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是佛教的一个宗派,而且是中国佛教的。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主要靠演讲,说法的地方叫灵鹫山。佛祖去世以后,他的弟子们就根据自己的记忆把演讲记录整理出来,这就是佛经。所以佛经的开头,往往要说“如是我闻”。意思是:我是这样听他讲的。
禅·意
天花乱坠
典故:两晋南北朝时佛教盛行,全国有寺庙3万多所,僧尼200多万。 南朝的梁武帝带头求神拜佛,在全国大建寺庙。他曾经三次舍身同泰寺,他还聘请古印度僧人波罗末到中国讲经。波罗末翻译了不少印度佛经,并培养了许多中国弟子。有了经书,讲经的风气更加兴盛。为了宣传民众,佛教徒编了许许多多讲经的传说。其中一则是:云光法师讲经,感动了上天,天上的鲜花纷纷坠落。 后来,佛教在中国分成许多宗派,影响最大的是“禅宗”。宋真宗时,道原和尚编了一本《景德传灯录》,记载了禅宗师徒的故事。书中讲到对佛意要真正领会,反对“讲得天花乱坠”。
拈花一笑
比喻心心相印、会心。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
普度众生
佛家语,认为大众营营扰扰,如溺海中,佛以慈悲为怀,施宏大法力,尽力救济他们以便登上彼岸。
出处:《佛说无量寿经》:“普欲度脱一切众生。”
慈悲为怀
佛教语,用于劝诫人以恻隐怜悯之心为根本。慈悲:慈善和怜悯。
出处:《南齐书·高逸传论》:“今则慈悲为本,常乐为宗,施舍惟机,低举成敬。”
禅宗公案
拈花微笑
世尊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
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
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五灯会元》卷一
▲《拈花一笑图》 菱田春草绘 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
涅槃妙心:涅槃是佛家修行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涅槃妙心则是最高智慧。
微妙法门:修成正果的门路叫法门,微妙法门当然是特殊途径。
禅·思
有些心意是不需要语言表达就能相通的。
只要心意相通,便是契合。
有默契的领会,就叫心领神会。
心领神会后的微笑,则叫会心一笑。
至于为什么会有默契,不用管,也管不了。
需要的,是心和神。
互动答疑
欢迎大家在节目下方留言,易中天老师会在4月23日为大家录制一期特别节目,解答大家的疑问。
易老师的讲解太有画面感,听完对禅有了很深的兴趣!禅的智慧是中华文化中珍贵的部分,从易老师的点拨中慢慢开悟,像开启了一扇新的人生大门,可以换个角度看待生活,用禅意化解焦虑烦恼!感谢易老师如此用心用情的作品,为您点赞👍👍
漠野老师 回复 @美学散步: 想“慢慢开悟”,已经是不太正宗了,要像青春期遇到初恋一样,哪有什么慢慢?啪一下遇见了,靠!就他了!
就喜欢听易老师唱歌,且说且讲且歌且舞,这才是真学者,重学术懂生活
听闻读写 回复 @夭夭如烨: 易教授唱得很好,把佛也讲得好,牛
我的理解,佛祖最初的禅意表达,是针对觉悟的方法论问题,因为世界观佛祖已经陆续说明白了,但也让很多弟子陷入程序化中,以为佛祖说的经就是真理本身,佛祖用拈花,迦叶微笑,来体现真正的觉悟并不在语言本身。 而禅宗之后的进一步发展,得益于中国文化中有同样底蕴的那部分,所以国学大师易中天用这种方式解读禅学,恰恰是易老师搞懂了禅宗最根本的义理。 这对于那些正刻意于佛学表面的修行者而言,确实是颇有功德的事情,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易老师能讲这个题材,想必也是曾经的发愿。 寓教于乐,举重若轻,是易老师的特点,期待更多作品。
英语教师迎春接福冯艺 回复 @道可道法自然: 国学大师,应是陈垣、王国维`钱钟书、钟敬文、冯其庸、楼宇烈等!不要乱评,以免误导大众!
老师你是被学术事业耽误了的好歌手👩🎤
当谦 回复 @素問天真论: 真的不错哦
禅与蝉同音,蝉可以在泥巴里等上七八年甚至更长。一旦时机成熟就爬出来蜕壳、成虫,接着就吸着树木的汁液并且歇斯底里的叫嚷“热死了”或者“知了”。大家都知道非常热,但蝉公开说出来,于是乎成了“智者”。蝉成虫后也就短短几个月的寿命,但能成为夏天的著名“人物”。这就是生如夏花,没事干的就琢磨出许多感慨。
风雨花儿 回复 @啥都缺_l4: 很有寓意啊!揭露了某些假学者,但真假学者我们普通人分不了
《易中天中华史》前16卷已购入,后20卷陆续收入。《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已收入囊中。用于女儿探寻中国历史以及感悟中华文化。
高堂尚言 回复 @小熊猫文: 新加坡在立国时就指出,新加坡是由一个多民族建立的国家,华人只是众多民族之一,各民族之间互相平等,所以不要单纯的认为新加坡是由华人建立的一个国家。
唱的不错
Wahalahola 回复 @要一直学习的毛大: 吓死了,在高铁上睡着睡着吓醒了
评论很精彩,有人说研究了禅宗十多年,说里面这个错那个错;也有人从佛法角度说理论不严谨……,我想说的是这些评论本身就反应出他自己没有对禅宗真正的理解,任何理论都要和实际相结合,没有丰富的社会阅历,没有精彩曲折苦难的人生经历,纯研究理论的那都是空谈。儒 释 道 都是如此,得道者一听,心领神会。道理都是相通的,谁也不能说掌握了绝对的真理,易老师讲的很好,期待后面精彩演播!
扔扔扔染 回复 @邻溪: 真正的禅是没有绝对的对错,因为对就是错错就是对都可以,如果有就是执
谢谢你的辛苦录音~ 给先生点赞。
纪孺 回复 @hello_刘雷: 哈哈同名
哈哈哈,易老师的歌声是这期节目的亮点,醒了!
嘉庆说故事 回复 @阴雨明郎: 就是他唱的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