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贝多芬:寂静的彼岸

64. 贝多芬:寂静的彼岸

00:00
34:06

1816年,46岁的贝多芬,耳朵几乎是要全聋了,虽然对他来说,并不是突然听不到声音了,很多年前他的听力就开始衰退,所以他也有充足的时间来习惯,并且适应,做一个听不见声音的音乐家。

毕竟,耳聋对一个普通人来说,都是一种打击,更何况对一个音乐家呢,虽然贝多芬早有预感,但是,在没有完全变聋之前,总还是会心存那么一点希望的,虽然这个希望很渺茫呢。但是现在呢,46岁的贝多芬,耳朵基本上是听不到任何声音了。他之前追求过很多姑娘,但几乎都被拒绝了。所以,似乎,他这辈子注定是要耳聋并且孤独了。

根据后来整理的贝多芬日记和手稿的记录,有一天傍晚,天刚刚黑下来的时候,贝多芬决定出去溜达溜达,他离开他的住所,外面已经是满天的星星了。对于贝多芬来说,因为耳聋,所以世界永远是安静的,可能室外新鲜的空气,还有天上的星星让贝多芬感到了一些愉悦吧,突然,他安静的内心世界,被一段突然闯入的动机所打动,不,不只是打动,而是让整整一年都没有写出来新的作品的贝多芬,非常的兴奋。所以他急急忙忙的往回走,一边走着,那段动机一边不断的在他的脑海里回响,发展,变化。贝多芬冲进房间,找到一张纸,在微弱的光线下,潦草的把刚才脑海里萦绕的旋律记录了下来。这段动机,在若干年之后,将会成为他的第九交响曲的一部分。

歌德曾经说过,比起来和人相处所带来的困扰,耳聋对于贝多芬作曲所带来的影响根本就不算什么了。那么,耳聋的贝多芬是怎么作曲的呢,有一个叫做约翰罗素的英国,在1820年拜访了贝多芬,当他来到贝多芬的住处的时候,他是这样描述的,他说你可以想象一下,世界上最脏最乱的地方是什么样,贝多芬的房间就是那样。天花板上全是发霉的斑点,钢琴也是破旧的不行了,到处落满了灰尘,除了键盘之外,整个钢琴上其他只要是稍微能放点东西的地方,都被放着乱七八糟的手稿,而且,钢琴下面,赫然放着一个没倒空的尿壶。至于房间里的其他陈设,还有几把椅子,但除了钢琴前面的,其他的都没法坐,因为上面堆满了还有前一天剩下的晚餐的盘子或者各种乱七八糟的衣服。

贝多芬年轻的时候,他房间里就很邋遢,现在耳聋了,自己也说了,只有内心世界的音乐能带给他幸福了,房间里什么样就更不太有所谓了。

这个约翰罗素去的时候,贝多芬正在用钢琴作曲,看起来贝多芬似乎是在弹钢琴,他的手指在琴键上,依旧像他年轻时那样敏捷,但是,弹琴的手指所到之处,他并没有真的把琴键按下去。能感觉到他在体会着什么,但这一切都只发生在贝多芬的大脑里。正在创作的贝多芬是无比的安静的,但是,这个寂静的彼岸,却是贝多芬心里那些正在跳动着的音符。第九交响曲,就是这样创作出来的。

第九交响曲在1824年首演,这次演出排练了很久,由贝多芬亲自指挥,虽然此时他已经听不到任何声音了,当时乐团里的小提琴手约瑟夫日记里的记录,首演的时候,贝多芬站在指挥台上,身体像无法控制那样,猛烈的前后摆动。他不断的挥舞手臂,似乎想要自己演奏所有的乐器,自己演唱所有的和声。但实际上,他因为听不到声音,已经无法完成指挥的工作了。乐团另有一位叫做迪波尔的人在台下做着真正的智慧的工作。让贝多芬站在指挥台上,只是出于对他的尊敬。

在乐曲结束的时候,台下爆发出难以想象的掌声,欢乐颂我们是从小就听过很多次的了,但那时候可是首演,所以你可以想象当时台下的观众,他们心里被震撼,被鼓舞的程度。

而台上贝多芬,在乐曲结束之后,因为他是背对观众的,他完全不知道,此时台下无数人已经被他感动的热泪盈眶,恨不得马上就跳到舞台上来拥抱他。此时筋疲力尽的贝多芬,他的内心,应该是安静的,不知不觉的,他完成了自己内心的某种崇高的仪式。寂静的彼岸是什么,或许,就是永恒的欢乐吧。


背景音乐: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特别通知:每个人都有一个流浪的梦,孤山为了体验别样的人生,带着他的吉他在海外上街卖艺了,孤山卖艺路上的所见所闻,都会整理成视频、图片和文字发在孤山的公众号里,公众号的名字和孤山在喜马拉雅的专辑一样,在微信里搜索“艺术世界漫游指南”就可以关注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凤翘

    现在的我已不再想催孤山老师更新了。因为这种节目不是单纯的照本宣科,而是需要深厚的知识积淀加上艰辛的思想萃取,再形成体系,配以文稿、画面、音乐,最后还要声情并茂地录制好。所以成就一期不粗制滥造的节目,除了用心,足够的时间是前提。况且,之前的精彩已足够我反复品味。也因为相信无论等多久,孤山老师手捧而来的一定是悦耳。

    孤山聊艺术 回复 @凤翘: 谢谢理解!

  • 孤山聊艺术

    感谢所有留言的朋友,分享并且得到反馈,让我也觉得非常满足,谢谢你们的支持!

  • 木木Voltawatts

    “直冲云霄,又似乎它本身就来自天堂”。这个被从小被爸爸拿来效仿神童的人,其实他本身就是个天才。每个人都无需跟其他人去比较或者去效仿别人,那样很可能就把属于自己的天分抹杀了,世界上只有一个莫扎特,只有一个贝多芬,也只有一个我们自己。

    听友109048210 回复 @琳琅满目_u9: .: ..

  • 麦帆帆

    经孤山老师一讲解,旋律的灵魂生动鲜活起来,也许这就是贝多芬想要被理解的内心世界。尤其低音弦乐上欢乐颂的注意,既执着又压抑,直到后面整个旋律毫无束缚的展开与加强,更加奔放,让人感觉心情无比舒畅,反复压抑许久的情感终于得以好无顾忌的抒发并引起了众多共鸣,听的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麦帆帆 回复 @麦帆帆: 主题,不是注意

  • 东山玩童

    顾山老师的音频适合反复的品味,慢慢的沉淀,慢慢的分享他的音乐穿插和他的漫谈都是一种文化的积淀和情感的温馨。

    孤山聊艺术 回复 @东山玩童: 谢谢对我节目的认可和理解!

  • 玉涛0538

    讲贝多芬的人很多,有的轻描淡写浅尝辄止,有的则像学术论文一样客观详实准确。但能感觉到他们并没有被贝多芬感动到,只是把贝多芬当成了一个研究对象而已。但孤山老师不一样,您设身处地的感受到了贝多芬孤独而深邃的心境,所以您表达的贝多芬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思想巨人,特别喜欢您这一集的标题:寂静的彼岸。

    孤山聊艺术 回复 @玉涛0538: 谢谢!

  • katherine柯

    30多分钟,打开的一瞬间好幸福

  • LiLy成长频道

    听完贝多芬,重新拾起了书籍。开始看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每次聆听您的分享,都很触动,感恩

    孤山聊艺术 回复 @LiLy成长频道: 谢谢分享你的感受

  • 自得独乐

    请问孤山老师有群组织么

    孤山聊艺术 回复 @自得独乐: 有啊,加我微 信号bluetree321我加你进去

  • 青草地_rq

    听孤山老师的讲述,越来越喜欢贝多芬,遵从自己内心而活,孤独,挫折却永不放弃,生活的苦痛不会熄灭他生命的热烈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