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德国媒体日前报道,最新数据显示,德国政府今年颁发的武器和军事装备出口许可证将创下新纪录。有评论称,德国对外军售总额大幅攀升,折射出该国外交、安全与防务政策转型进程加快。但朔尔茨政府的黩武心态和军售动向,也将衍生诸多负面效应。
德国IRIS-T近程空对空导弹系统。
对外军售创下纪录
截至今年10月中旬,德国政府共发放4163份出口许可证,出口额约109亿欧元,其中72亿欧元来自武器出口。报道称,出口许可是德国海外军售获批的关键性环节。虽然许可的武器装备存在交付周期,但基本都是在合约保障下的军火生意,因此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海外军售水平。
报道称,今年9月以来,受经济、政治、外交政策影响,德国政府明显压缩了出口许可数量,不过,考虑到历史订单积压因素,今年德国对外军售总额可能超过2023年的122亿欧元。目前,德国尚未发布年度军贸评估报告,外媒在对其前三季度军工产值进行分析后认为,德国海外军售客户正由以欧洲国家为主,转为向全球国家拓展。
德国联邦议院左翼党派议员达代伦公开质疑朔尔茨政府“发战争财”。他引用的数据显示,德国出口的武器65%流向乌克兰,仅今年上半年,德国出口至乌克兰的武器金额就超过49亿欧元。另外,2023年10月以来,德国先后3次批准对以色列的武器许可,总金额接近1.1亿欧元。外媒称,东欧地区成为德国军火主要流向地,中东地区则成为德国海外军售份额涨幅最大的地区。
除上述两国外,欧洲以外的新加坡、印度、沙特和卡塔尔等国,都是德国武器的重要买家。今年初,德国解除对沙特持续近6年的武器出口禁令,向其提供150枚升级版IRIS-T近程空对空导弹。另外,德国向韩国出售90枚“金牛座”导弹,与意大利、保加利亚、波罗的海国家签订的中近程防空系统、雷达天线及巡逻舰等合同,都是年内重磅大单。同时,德国与挪威、匈牙利、英国等传统贸易伙伴也保持军贸联系。
折射军备转型态势
德国政府和军方将不断增加的对外军售总额,作为执政政绩和年度亮点进行宣扬。评论称,德国对外军售创下新纪录,反映出该国正不断加快安全与防务政策转型。
德国总理朔尔茨表示,海外军售不断攀升,是安全政策转型的结果。为刺激军工生产和出口,朔尔茨政府设立专项防务基金,不仅加大对东欧国家军援力度,还筹建首个海外基地、向立陶宛增派4000名联邦国防军士兵、参加北约和欧盟框架下的联合军事演习。外媒称,近两年,德国频繁参与地区安全事务,军事外向化趋势明显,也为军品出售提供机会。在参与欧盟红海护航行动期间,德国连续派出3批护卫舰执行任务。这些护卫舰受到丹麦、芬兰、波罗的海国家海军的关注。
对外军售也成为德国军工产业持续发展的缩影。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里乌斯将上述现象视为“向战争经济模式转型的典型案例”。据统计,在社会领域失业率小幅攀升的背景下,德国莱茵金属公司、军用传感器生产厂商亨索尔特、生产军用无线电设备的罗德与施瓦茨公司都增加了人员和岗位,并开辟新生产线。多家军工企业启动境外办厂计划,比如,莱茵金属公司已在乌克兰建立分厂,以便于后续军援。
除加大产能外,德国还与多个国家联合研制和生产武器装备,包括“未来坦克”、欧盟下一代战舰等。德国国防部表示,上述项目将带来丰厚经济回报。德国媒体称,德国军备转型正与欧盟防务转型同步推进,德国强劲的军工产能和军火贸易成为推动欧盟一体化的重要支撑,有助于增加德国在未来欧洲防务中的话语权。
此外,对外军售也与德国国家战略和外交政策相呼应。比如,德国通过向沙特出售“压箱底”弹药,重新拉近与沙特关系,有助于双方开展能源合作,缓解德国能源不足压力;与亚太国家的军火交易,为德国插手地区事务、增强存在感提供抓手。
衍生诸多负面效应
部分媒体并不看好德国的海外军售“成绩单”。报道称,德国政府的军火生意并未赢得人心,朔尔茨在不久前的地方和议会选举中受挫的事实表明,上述发展策略不符合德国民众意愿,持续加大对外军售将加剧地区紧张局势,冲击国内发展环境。调查数据显示,超过60%的受访民众明确反对德国向以色列出口武器。
也有部分外媒质疑德国官方数据的真实性。德国经济部门6月底开具的出口额清单显示,德国至少已批准74.8亿欧元武器出口许可,数据“打架”招致外界质疑。有报道称,如果找理由解释这一现象的话,那就是在第三季度,德国政府和军工企业不仅毫无作为,还可能遭遇退单问题。
德国军工领域人士也对德国当前产能化发展思路提出质疑,认为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德国军品的研发和创新能力。部分德国军方官员抱怨政府忙于出口,忽视本国军力建设,出现导弹库存空虚、坦克数量入不敷出,G36突击步枪甚至无法满足两名军人一支的配置,导致“德国国防军几乎没有能力在地面战中自卫”。外媒称,德国国内对海外军售持不同态度,是各种政治势力博弈的结果。随着德国政府换届及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重返白宫”,德国海外军售走势有待进一步观察。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