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夜雪》

白居易《夜雪》

00:00
12:22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秋语荷塘有话说:(我倒能听出来一种静寂,一种安逸,一种我们久违了的舒服,虽然首句说了已讶衾枕冷,也许真的就是写实,就是为后面大雪做铺垫,无需过分挖掘,只要自己感觉的舒服就好。语文的学习最终是提升素养,看到场景能写,听到声音能感动,想到事情能安静,无需在什么语法,什么层次上下大功夫。最好的文章是童年,越往后越被我们这个教育体制给折磨坏了,一套高考语文试题很多内容都可删除,标点符号,病句,对阅读理解的疯狂是的挖掘如同人类对地球的破坏,这种技巧性的答题实在害人不浅,我确实这里面的爪牙一个,悲哉!我梦想有一天能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古典的启蒙读物,初中就把一本史记或其他一本什么历史大书搞明白就成了。何必如此碎片式的灌输和割裂式的功利性的记忆呢?语文课程了睡觉课,我还好,知道什么时候抖包袱,如同小丑,路径错了,再怎么表演都是徒劳,然后还要打着教育的旗号,可笑可笑!结果孩子们连个请假条都不会写,可悲可悲!结果浪费了大好时光,学校成了监督与被监督,管理与被管理,只是文明的监狱罢了,真是可叹可叹!)

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

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注释

讶:惊讶。衾(qīn)枕:被子和枕头。

折竹声:指大雪压折竹子的声响。

 

  在大自然众多的产儿中,雪可谓得天独厚。她以洁白晶莹的天赋丽质,装点关山的神奇本领,赢得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的赞美。在令人目不暇接的咏雪篇章中,白居易这首《夜雪》,显得那么平凡,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凝重古朴,清新淡雅,是一朵别具风采的小花。

 

  这首诗新颖别致,首要在立意不俗。咏雪诗写夜雪的不多,这与雪本身的特点有关。雪无声无嗅,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视觉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无从捕捉。然而,乐于创新的白居易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避开人们通常使用的正面描写的手法,全用侧面烘托,从而生动传神地写出一场夜雪来。

 

  “已讶衾枕冷”,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因为生活经验证明:初落雪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马上下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空气中的严寒。这里已感衾冷,可见落雪已多时。不仅“冷”是写雪,“讶”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此句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以上全用侧写,句句写人,却处处点出夜雪。

 

  “夜夜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里仍用侧面描写,却变换角度从听觉写出。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已。诗人有意选取“折竹”这一细节,托出“重”字,别有情致。“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写出了诗人的彻夜无眠;这不只为了“衾枕冷”而已,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由于诗人是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才使得这首《夜雪》别具一格,诗意含蓄,韵味悠长。

 

  全诗诗境平易,浑成熨帖,无一点安排痕迹,也不假纤巧雕琢,这正是白居易诗歌固有的风格。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226273440

    秋雨荷塘,你说了几句人话!

    秋语荷塘 回复 @听友226273440: 语言的语

  • 多用耳多保护眼睛

    不要过分挖掘。特别同意您关于语文学习的观点。

    秋语荷塘 回复 @多用耳多保护眼睛: 谢谢朋友理解

  • juanna娟娜

    说得太对了,语言的功能主要是能交流,搞那么多语法,尤其是英语,中国人把中文的语法硬生生套在英语里。

    秋语荷塘 回复 @juanna娟娜: 是啊

  • 小音姐姐

    😂😂😂😂

    秋语荷塘 回复 @小音姐姐: 😀😃

  • 1893899audb

    挺你!老师!有什么就说什么

    秋语荷塘 回复 @1893899audb: 谢谢朋友

  • 多用耳多保护眼睛

    赞同,没那么多复杂的深意,还诗歌和文字本真

  • 心灵探测

    好像高晓松的声音

    秋语荷塘 回复 @心灵探测: 哈。谢谢朋友

  • 听友246137366

    老师鉴赏水平极高极深极通透!斗胆提一个要求: 诵读时,请问可否不要拿腔拿调啊?因为一旦拿腔拿调,瞬间就透出来一股文人特有的酸腐气!!!

  • 1552637fpxf

    同意,不要过分挖掘。

  • 1867132uilf

    非常赞同老师👨‍🏫的想法!我今年54岁了,最近我开始喜欢白居易的诗,喜欢老师的解读,谢谢🙏

    秋语荷塘 回复 @1867132uilf: 哈朋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