
李山_sd 回复 @淇淇宝呗: 这种上古传说中的人,基本每个人都有一堆地方都自称是其故里,哪里的考据其实都是牵强附会,大家各自自说自话而已。
喜欢历史,郭爷给开眼了。这脑袋内存量多大啊我的天
无咎_5g 回复 @藏地寻宝人大发: 后羿是后羿,大羿是大羿射太阳的是大羿,那是上古天神,后羿是个历史人物,他崇拜大羿,所以他叫后羿。
天然漆是可以入药的,《本草纲目》记载:“干漆入药,须捣碎炒熟,不尔损人肠胃,若是湿漆,煎干更好”,三国时期的华佗也曾用漆制青贴散:“久服可去三虫,利五脏,使人身体轻捷,头发不白”如今也有很多人喝漆茶,漆果酿酒,可延年益寿。
39music_zq 回复 @夏倍壮: 对的,天然漆防虫防腐,还可以吃
比起郭论,我更想问郭大爷,优酷还更新不啊
小良启萌师 回复 @潞宝儿: 就是坑王驾到啊
何以解忧,唯有暴富
唐三彩是冥器……
老郭知识面广
这个关门的声音,我忍好久了
郭老师的声音听着舒服😊
无咎_5g 回复 @爱子祎: 后羿是后羿,大羿是大羿射太阳的是大羿,那是上古天神,后羿是个历史人物,他崇拜大羿,所以他叫后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