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回:一部靠谱的《西游记》校注是怎样炼成的?

第一百回:一部靠谱的《西游记》校注是怎样炼成的?

00:00
29:19

要点一:世德堂本西游记的存世情况

全世界的世德堂本,只有四部:


一部在20世纪20年代发现于日本村口书店。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

一部在日本日光山轮王寺慈眼堂。

一部在日本天理图书馆。

一部在日本浅野图书馆(这部只有后五十回)。


这四部里,以台湾这部最完整,质量最好,所以台湾天一出版社和上海古籍出版社根据它影印了出来,分别收在《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和《中国古代小说集成》里。如果不是研究装帧、纸张,只看文字的话,影印的相当于看照片,也足够了,这才为我们整理这部“世德堂本”提供了第一步中的第一步。

 

要点二:校勘工作

有朋友想:有了底本之后,就可以录入啦。这事还不容易?花点钱找个录入公司都能干。一千字给个十块八块的,怎么叫你一说就这么难?

那好,我们随便翻一页,看看这事是不是那么简单:

以为这件事情很容易的朋友,请来告诉贫道:


右上角画红线的那几个字是什么?敲进电脑的时候应该敲什么字?

左数第三行第五个画红线的字念什么?敲进电脑里应该敲什么字?


第一个问题,是原来的版刻这里就印糊了,或者木版印多了之后就磨损了。有朋友说,那也没办法,这里打几个方框□□□□就得了。


然而,不是这一页的角上磨损了,是许多页的角上都磨损了。有时候还不是一个地方磨损了,是整篇整篇地缺。要是成百上千的全都打方框,就变马赛克了。磨损(一般叫剥泐)还不算麻烦。更麻烦的是缺页!


要点三:确定参校本

明代留下来的通称为《西游记》的书,一共七种:


世德堂本、李卓吾评本、杨闽斋本、闽斋堂本、朱本、杨本、唐僧本(其中有些版本又有不同的版次,如世本有台湾世本和浅野世本,李评本有甲乙丙本三个系统11部,这个就不展开了)。


对于《西游记》的整理出版来说,世德堂本算正妻,其他六个都算备胎,算小妾。虽然通称“西游记”,但它们的实际名字也各不一样,例如杨本叫《西游记传》、朱本叫《西游释厄传》、唐僧本叫《唐僧西游记》……这是明代不同书坊(现在叫出版公司)出的《西游记》。


杨本写大蟒精和稀柿衕故事,世德堂本一万多字,杨本竟然只有这么几个字:


话表四众过了小雷音,来至一岭,有三百里无路。乃是一条污秽坑土,名稀屎洞。忽遇大蟒拦路,被行者掣棒打死。八戒变出猪形,把嘴掉开秽物,引师父三众过了稀屎洞。


在平顶山装天那一回,杨本竟然有这样一首诗:


三藏八戒与沙僧,被妖捉获实堪怜。大圣压在三山下,土神开山得脱生。小妖拿宝来收伏,换得行者毛一根。三藏果是金蝉子,感动哪吒闭了天。

 

要点四:西游记从来就不是禁书

明代的出版机构,什么世德堂、荣寿堂、闽斋堂、大业堂、朱苍岭、蔡敬吾、杨闽斋(与闽斋堂还不一样)……一抓一把,全都印过,甚至鲁王府、周王府、荆王府都有可能印过,而且都号称是“官版”。这种禁书的谣言,是建立在大多数人对古籍不了解的情况上的,实在是太欺负人了。皇上没那么敏感,看见个“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就受不了了?这也太玻璃心了。那《史记》里还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彼可取而代也”呢,怎么不把《史记》也禁了?真是当着共和国的公民,操明朝中宣部的心!

 

要点五:辨识俗体字


第四行第五个字念什么?


也许有朋友说:“这个字还不认识?我百度过了,这个字是‘篾’,是竹篾的篾。因为所有的《西游记》电子版都是‘篾’。”然而,篾字什么时候能写成下面三道了?另外,篾是劈成一条一条的长竹条的意思,可以论“条”、“根”而不能论“片”,猪八戒挑四条竹篾做什么用?况且也谈不上多累呀。

还有看过纸质书的朋友也说,“我看过所有的纸质《西游记》也都是篾”。那么再追问一句,这些纸质书的文本,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只要这么一问,很多我们想当然的不成问题的问题,立即就成了问题。


还有,隔两行就有一个“篾”字:“篾丝籐缠大斗篷”,这和刚才那个带三个爪子的不是一个字呀!


又有朋友说:”查字典啊!”但是您能说清它这几笔是怎么写的么?不是图片糊,是原本就印得这么糊。况且,就算不糊,字典也查不出来,因为它写得根本就不守规矩!


又有朋友说:管他念什么,随便敲一个就得了!那也不行啊。要是遇到不认识的字就随便就敲一个,整部书就没法看了!


对校一下另外的几个本子,就会发现,李卓吾评本在这里,是这样的写法(下图中间那个)。这又是个啥字呢?大熊猫吃的竹鼠?

其实,这个字是“䉭(liè)”字。《说文》有此字,意思是“编竹也”。就是竹条编成的席子。后来不管是不是竹子编的都可以称“䉭”,又叫“笭䉭”。可以做棚顶,可以做隔席,可以做垫片。明方以智《通雅》卷四九:“笭䉭:《类篇》曰:舟车篷也,粗箔也。……今韵书无此字,而江湖船上时时称之。或单称船仓中踏足隔货者曰䉭,或作笭䉭。”


所以,“黄藤䉭”本是师徒四人睡觉的席子,所以才有四片,天天挑着四片藤席走路,猪八戒当然嫌沉了。


这在明代是人人知道的东西,就像今天人说爱疯、刀塔一样,再过几百年,后人看到我们的文字,一定以为“爱疯”是一种精神疾病,“刀塔”一定是红孩儿坐的宝莲台了!就是明代,听方以智那么说,一般的书里还没这个字,只有民间口语里有。


《西游记》里这个“䉭”左下方之所以可以撇出去,不是向右的一钩,是因为带偏旁“巤”的字,俗写都可以写作“鼡”,如“獵”(猎)可以写成“猟”(那三个点其实常写成方框,只是这里实在敲不出来了)。


而这部世德堂《西游记》自身的特点,凡是遇到这个偏旁都会写成类似“鼡”的样子,例如:

这样,从本书中的本证,别的书的旁证,文理上的吻合、当时社会的情景四个角度一综合,就可以确定这是一个“䉭”字而不是“篾”字了。


又比如下面这个字:

这又是个啥字呢?翻翻各大出版社的《西游记》,这里写成“想必是国土不宁”。然而这个字长得也不像“国”字啊!


看多了明代小说的朋友可能会认识,这个字其实是“边”字。繁体本来是“邊”,民间写草了就成了这模样了。其实我们今天的简体字“边”,上面那个莫名其妙的“力”,就是这么变过来的。谁知后来一些《西游记》的整理者反倒不认得这位老祖宗了,就改成了“国”字。

 

要点六:古籍整理是阅读古籍的基础

 “古籍整理”,这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和专门的职业。因为古书太复杂了,不是我们拿一本古书,就能照着敲进电脑,拿到印刷厂就印了。天下哪有这样简单的事!


如果没有专门从事古籍整理的人,今天的普通人,如何看到《论语》、《史记》、唐诗宋词以及四大名著?难道要跑到博物馆去看竹简?或者跑到收藏单位看人脸色?没有这个工作,所有对传统文化的阅读、理解、分析、演讲、翻拍甚至阴谋论都无从谈起。这一点上,贫道向所有的从事古籍整理的朋友们致敬!成如容易却艰辛,没有他们幕后默默的做这些最基础最基础的工作,传统文化的地基就塌了!

 

要点七:新的开始

读《西游记》只是一个开始,最后我们应该从它出发,走到许许多多的书中去。因为万事都是关联的,《西游记》并不是孤立地产生的,横向上,它有自己的社会背景;纵向上,它有自己的文化传承。顺着《西游记》,其实可以走到任何一部书中去。可以说,掌握了一本《西游记》,就可以接触到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书和许许多多的知识。把这些知识串起来,就构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华阳洞天主人

    是 你西游记肯定不是你终点 你得生活啊 你得继续靠fm骗钱啊但我告诉你 不管你再出什么 只要听过你西游记的人 大部分都不会花钱买的 不信咱们打赌

    小智_if 回复 @华阳洞天主人: 这部音频我已经听了两遍了,仍然觉得受益匪浅

  • 不强窒息

    受益匪浅,这是我看过的有关西游记的书里面最平和、最实在的解读了;李道长娓娓道来,很多话言简意深,令人受益良多啊。西游记往大了说是传统文化经典,往小了说就是本明代通俗小说,顶多是畅销书排行榜上的小说;读进去,还要走出来,这才是西游的真意吧

    男人而已_ 回复 @不强窒息: 我也觉得道长讲的不错,之前听别人讲为什么孙悟空能大闹天宫,取经就谁都打不过了,很多人都在那歪解瞎编,而道长并不是局限在西游记本身的故事里,根据西游记内容结合当时社会来反映出当时的人文环境。

  • 大东东dodo

    没想到这么快就完结了,从封神听到西游,都没听够!

  • 诗情韵韵

    最后一集!一百集都听下来了!

  • 单立人_g1

    谢谢李博士,我是一个西游记爱好者,怎么说呢,这些年看了一些书,包括阴谋论那些,也有自己的思考,也在给学校的孩子们讲。自从停了您的西游记点评才知道高山仰止,佩服佩服。以后跟着您混了,哈哈哈

  • 刘成_wo

    原著里大鹏是如来的“舅舅”,不是外甥,这种基础怎么会讲错? 前面那期讲大鹏时我以为播主是口误,这里又讲了一次,看来播主是真的理解错了。

    哈登的移动城堡 回复 @刘成_wo: 我印象也是舅舅,

  • oucheng

    下一个专集什么时候来?

  • kanospace

    后面准备讲什么?李道长

  • oucheng

    新专集什么时候出?

  • 8_6a

    值得反复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