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集| 禅宗让佛教回到人间

第十集| 禅宗让佛教回到人间

00:00
12:25

禅·意 

百丈怀海:惠能的三世法孙,禅宗的第四代宗师。

他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禅门规式》明确详细地规定了禅宗寺院僧团的组织体制、宗教礼仪和生活方式,其中就包括这样一条规定:禅院的僧尼在学佛修道的同时必须参加生产劳动,自食其力,自己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怀海本人更是亲自开荒种地,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怀海的改革为佛教重新赢得了尊重,也使禅僧与其他僧尼判然有别,使禅院从一般寺院分离出来,就连神秀的北宗都退出了历史舞台。北宋以后佛教就安然无恙,中华文明也完全接受了禅宗,怀海的禅院制度甚至为儒家的书院所仿效。
禅,终于成为独立宗派和惠能系的一统天下。


印度佛教:忌讳的是荤而不是腥。

荤是植物,包括葱蒜和韭菜,肉类则是腥。


中国佛教荤腥并忌。

忌腥是梁武帝定的,理由是佛教反对杀生,真实原因其实是财政负担太重,吃不起了。


禅宗公案  

师问新到:“曾到此间么?”

曰:“曾到。”

师曰:“吃茶去。”

又问僧,僧曰:“不曾到。”

师曰:“吃茶去。”

后院主问曰:“为甚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

师召院主,主应喏。

师曰:“吃茶去。”

——《五灯会元》卷四


释义:

八十高龄的赵州和尚慈眉善眼。他走上前去,和蔼可亲地依次询问:同学,你以前到过我们寺院吗?

第一位新生双手合十答道:弟子来过。

赵州说:好好好,吃茶去。

又问另一个。

回答是:弟子没有来过。

赵州又说:好好好,吃茶去。

如此这般询问一遍,开学典礼就宣布结束。

而且,每次赵州和尚都说“吃茶去”。

这样一来,院主就不懂了。

他问:大和尚,前面那人来过的,你让他吃茶去。后面这个没来过,怎么也让他吃茶去?

赵州大声说:院主!

院主说:在!

赵州说:吃茶去!

啊!莫非禅就是吃茶?

当然不是。


佛法就在世间,修行就是生活。


禅·思  

心中有佛,处处是佛

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成稻,退步原来是向前。

——布袋和尚


船子和尚法号德诚,是惠能的四世法孙。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五灯会元》卷五 (船子和尚之作)

一无所获,满载而归
这不就是没有分别心,这不就是“不二”吗?
船子和尚岂非修成正果!


六祖惠能:人间佛法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六祖坛经·般若品》


互动答疑  

欢迎大家在节目下方留言,易中天老师会在4月23日为大家录制一期特别节目,解答大家的疑问。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天道自然大道至简

    有个小和尚问老和尚:“师父!您在开悟前做什么?”“砍柴,做饭”“那您开悟后做什么?”“坎柴,做饭”“这不是一样的吗”“不一样,我以前砍柴的时候想着做饭。做饭时候想着做饭。我现在砍柴就想着砍柴,做饭就想着做饭”

    1392062kyqz 回复 @魔蝉86: 怎么是多了我执?明明已经随遇而安无杂念了!你一塌糊涂啊

  • 听友65995067

    易老师不仅学识扎实深厚,见解独到犀利,言辞幽默风趣,还颇具演艺功夫,诵读历史剧的人物台词,语言节奏抑扬顿挫,情感表达丰富动人,人物模仿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将看似枯燥无味的国学讲座升华成了一堂中国多维艺术的盛宴。❤❤❤

    泥草堂 回复 @听友65995067: 说得好,演义功夫

  • 花头鸭

    布袋和尚的《插秧诗》接天地之气,顺天地之理,揭人生之谜……看图说诂,理从心出。信也罢,仰也罢,不接地气没法活,不关注现实没意义。哄鬼也是哄人、哄自己。脱离现实的所谓“修身养性”,痴心妄想而已,意义何在?……不可问还要问,不可说还要说,问和说本身就是意义。故弄玄虚也有意义,但属于极少数人的智商游戏。无论什么信仰,脱离群众,脱离生活,迟早会断气!没气了,争啥气?……我赞同的理念是:立足现实,也要进取,不妄想,不懈怠……若不立足根本,脱离现实谈信仰,意义何在?!尊敬的易老师,您说呢?

    ZhangQipeng 回复 @花头鸭: 空间只有自己想象的宇宙那么大,时间只有自己想象的宇宙那么长。以为自己知道和感受到的都仅仅是自己的意识和想象。修行便是在知觉中觉醒,希望使自己的感觉更接近真实,却也越加知道自己与真实的距离,也发现自己也是真实的一部分。你知道的越多,就越知道自己有更多不知道,还有甚至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无尽真理。 所以没意义,却面向真理,继续追寻罢....

  • 苹果树AppleTree_js

    听来似乎是禅宗悟觉就在人世间的各种活动中。想问易老师,一切随遇而安、顺其自然、不必执念苛求、反而对各种人生境遇要坦然接受才能相安无事,是不是就是禅宗悟觉的真谛。

    老蔡的蔡 回复 @苹果树AppleTree_js: 不是,因为目的并不是“相安无事”,途径也并不是随遇而安,或者说随遇而安只是信徒修行的表象或是附属品。

  • 不再回首_7e

    我属于慧根差的人。。不过听了易老师的课。。对佛教有了深层次的认识。。所谓修行其实就是实实在在的过日子中。随缘。活在当下。。否则一直很迷茫,虽然渴望西方极乐世界,,但是有感到自己愚昧而达不到往生境界。。现在有点曙光进来了

    佐伊_31 回复 @不再回首_7e: 无所谓什么往生境界 西方极乐 佛教其实就是人创立的思想系统 不是什么神奇的东西 易老师讲的客观的佛教的历史 你若想修生养性 凡事看淡一点就好

  • 紫色飘窗

    听易老师讲课,就是轻松,连灵魂都舒展了。这种说话的语调,永远不可能复制的。谢谢易老师!

  • 精进者

    佛法就在世间,修行就是生活

  • 心灵的旅行_cr

    踏踏实实过日子,认认真真过生活,就是禅,大智慧

  • 百里登风丶

    听了易老师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到禅宗。从半个无神论到完全无神论。感觉人生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所听,所想,所做的因果关系。写到这的时候突然想到有些事情好像真不是科学能解释,有点玄乎。算了,有没有神不重要。

  • 关磊冠珠陶瓷

    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成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布袋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