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城市的生成、发展和兴盛都有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特色、外部需求和动力机制。近日,非虚构文学作品《新省会——郑州》由河南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为读者梳理郑州这座省会城市的一段峥嵘岁月。
作者婴父为资深城市文化学者,曾获国家主管部门授予的“全国城市规划先进工作者”称号。本书为作者在长期调研的基础上倾力完成的非虚构文学作品,结构完整,语言优美,史料详实,持论严谨,见解新颖,阐释了郑州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城际关系和文化特色,堪称解读郑州的重要读物。
郑州,三千多年城史,七十年省会城市身份,数易其名。它是如何解放的?解放后何以能够突飞猛进实现崛起?何以脱颖而出晋升省会?郑州纺织城是如何乘势而上迅速建成的?郑州城区近现代历史上有哪些重要的地理节点?今天的“国际郑”有哪些值得铭记的城市记忆和无法忘却的群英谱?本书对这些问题逐次揭晓答案,还原真相,全面分析描述郑州在20世纪中期的历史状况,特别是展示新郑州面对历史机遇乘势而上,最终成为共和国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的过程。
1948年10月23日,郑州人民欢迎解放军进城
1948-1958,是郑州城市辞旧迎新及规划建设激情燃烧的十年,各个领域群星璀璨。本书中对郑州有功之士的书写,将引爆几代郑州人的回忆。100个“老郑州城市微观地理小词典”词条的设置,也将增强本书的阅读体验感和可读性、资料性。
精彩书摘
非虚构文学写作,殊非易事。
难在坚守史实,实事求是,言出有据,不能臆想臆造。
特别是你的选题并不热门,而你所研究的事件沿着历史的动线已遥遥远去,与你已有半个世纪以上的间隔,你关切的人物大多数也早已作古,叩访无门,解铃无人,那就更难。当你好不容易在复杂的历史线索中梳理出一点头绪推导出一些观点和结论时,因为缺少文献和资料的支持,你深陷泥沼苦苦挣扎也无法前进一步,这时候你会感叹难上加难。正因如此,你在写作中才会经常体验到不一样的快感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你意外寻访到历史时刻的亲历者、见证者,当他们清晰流畅、生动详尽地向你叙述他的历史记忆时,你会顿觉满目春光,心花怒放。本书写作中就有幸遇到这样的情况——史金腾和武克华两位老人的讲述贯穿了全书,像两个大梁支撑起了叙事框架,不但提供了宝贵的历史信息,还顺带营造了本书的结构美感。这超出了本书动笔开工之初的设计。每一次发现没有读过的关键史料,每一次获得难得一见的关联影像,每一次踏访不曾涉足的历史现场,都会觉得自己看到了世上最美丽、最明艳的风景;每当推测被证实,疑团被破解,证据链被连通,研究与写作取得进展,都会觉得仿佛自己窥到了历史真相,摸到了历史脉动,好像自己身手不凡力大无比推动着历史车轮轰鸣前行,感觉眼前云开雾散,阳光灿烂,大道如砥,云霞似锦。写作之乐,莫过于此!
高品质的非虚构文学写作应该在“史”“识”“诗”三个方面都有良好表现。“史”指非虚构写作大多数属于跨界写作,涉及现代史当代史学科领域,要求忠于史实,熟悉史籍,发现史料,考察史迹;“识”指研究和写作过程中,要求以史为据,发微抉隐,辨析阐释,有所创见,推陈出新;“诗”则是形容文本应有的文学特征,要求使用文学语言,寻求历史叙事中的诗性诗意。既然是文学作品而非纯粹的学术著作,理当更加感性,更注重对个体经历、私人记忆的采集和描述,同时,在史实的间隙和内部,营造文学空间,灌注文学想象,让历史的呈现更加生动鲜活,给读者以更好的阅读体验。本书未必完全达到了这些要求,但这的确是笔者在本书写作中始终秉持的理念。
起心动念写这本书是二十年前的事了。之后零星做过一些采访,搜集了一些资料。准备的时间长,动手的时间晚,写作周期只有半年左右。行笔荒率之处必不能免,祈盼方家提点指教。今年是河南省会由汴迁郑七十周年,之所以要赶在这个时间节点完成本书的写作,一为纪念历史事件,表达对先贤们的敬意;二欲抛砖引玉,期待提高这个课题的社会关注度,希望以后能看到更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和文化产品;三则希望本书能借机获得较好的市场反响。
感谢史金腾先生、武克华先生和各位受访者对本书的宝贵支持,感谢共同采访者的大力协助。此外,还要感谢——
王鲁民教授通读审阅了全部书稿,提出了重要的修改意见;
李修建先生和河南省档案馆提供了关键性的档案资料并给予查阅相关报刊资料的便利;
金华先生提供了他的父亲——中国城市规划学科奠基人之一、著名摄影家金经昌先生拍摄的郑州解放初期的珍贵影像;
梁远森先生帮助查证落实相关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
张江山先生和郑州二七纪念馆、郑州纺织工业博物馆提供了调研方面的支持;
胡启龙君高质量制作了本书使用的全部图片;
党华女士作为责任编辑在本书写作出版的全过程提供了富有专业精神的优质服务。她不但对笔者跟进督导,还参与了部分采访工作。
谨此致谢!
婴父
2024年7月31日,京水左岸,聚忆厅
作者简介
婴父,本名范强,散文随笔作家,城市文化学者,摄影家。1960年生于郑州。曾任郑州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河南省散文学会副会长、郑州大学兼职教授等。已出版作品《都市伫望——城市规划师手记》《街巷散步》《婴父成语——一种城市文化读本》《居留与游走》《九场所——一座城市的视觉经验》《我城·街头的郑州》《双塔记——一座现代建筑的前世今生》《私人记忆:非虚构微故事》《二七塔——一座城市的精神造像》《水龙吟——一座城市的饮水思源》《郑州人》等。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