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小伙伴们在评论区积极评论并留言,回答刘国忠老师的问题,讨论刘国忠老师的观点,或者提出疑问,我们会定期送出刘国忠老师的赠书哦~今天文末有彩蛋问题!
各位同学,这一讲来讲西周后期的历史,讲国人暴动和共和行政。我们想通过这一讲让大家了解一下,实际上很多历史的表象,是由它深层的原因造成的。
(《国人暴动图》)
国人暴动与共和行政
国人暴动和共和行政是中国历史中的一件大事,我们都知道,共和行政是在公元前841年,这一年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为什么会有国人暴动和共和行政?按照《史记》和过去史书的记载,它的主要原因就是周厉王好利,经常去跟民众争夺各种利益。当时很多的国人都很有意见,说王的坏话,召公曾经跟周厉王报告,说民众们都不堪忍受这样的压力。结果周厉王不仅没有改弦更张,反而任命卫国的巫者,让他们来监督,一旦有人敢说朝廷的坏话,就把他杀掉,所以当时民众都不敢说话,“道路以目”,就是在路上遇到的时候,只能以眼神来打招呼。最后老百姓不堪忍受这样的高压政策,爆发了国人暴动。在爆发国人暴动之后,周厉王惊慌失措,逃到了彘这个地方,朝廷政权最后是由周公和召公共同来执掌,号为共和,共和元年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这个我们都很熟悉。
(召公谏厉王)
共和元年之后的所有历史年份都非常明确,我们知道《史记》有一个《十二诸侯年表》,《十二诸侯年表》就是从公元前841年开始的。在此之后的所有年份都是确切的,之前则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年份。这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非常深远。我们知道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国家科技部曾经设计了一个九五重大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断代工程的一个很重要目标,就是希望把我们公元前841年以前的历史年代问题搞得更清楚一点。经过“夏商周断代工程”还有其他一些学者的研究,应该说现在我们对西周以前的历史也有了比过去更明确的了解,但是真正确切的历史纪年,还是从共和元年开始。所以这个年份对中国历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大家一定要记住。
(夏商周断代工程阶段性研究成果)
国人暴动的深因
(以上)是史书上关于国人暴动和共和行政的记载的大致情况。但是历史是不是真的是这么简单的一个情况呢?
我们说不是的,(西周后期)发生国人暴动和共和行政,有它深层的历史背景,这个历史背景就是当时西周王朝面临着严峻的外患,而这一点在《史记》的《周本纪》里头,并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
(西周王朝与周边民族)
我们知道西周建立之后,在西周早期的时候,实力很强大,特别是在周成王、周康王的时候。所以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都是服从的。但是到了周昭王的时候,西周就开始走向衰弱。当时南方的楚国就起来,不听从周王室的指挥。所以周昭王在他的统治期间,面临着很严重的外患。特别是楚国联合周边的一些国家,公开反叛,导致了周昭王最后被迫南征。我们现在看到周昭王时期的青铜器,很多都是和这个南征密切相关的。周昭王南征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的事件,最后他的结局是以悲剧告终。
周昭王末年南征楚国,楚国被迫表示服从。因为周昭王去伐楚,要渡过汉水,后来周昭王他们要回去的时候,楚国给他送了船,都是很精美很华丽的大船,可是那个船实际上是拿胶水胶着的,这个胶水胶的船,行驶到汉水里头的时候就溶解了,整个船就散了。周昭王和他的六师就全部掉到汉水里头淹死了(“丧六师于汉”)。所以周昭王的南征最后是以失败而告终。按照史书的记载叫“昭王南征而不复”,就是他南征,可是最后没有能够回来。
(昭王溺水)
后来到周穆王的时候,除了面临南方的问题之外,北方、西北边的犬戎也开始公开反叛,所以周穆王曾经去征伐犬戎,但是征伐犬戎之后,虽然表面上好像获得胜利了,但是实际上双方的矛盾一直存在。所以我们看到周穆王西游,巡游天下,在这方面过去有很多故事,包括在西晋的时候,发现了《穆天子传》一书,就是记载了周穆王到各地巡游的情景。巡游当然有周穆王好大喜功的一面,但是另外一方面实际上也是和那个时候各个地方出现了很多问题有关系。这种局面经历了恭、懿、孝、夷,即周恭王、周懿王、周孝王、周夷王,并没有能够改观,到周厉王的时候,可以说是越来越严重。
这个情景在《史记》里头没有记载,但是在《后汉书》里头却有很详细的讨论。大家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史记》没有记载的事情,到《后汉书》里头反而有记载?这个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在西晋时候,河南汲县发现过一个魏国的墓葬,里头出土了魏国的史书《竹书纪年》,《竹书纪年》的记载内容非常翔实丰富。《后汉书》的作者范晔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的人,所以他有机会读到其中很多司马迁所没有读过的材料。他在写《后汉书》的时候,就给补充了很多司马迁没有看到、没有了解的事情。根据《后汉书》的《西羌传》和《东夷传》的记载,在周厉王的时期,这些戎狄,还有南方的淮夷,都和西周王朝发生了战争,战争都非常惨烈。这样的话,当时的周厉王就面临着南北二线作战的局面。为什么周厉王好利,让那个荣夷公来给他搜刮民众的财富?
(《后汉书》)
实际上有一个很深刻的背景,就是当时西周王朝是南北两线都吃紧。所以军费的开支非常庞大。他为了应付这种战争的需要,被迫向民众征集各种各样的物资。而这加剧了周王朝和民众之间的矛盾,最后就导致了国人暴动。所以这个国人暴动的原因实际上是和周王朝所面临的严峻的政治形势密切相关,而不仅仅是周厉王本人的性格特征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这个是我们想说的第一个问题。
共和行政的真相
第二个问题就是共和行政,共和行政本身,按照《史记》的记载,是周公和召公来共同执掌朝政,所以号为共和。一直到我们今天,我们所说的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名称,其中的共和实际上就来自于共和行政。
共和行政是不是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掌朝政,这一点实际上是很值得怀疑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现在看到的所有史料,除了《史记》以外,讲到共和行政,都讲的是一个共国的国君名叫和,周厉王被赶跑以后,他就被朝廷的卿大夫迎接去,以代行天子之政。也就是说,当时因为大家都反对周厉王,周厉王被赶跑了,但是朝中不可一日无君,而共国的国君“和”这个人,因为很仁爱,得到了朝廷卿大夫的支持,所以最后他被朝廷的卿大夫拥立,来代行天子之政。一直到周厉王去世以后,,他的儿子静继位当了国君。这个时候,共伯和才回到了他自己的国家,把他的权力交出来,共和行政才结束。这个是其他的史书的记载。所以现在有两种意见,一种就是周、召共和,一种就是共伯和来代行天子之政。
(周宣王姬静)
这两种记载之间,到底哪一种更可靠呢?我们说实际上根据我们现有的资料,《史记》的说法可能是不可靠的,其他材料所说的共伯和来代行天子之政,这个说法应该是历史的真实。因为《史记》中关于共和行政的记载,只有《史记》这么说,其他所有的文献都没有说是周、召二公来共同执掌朝政,都是讲共伯和代行天子之政。而包括现在出土的清华简等等所有的材料,也都证明了周公和召公并没有共同来执掌朝政。
周公和召公当时最大的作用,我想应该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在国人暴动的时候,当时召公救下了厉王的儿子静,因为国人暴动的时候,周厉王跑了,他的儿子在王宫里头面临生命危险,召公不顾一切,把太子静接到自己的家中,当时暴动的国人要求召公把太子静交出来,召公为了救下太子静,最后拿自己的儿子冒充太子交出去。他的儿子后来就被暴乱的民众给杀了,而太子静因为他的庇护最后得以生还,这是周公和召公很重要的一个贡献。
(召公)
另外一个就是当年共伯和代行天子之政的时候,实际上应该是周公、召公和卿大夫们一起拥戴共伯和,让他来代行天子之政,正因为如此,共伯和才能够完成共和行政这一段长达十几年的特殊的执政阶段。所以我们今天所讲的历史里,实际上国人暴动和共和行政里面,还有许许多多不为我们所知的一些秘密。
我们今天讲的这个共和行政的历史呢,实际上就是说古书的记载里头还有很多不正确的地方。我们想给大家提一个问题,就是你觉得这个共和行政的传统记载,和历史真实之间有哪些不同?希望大家能够加以讨论,小助手会选取一些优秀的答案,送上我们的文化小礼品。
那好,我们今天的课就讲到这儿。
扫描二维码 加入中国通史学习群
与同学一起交流学习心得
一群名牌大学的历史老师加一块还不如一个北京四中的历史老师有水平呢
微尘众666 回复 @听友106796135: 史学研究不是历史教学,不讲究绘声绘色。
周公绍公共和行政,虽然没有历史根据,但其精神价值要大于历史客观性,因为这种正能量的东西,其实很容易被流传下来,她是人们心目当中的一个最真诚的向往。所以周公的后人知晓程度甚至要高于周朝的任何一个君王,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将错就错吧。
五块钱的小饼干 回复 @艾总爱喝茶: 大概是因为周公有好几个我们都叫周公,王却有名字
有个疑问,关于共和行政提到的周公和召公,此周公和召公非周武王时期的周公和召公,应该是周定公和召穆公,周公和召公应该是一个爵位的名称了,希望老师予以解惑或是答复
五块钱的小饼干 回复 @艾莎菩提: 排。。。。我想了半天周公是成王的儿子居然活到了厉王的年代???我们毕竟不是历史专业的,还跟历史八杆子打不着,需要一点科普呀老师
1.关于国人暴圌动。传统文献的说法将罪归结于周厉王一人头上。而其他史料显示,自昭王以来,西周忧患愈演愈烈,而周厉王的不当圌政圌策是引发国人暴圌动的导火索。2.关于共圌和行政。传统文献说法是周公和召公一起执圌政十来年,这里的共 和具有传统儒家大同思想在里头。而其他史料则说明,共 和行政的共圌和是指共伯和 行政期间,并非是周公召公一起执圌政。但都突出了周公,召公的功劳。 不足之处:没能讲清楚西周为什么而衰弱,,太突兀了,前面刚讲了成康之治,到了这里一下子就衰弱了。希望能有关于这方面内外因的解释
和和的声音之旅 回复 @看灰机_qf: enmmmm,虽然也许可能答非所问而且很不靠谱,不过我讲一下我的理解:中国历史像是一部集权发展史,商代是盟主形式,商王跟它周边部落的关系像左冷禅和岳不群,有上下级但也有竞争;周代搞了封建,制度要求上这个统治关系就更近一步,规则上是四大护法都要听杨顶天的话,但这得是杨顶天牛叉且建在的情况下,教主一凉四大护法就开始内讧(但明教有难他们还是会一致对外,东周列国感觉就跟这这个类似,打得再狠中原是中原,游牧民族是游牧民族)。 西周早期呢正是公司创业,业界龙头还很强大,好不容易干翻之后留下一大波高管位置,封了一堆亲戚,大家有活干就忙着干活,成康就是公司发展期,高管血缘很近,也很团结,各自经营家底
希望老师吧 武王时期的周公,与厉王时期的周公的俩人物关系弄开点儿,不然我们小白真是一头雾水
此周公和成康时期的周公如何区别?
周公和召公必须要明确一下是否为武王时的!?这么重要的名字不容混淆也不应该同称 即便同种称谓 在这个关键节点也是要明确一下的 ——这不是大学课堂 !这是听众难以理解的关键。!!!既然有教无类 也就应因人施教哦……
我觉得首先是史实的问题。由于《史记》之前的诸子虽然有记载,但都是五花八门或者根本就是诸子所捏造,故此为第一不可信;由于《史记》和《后汉书》作者主观判断,所以决定了史书中的史实有可能是被渲染了的,是为第二不可信;由于在印刷术发明之前,史籍以手抄本传世,故因手抄错误而导致版本错误,进而误导读者,是为第三不可信。尽管今天对于先秦史的有很大进步,但是先秦史的发展历程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我好奇的是周公何许人也?寿几何?能从武王薨(最少20岁了吧)+7年摄政+成王+康王+恭+懿+孝+夷+厉,而世人皆称其贤德,吾不知其贤何在,有意思
ByronSir 回复 @有你有诗: 周公的名号是可以传承的
我认为共和行政指的就是卫国所封的共地君主和代行天子之政。首先,《史记·卫康叔世家》记载,周宣王时,卫国的共伯余作卫君,弟弟共伯和攻杀之而自立为卫武公。武公在位55年而卒。共伯和发动政变是在卫釐侯42年,釐侯13年共和行政开始,那么共伯和从代行天子政到卒时有85年。可见共伯和可能尚在幼时就被周、召二公推上天子位,所以他几乎相当于尸位,《史记·历书》说此时“陪臣执政,史不记时,君不告朔”。因为年幼,共伯和无法举行每年年初的告朔大典。到14年王位锻炼了他,进而有能力取代卫君而治理好卫国。另,据《左传》习惯将未上谥号的君主以国名+私名称呼,如晋定公名午,就称“晋午”,故共伯和称“共和”也在情理之中了。
微尘众666 回复 @dylmwyuhuang: 真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