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海报】
【文稿】
《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诗涉及的人和事儿。赠花卿,这里边的花卿是指谁呢?这个“卿”是当时的人们对对方的一种尊称,一种客气的称呼,相当于现在说的“花先生”。具体是指当时西川节度使、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实际上就是写诗赠花敬定。
诗的头一句说:“锦城丝管日纷纷”。这首诗里边提到的锦城,其实就是指成都。为什么叫锦城呢?我们还记得李白在他的《蜀道难》中说:“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杜甫的《春夜喜雨》诗中说:“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说的就是成都。
之所以叫做锦城,是因为汉代时,成都的织锦业特别的发达,制造出了著名的蜀锦。当时生产蜀锦的丝织手工业非常兴盛,蜀锦成为了当时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所以汉代专门设置了锦官,来管理蜀锦的生产,还在成都西南修筑了锦官城来保护蜀锦的生产,所以后来又把成都叫作锦官城,简称为锦城。
“丝管”实际上就是指弦乐和管乐,可见当时在演奏的时候,既有像笛子这样的管乐器,也有像琵琶或者古筝古琴这样的弦乐曲。“锦城丝管日纷纷”到底是什么样的声音呢,作者没有具体说,只用了“日纷纷”把无形的乐曲转换成了一种有形的形象,让我们既能感受到弦乐的那种特有的轻柔、错杂,也能够让我们感受到管乐的那种悠扬。
第二句,诗人说“半入江风半入云”。“半入江风”是说曲调和音乐无比清朗,“入云”是说它的曲调、音调非常的高。所以“半入江风半入云”,一方面是指这个乐曲非常的清扬、非常的清朗,另一方面也是指调门很高,正是因为音高而显得清朗悠扬,二者相辅相成。同时“半入江风半入云”这个比喻,仿佛让我们感到当时在整个成都的上空都在缭绕着花敬定家里边的乐曲,给了我们一个非常直觉地感受。
我们知道唐代的诗人写音乐有很多种表达方式。比如李白《听蜀僧濬弹琴》里说:“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就将琴声与万壑松林的形象联系起来,而显得尤为阔大。又比如我们很熟悉的白居易,在他的《琵琶行》里边说:“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也是借助一种形象的方式,来把很难以言表的声音、音乐的那种错杂的特质给他表现出来。再比如唐代著名诗人李贺在《李凭箜篌引》里边也形容乐曲:“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这里将乐曲的声音比喻成昆山玉碎,比喻成凤凰的鸣叫,比喻成芙蓉正在哭泣,比喻成兰花正在微笑,这几种比喻虽然都是现实生活当中的不可触摸的,但却是可以想象和感知的,以此来形容箜篌瑰怪绮丽、虚幻缥缈的乐曲的声音。杜甫《赠花卿》中的“半入江风半入云”也同样是运用了这样一种以具象事物写抽象音乐的方法。
三四两句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两句大家一听就明白,是说这样的美妙的乐曲实在是罕见,这样的乐曲在人间都听不到,只应该是天上的音乐吧,是上帝享受的音乐吧!人间又能听得到几回呢?今天却在花敬定的家里面听到了这,实在是太珍贵了、太宝贵了、太美妙了
综合这四句来看,诗人的意思是说,今天在花敬定的家里听到了如此美妙的音乐。这个音乐非常的悠扬,非常的清朗,非常的高调,简直美妙到不是人们在人间所能享受的。
如果我只讲到这一步,你可能认为这首诗只是形容音乐的美妙和珍贵。但我们如果更进一步来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的话,就会有完全不同的发现。众多的诗评家都对这首诗有一种另外的解释,这个解释主要是和与这首诗中描绘的家宴的主人花敬定有很大的关系。
花敬定是何许人也?刚才我们说过了,他是剑南西川节度使、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在唐代四川分为东川和西川,西川节度使就是西川地区的最高首长,同时崔光远还兼任成都尹,相当于成都市的市长。诗人写这首诗的这一年,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四川梓州刺史段子章谋反,袭击了东川节度使李奂,占据了绵阳,自称梁王。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西川节度使成都尹崔光远率领他的部将花敬定来平定了叛乱,斩杀了段子章,重新掌握了东川的局面。
然而在平叛过程中,据史料记载,花敬定虽然是一员骁将,但他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放纵士卒,大肆掠夺。换言之,他虽然平定了东川之乱有功,但是却他放纵自己的士卒在东川地区劫掠财物。史书上记载,花敬定放纵手下的将士掠夺金银财宝,手段残忍,有的士兵甚至砍断妇女的手腕,用来夺取她们手臂上戴的金银饰品,屠杀达数千人。
从这我们就能看得出来,花敬定虽然是一员有功的武将,却是一个骄纵不法、居功自傲的人。历代的很多诗评家都认为,这首诗的核心目的其实并不是要描写这次家宴上的曲调多么优美、多么的难得听到,而是在委婉指出这位骄恣不法的武将在家里演奏的音乐,乃是“天上之音”,也就是朝廷上的庙堂之音,是只有天子才能使用的音乐,以此暗中讽刺花敬定僭越天子礼乐的行为。
为什么杜甫会在这首诗里去讥讽花青呢?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刚才所说的,花敬定虽然是有功之将,但是他自己在平定叛乱的过程中,乱杀无辜、劫掠百姓,引起了很多怨愤。他的上司崔光远,因为没有制止这种行为,也遭到了唐肃宗的质问,甚至派官员前来盘问,崔光远因此郁愤而死。可见花敬定的行为给当时的朝廷以及关心朝局的杜甫,都留下了恶劣的印象。因此杜甫才写这样的诗暗暗讥讽他。
当然也有的学者认为,这首诗并不是讥讽花敬定的,它就是一首很普通的赞美乐曲的诗。他们认为花敬定这样的级别的官员是不可能在家宴之上演奏僭越天子的礼乐的。一方面,天子的礼乐注重仪式和复古,娱乐性很低,一般是不会作为普通人娱乐使用的音乐;另一方面,花敬定级别太低,没有必要僭越天子来显示自己的身份。
应该说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我们今天暂时不去判定杜甫到底是不是借助这样的形式来讥讽花敬定,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古典诗歌当中的的确确存在很多委婉、巧妙地表达自己真实的书写方式。比如中唐的著名诗人张籍,他曾写了一首很著名的《节妇吟》。这首诗是写给当时的藩镇平卢淄青节度使。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师道。李师道是当时炙手可热的藩镇大将,他使用各种手段来勾结、拉拢文人以及一些中央的官员。张籍也是他当时拉拢的对象之一。对于李师道的这种拉拢,张籍作为忠于朝廷的官员,肯定是坚决反对,但他又不敢得罪李师道,他就只好写了《节妇吟》这首诗来婉拒李师道的拉拢。
诗云:“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诗中张籍把自己描绘成一个贞洁的女性,来表明自己的心迹。诗的意思是说,您知道我有丈夫,还赠给我明珠,我感受到您对我的缠绵的情意,我把这明珠系在衣裙上。可是我要告诉您,我的家也是高楼连苑起,我的丈夫在朝廷里边“执戟”,意思说我丈夫在朝廷为官。我知道您对我的用心像日月一样,但我也打算跟他同生共死,我不得不流着眼泪把您送给我的明珠还给您,我只恨我们当初没有在还没有嫁娶的时候相逢。这首诗借助一个女子对于爱慕他的男性的婉拒,来委婉表达对李师道的拉拢的拒绝。这就非常含蓄,也非常巧妙。
有趣的是,当时还有一位很著名的文人叫朱庆馀,他也写给张籍一首非常有意思的诗,诗的名字叫《闺意献张水部》部。因为当时张吉任水部员外郎,所以诗题中称他为张水部,就像杜甫曾任了检校工部员外郎人们称他为杜工部一样。
诗云:“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诗的表面意思是说,一个新娘在洞房花烛夜的时候,画好眉毛之后悄悄地问自己的丈夫,我这眉毛画的是不是很时髦?是不是非常的符合现在的时尚啊?实际上,这首诗是朱庆馀在参加进士科的考试之前“行卷”的作品。所谓“行卷”,是唐代科举中流行的一种风气,试子们把自己的一些诗篇呈献给名人,希望他能够介绍和举荐自己,以此在科举考试中获得成功。
朱庆馀这次行卷的对象就是时任水部员外郎的张籍,因为张籍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所以朱庆馀向他行卷以期得到他的赏识。收到朱庆馀的诗之后,张籍当然对他的心知肚明,你想想看,他自己写给李师道的诗,不也是异曲同工吗?他在回复朱庆馀的诗中说:“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意思是说我收到你的这封信了,我也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扮的新妆是非常时尚的,不管别人打扮得有怎样,“一曲菱歌敌万金”只要有你这一首诗就能打败很多人。这实际上是告诉朱庆馀没有问题,不用为这次考试担心。
我们看到了张籍写给李师道的诗,看到了朱庆馀写给张籍的诗,还看到张籍又给朱庆馀回复的诗,他们都是在看似简单的诗句诗意中隐藏了丰富内涵。可见,诗歌在古人的手中,既是记事、抒情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委婉的传递内在的难以直言的意思的一种很重要的手段。正因此,不管杜甫的这首《赠花卿》真正想要表达的是讽刺还是赞美,它都的的确确存在着让后人进行再解读的一种可能。
杜甫的很多的诗其实都是劝谏朝政和劝谏当时官员的,所以宋代以后人们解读杜甫的诗时,往往就寻着印证历史的角度来解读它,同时也是因为古典诗歌普遍的借诗言志的这样一种特征。所以后人读杜甫的《赠花卿》,有这样的角度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们一起分享和解读诗歌时,我们常常是从诗的优美、缠绵、有情而切入,而这首《赠花卿》实际上给我们提供了又一个更新的角度。
【拓展知识点】
一、创作背景
《赠花卿》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也就是公元761年,杜甫50岁,正居住在成都,我们非常熟悉的草堂。从诗的内容来看,应该是杜甫在出席花敬定居办的家宴。这次家宴上演奏了一些乐曲,杜甫听到这些乐曲之后有感而发,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二、诗文解析
(1)花卿: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
(2)锦城:即锦官城,此指成都。
(3)丝管:弦乐和管乐。
(4)纷纷:形容乐曲的轻柔悠扬。
(5)天上:有人觉得是双关语,虚指天宫,实指皇宫。
三、引用诗句
《蜀道难》 唐·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听蜀僧濬弹琴》 唐·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遗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选自瞿蜕园等校注《李白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琵琶引/琵琶行》 唐·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选自《白氏长庆集》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版)
《李凭箜篌引》 唐·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选自《全唐诗·卷三百九十》四库全书文渊阁本)
《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唐·张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㦸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
(选自《张籍诗集》中华书局1959年版)
《近试上张籍水部 / 闺意献张水部》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装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选自《全唐诗·卷五百十五》四库全书文渊阁本)
【康震书法】
【互动问题】
暗喻与暗讽是诗歌的重要作用之一,除了老师的举例,你还能想到哪些委婉的表达自己心意的诗吗?
放假期间,康老师和助手还为我们更新节目,辛苦了
听了康老师这么多期的课,越发感觉要想解读好每首古诗词,真是要了解诗人写作的时代背景,诗人自身境遇等诸方面知识,不然真是毁人不倦跟着康老师继续加油💪学习
董芳_jz 回复 @吾生最美是清欢: 哪位
虢 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丁香与梅韵 回复 @丁香与梅韵: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 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 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
康老师早安
努力的晨哥 回复 @丁香与梅韵: JJ
康老师早上好 日常早起听诗了
康正像一轮太阳。
朱竹清猫 回复 @言言999: 嗯嗯,谢谢🙏
康老师讲的太好了!真是受益匪浅!
谢谢康老师,带我们走进这个浪漫的、诗意的世界!
康师傅早
之前一直以为"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是描写音乐极其美妙的意思,今天听了康师解读《赠花卿》,才知道这首诗还有劝讽这一层意思。杜甫作为一名思想深邃的大诗人,写这首诗应该有深刻含义,喻理深妙。康师这样解读,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例举的张籍等唐代诗人们写诗委婉表意的事迹,令我感到诗人们表达拒绝的方式真是雅致之极!
听友187018781 回复 @南边的小船: 康老师讲的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