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俗】保平安辟鬼邪的守门大将,为什么中国人就信狮子?

【论俗】保平安辟鬼邪的守门大将,为什么中国人就信狮子?

00:00
21:57

郭论: 

中国人一向喜欢狮子,狮子是中国人的镇宅之宝,银门、寺庙、宅院门口,都少不了石狮子的身影。


狮子在中国这么受欢迎其实是件奇怪的事儿,因为中国压根就不产狮子,可是为什么狮子在中国会这么受欢迎呢?从古至今,被外国人当成宝贝的狮子在入境中国之后引发了许多啼笑皆非的搞笑事件。请听郭论为您细细道来。


石狮子的由来 

狮子是一种大型猫科动物。以前在亚洲和非洲有广泛分布。现在,狮子主要生活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亚洲地区只有在印度,还生存着三百只亚洲狮,濒临灭绝。

草原上的雄狮


自古以来,中国不产狮子,狮子最早是从西域传来的。汉武帝时期的《汉书· 西域传》中记载“巨象、師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 四面而至”,这就说明汉武帝时期,狮子已经作为“异物”,也就是奇怪的生物,传入了中原。


在西域地区,狮子是残暴和威猛的象征。狮子因其稀奇珍贵成为绝佳贡品进入中原地区。《尔雅》中记载:“狻麑(suān ní), 似虦(zhàn)猫。食虎豹。”狻麑,是最早中国人对狮子的叫法,意思是说,狮子,长得像浅毛的老虎,能吃老虎和豹子。

狻猊,一开始是对狮子的称呼。《尔雅释兽》的注释中写到:狻猊即师子也,出西域。后来狻猊变为神兽的名字,人们认为是龙的九个儿子之一。


这都是狮子刚传入中原时,人们对这种神奇生物的印象。人们自己畏惧狮子,就认为一切妖魔鬼怪也畏惧狮子。


狮子的神力一:守墓辟邪

西域地区很早就有用狮子守墓的习俗,传入中原,人们也认为狮子有辟邪的功能。

图中是陕西桥陵的守墓狮子。桥陵,是唐睿宗李旦的陵墓,建于唐开元盛世。


狮子的神力二:护院招财

后来狮子的形象从墓穴走向人间,被广泛地用于门前动物,河南开封相国寺前的石狮,相传曾被佛祖所感化,能护弱庇幼,成为当地人们的保护神。除了充当尊老爱幼的保护神,石狮子还被赋予了招财的神力,所以银行门口要放置石狮子。


狮子的神力三:镇水

1953 年在修复赵州桥时,人们从桥下河床里挖出了两个原来放在桥柱上的石雕狮子。这就说明,狮子在隋代已经用于镇桥护水。


石狮子的造型

石狮子的造型一般有三种:卧狮、蹲狮和走狮。

狮子的三种造型(从左至右依次为):走狮、蹲狮和卧狮。

图中走狮和蹲狮石雕出自武则天之母杨氏的唐顺陵,卧狮铜雕是清朝晚期的摆件。


走狮就是直立的狮子。卧狮和走狮是传入中国较早的一种狮子图样,从东汉到唐代,走狮是皇帝与王公将相陵墓前守护神兽的主要形象,到唐代以后一直到现在,守门狮子的造型里,蹲着的狮子成了最为流行和经典的图案。


现在的石狮子,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满头卷发,异常威武,整整齐齐地梳着“花卷头”,这就是古代人对狮子鬃毛的艺术化处理,这鬃毛就是雄狮子头上的那圈毛。


北京广安门外的卢沟桥,桥上也有众多石狮子,有大有小,小狮子最小只有几厘米,大的衔着小的,形态各异。有句话叫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有人数了数,桥上大狮子共281个,小狮子211个,桥上一共492个石狮子,再加上桥东头的石狮子和华表上的石狮子,总共有946个石狮子。

燕京八景之一,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造拱桥卢沟桥上的镇水石狮。


历朝历代的狮子 

但是中国的狮子形象并不是一贯如此,每个时期的狮子都不一样。


唐朝:

隋唐时期,国土统一,风气开放,西域和中原政治经济交流很频繁。狮子作为贡品,大量涌入中原,老百姓们能够感受狮子的真实形象。


这一时期,唐朝国力更加强盛,狮子的形象一改过去的神秘,胸部高高突起,前肢直伸,狰狞威严,非常写实。

唐三彩狮子,造型饱满雄壮,苍劲有力。


同时,由于佛教的传入,唐朝的狮子从走狮变为了蹲狮和卧狮。寺庙里我们可以看到佛座下的台基两侧雕有蹲坐的护法狮子,这就是所谓的“护法双狮”。狮子还是菩萨的坐骑,主要是文殊菩萨的坐骑。

在佛教里,每个佛护佑的东西都不一样。文殊菩萨的特点一言以蔽之就是“大智慧”。他能开发智慧,提高悟性,手拿大宝剑,可以斩断世间一切烦恼。


中国人很崇尚文殊菩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中原的信徒们从众多菩萨里挑选出了“四大士”——分别是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和地藏菩萨。所以可见文殊菩萨在中国很高,小孩拜文书菩萨可以学业有成,做官的拜他可以福禄双全,做生意的拜文殊菩萨可以增加财气。

尊贵的文殊菩萨以狮子为坐骑,象征着威猛、睿智,据说这只狮子有独门绝技“狮子吼”,大声一吼就可以震醒沉迷的众生、驱除魔障。


《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四人两次遭遇文殊菩萨的饲养的狮子下界作乱:一次在乌鸡国的狮猁怪,冒充国王;另一次是狮驼岭,文书菩萨的青毛狮,普贤菩萨的坐骑白象,以及号称“如来亲娘舅”的大鹏鸟三个要怪结拜,在狮驼岭占山为王。

狮驼岭三兄弟


为什么文殊菩萨要养这么多狮子?轮班骑呗。


也有人说文殊菩萨的坐骑不是狮子,而是龙的九个儿子之一——金猊。金猊长的与狮子相似,经常出现在香炉的图案上。

图为金猊香炉,金猊作为香炉的造型装饰,也许是这只神兽喜欢吞云吐雾的原因吧。


无论如何,在唐朝,佛教赋予了狮子温顺的人性。


宋朝:

到了宋代,狮子的颈项上开始配铃铛、绶带,狮造型开始宠物化。


原因有二:

一方面,宋朝比隋唐封闭,人们和西域接触不多,所以可以尽情发挥想象;


另一方面,宋朝非常注重世俗生活,所以宋朝人才在狮子雕像上佩戴铃铛、红绳,让它更有人情味儿。


明清:

明清两代,中原地区的狮造型慢慢变成了我们现在经常见到的形象:造型呈蹲坐式,前腿伸直,后腿弯着,嘴巴又宽又方,发型就是我们之前说的“花卷头”,在古代叫“螺髻”。


清朝石狮子的发型很讲究,王公及一品官员府邸的门狮可以设置 13 个螺髻,这种13 个螺髻的狮子叫做“13太保”。随着品级的降低,螺髻数量逐渐减少,七品以下的官员就不得设置门狮了。大概是因为七品以下,就只能摆秃狮子了。


此外,石狮子要雌雄成对,怎么分辨哪只是雄哪只是雌呢?爪下踩着绣球的是雄狮子,因为踩着绣球代表统一寰宇,权力无边;踩着幼狮的是雌狮子,象征子孙绵延,这样的狮子群像显得其乐融融,也贴合了中国古代家族为重的价值观。

清朝官员家宅门口的石狮子不仅分公母,狮子底座花纹的雕刻也很有学问,正面雕刻瓶、盘和三支戟,象征着“平升三级”;右面刻有牡丹和松柏,象征“富贵长春”;左面刻有“文房四宝”,象征“文采风流”;背面刻有“八卦太极图”,寓其“镇妖驱邪”


现存天安门前的石狮就体现了中国狮的典型造型。这对汉白玉石狮雕刻于明代,左雄右雌,威武雄健,身披缨络彩带,颈项带着铃铛。


相传这对石狮子在闯王李自成攻入紫禁城时曾一度保护皇城,后来被李自成所伤,所以天安门西边的那只石狮子胸口就有一道伤痕。不过,这终究是民间传说。

天安门前的汉白玉狮子


狮子:不受朝廷欢迎的贡品 

虽然在民间,狮子大受欢迎,但是官府对外邦进贡的狮子却非常头疼。


中国古代的朝贡制度的原则之一是“薄来厚往”。一般来说,甭管外国人朝贡了多少价值连城的珍贵东西,一定得回赠的远远多于贡品。


所以不难理解,贡狮的国家实际上是通过上贡狮子寻求政治、经济利益;中原王朝则借由贡狮来彰显皇家威严、统治合法性。因此中原王朝对贡狮一般采取欢迎的态度。


正史记载,从东汉章帝就有外邦来使进贡狮子,进贡的国家是西域坐落在丝绸之路上的安息国。

安息国是伊朗古代的奴隶制帝国,张骞出使西域的使团中就有一只小队曾经到达过安息国。


狮子第一次被官方吐槽:唐朝

到了唐朝,发生了第一次对狮子的“却贡”,也就是皇帝拒绝接受番邦进贡的狮子。这件事儿发生在唐代武则天年间,大食国进贡狮子。大食国是唐朝对古代阿拉伯国家的称呼。


臣子姚思廉请求却贡,他说:狮子这东西,“非肉不食,自碎叶至都,所费广矣”。就是说,狮子只吃肉,饲养起来太浪费钱了。

碎叶,是唐朝在西域设的重镇,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李白的老家,大概在今天的吉尔吉斯坦。


武则天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就同意了却贡。


这是威武的狮子第一次遭受冷遇,因为它消耗巨大而且百无一用。自此先例之后,却贡狮子在唐朝以后就成为了常事。


狮子被频繁嫌弃:明朝

到了明朝,由于郑和下西洋,来中华朝贡的国家数量达到了历朝历代的顶峰。明朝很喜欢这种万国来朝的优越感,可以说朝贡制度就是明朝的基本外交政策。


其中,给皇帝送动物的国家非常多,以至于明代中叶,皇帝的“御苑”中满是珍禽异兽,犹如一个规模不小的“动物园。


其中有个国家,特别喜欢给明朝皇帝送狮子。这个国家明朝史书里称之为“鲁迷”,据说就是现在的土耳其一带。明初洪武年间,鲁迷这个国家就开始和大明有了外交往来。


鲁迷的第一次贡狮:

据《明实录》记载,嘉靖初年,鲁迷国王派遣使者,给嘉靖帝进贡了“狮子、犀牛、珊瑚、玉石”等物。


负责外交的礼部大臣们非常为难:咱们要不要收这些贡品呢?鲁迷送的东西很不实用,这些狮子我们中原人不会养,还需要他们洋人留下饲养,玉石珊瑚又不能缓解饥饿抵御寒冷。我们收下贡品的话,很麻烦;拒绝贡品又有损皇帝的圣明。

鲁迷的第二次贡狮:

后来又过了两年,鲁迷国又来给明朝送狮子犀牛了。


礼部官员十分尴尬:您这频繁上供我们不需要的东西来换取丰厚回报的商业行为不地道啊!我们只能接受一部分,回贡也得酌情考虑。


但是嘉靖帝看他们跋山涉水的跑来进贡,就说:算了,跑那么远,这次就全收了。


所以最后礼部还是接纳了这些贡狮,但是同时也告诫鲁迷使者:下次可别送这些珍奇异兽了!


鲁迷的第三次贡狮:

结果又过了三年,鲁迷人又一次领着狮子来朝贡了。他们明面上要求嘉靖帝增加赏赐,暗地里还企图贿赂明朝官员希望促成进贡成功,结果被告发。


这个是鲁迷国给明朝进贡狮子的经历。可见民间虽然喜欢狮子,但是朝廷实际上觉得狮子这种没用的贡品很累赘,而且像鲁迷国,据史料记载,来朝贡了19次,每次来的人都很多,这对明朝的财政支出是很大的负担。


为什么呢?因为当时西域贡使来进贡,明朝接待的规格很高:


首先,有专员护送;其次,使者来朝及回还途中的吃、住、行等都由沿途驿站负责。对外国来使,大明朝送吃送喝,送马车送仆人,照顾的舒舒服服的。


如此优待入朝贡使的制度,使得西域贡使大量来朝,其中不乏有人,“假进贡之名,藉有司之力,以营其私”,不但加重了驿站负担,也影响到了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和生产。


撒马尔罕的第一次贡狮:

除了鲁迷国,另一个西域国家撒马尔罕,这就是位于现在中亚地区的一个国家,向明朝进贡狮子,也引发过巨大的争议。史书记载,成化194月,撒马尔罕的酋长带着狮子请求接见。


礼官们觉得狮子又不能杀了祭祀,又不能驯服作为坐骑,一点用都没有,当时就不想接见他。但是皇帝心一软,还是见吧。这次就不情不愿的接见了。

画师笔下,明朝成化年间撒马尔罕进贡狮子的场景。


半年后,撒马尔罕第二次贡狮:

谁知道这个撒马尔罕同年10月又派使者来送狮子了,使者送了狮子之后就要求成化帝给他丰厚的赏赐,由于赏赐的数量一直没谈妥,使者就呆在明朝不走了。


一直拖到第二年,明朝封这位外史为都督同知,让他回国。谁知这位外史改走海路,半途中在当时的马来西亚半岛又买了一只狮子跑来进贡,这就引发了朝廷的极大不满。


撒马尔罕锲而不舍的违规贡狮:

后来到了弘治年间,撒马尔罕更加嚣张,他们不按照规矩从甘肃走陆路进贡,而是非要走南海进贡狮子、鹦鹉到广东。


这次明朝的礼官们拒绝的很干脆,他们说:你送的这些狰狞野兽,又不能养着玩,还阻碍交通。而且南海又不是西域国家进贡的通道,你这样送东西我们不能收。结果这个狮子就硬是没收。


成化二十七年进贡两头狮子到嘉峪关,明朝还得派遣官员去迎接狮子,史书记载:其状只如黄狗,但头大尾长,头尾各有髟耏耳。据说那时进贡来的狮子可能只是藏獒的一种。

有一种说法认为,古代很多国家进贡的狮子并不是我们现在说的大型猫科动物,而是藏獒。


时隔多年后狮子的轰动亮相:康熙年间

虽然狮子已经在明朝引发了很多风波,但是清朝时期,外邦诸国还是坚持不懈的给皇帝们送狮子。《清实录》记载,清康熙十七年葡萄牙进贡狮子。


这次贡狮目的很明确,是为了通商。贡狮国是西方的葡萄牙,当时葡萄牙正在亚洲积极扩张,建立商业殖民地,葡萄牙的外交官没有顺利解决在广东省的贸易问题,非常苦恼,想了想怎么办呢?咱们以葡萄牙国王的名义给康熙送狮子吧!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所编《故宫书画图录》中有几幅狮子图,其中有张九德的《狻猊图》很有可能就是参考葡萄牙贡狮所绘。


这次贡狮是清朝外国第一次进贡狮子,因此举国轰动,据记载,狮子所到之处,“日供三猪”,每天喂狮子3头猪!


此时清朝正值三藩之乱,狮子的来临被赋予政治意义,朝廷把狮子解释成上天对清朝统治合法性和正统性的认可,所以康熙也命群臣为狮子题诗做赋。


中国人还喜欢舞狮子,相传曾经狮子作乱人间,笑面佛可怜众生,下界降服狮子,老百姓就模仿了笑面佛降服狮子创作了狮子舞,寓意是:祛除灾祸瘟疫。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偷来的无知

    一脑袋卷儿,吞云吐雾,这不是狮子吧,这是于老师

    云梦泽_rq 回复 @偷来的无知: 班主这个时候笑了一下,绝对是想到了于老师

  • 列位诸位在其位

    狮者,传道,守业,解祸也

    超级制作 回复 @列位诸位在其位: 皮这一下,您很开心吗

  • 有一颗星叫摇光

    狻猊又爱抽烟,又烫着卷,那他肯定还爱喝酒啊

    守云_4r 回复 @有一颗星叫摇光: 这尊狮子应该还有个姓~于~

  • 老0衲0夜0探0青0楼

    老郭。。。能把你的王金榜半夜坟地还砖。拍成电影吗?我来了,,有借有还,在借不难。突然坟里伸出一只手,喊到拿来。。没有把王金榜吓死,转头就跑,马也骑不了腿发软,就看到人在前面跑,马在后面追,后面的马:心里想孙子上来啊!没有把马赶落死。

  • 僧衫吹月如雪

    看到狮子就想到我们安迪老师的狮虎

  • 一块樱桃饼干

    没毛病,于大爷就爱烟还一脑袋花卷

  • 琼Ooo

    皇上当的太糟心了!😂还有强行送礼的!

    书剑_se 回复 @琼Ooo: 日本有两个诸侯争着给明朝送礼还打起来了

  • 听听听别停

    喜欢老虎🐯,狮子在影视剧里的吼叫都是老虎的声音,本身的声音很不咋地

  • 郑大风啊

    一脑袋花卷头,还吞云吐雾,我怀疑你再说于老师😂

  • 乐乐lav

    496不是946,狮虎念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