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6.这个世界是所有可能世界里最好的吗?——莱布尼茨哲学(上)

056.这个世界是所有可能世界里最好的吗?——莱布尼茨哲学(上)

00:00
16:09

喜马拉雅的各位听友,大家好,我是周濂,欢迎你来上我的哲学课。


1918年11月7日,梁济问儿子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当时已是北大哲学系教授的梁漱溟回答说:“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梁济显然不满意这个答案,敷衍地说道:“能好就好啊!”三天后,梁济投水自尽。假如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听说了这个问题,他一定会告诉梁济:“这世界不会好了,因为这个世界已经是所有可能世界里最好的。”


我不晓得梁济听到这个回答,会作何反应。反正伏尔泰对此非常的不感冒,他甚至专门写了一本哲理讽刺小说《老实人》,毫不留情地讥讽莱布尼茨的乐观主义。的确,莱布尼茨的这个说法听起来很傻很天真,作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博学同时也最聪明的人物之一,他为什么会如自信地断言这个灾难深重的世界是所有可能世界里最好的世界?除了投合上意,安抚人心,还有什么深刻的哲学道理?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莱布尼茨的其人其学。


1646年7月莱布尼茨出生于德国的莱比锡市,1716年11月死于汉诺威,享年70岁。莱布尼茨是柏林科学院的第一任院长,同时还是英国皇家学会、法国科学院、罗马科学与数学科学院的院士,他的研究领域几乎遍及所有学科,从哲学、数学、神学、法学、政治学以及历史,可以说是无所不通、无所不晓。


比方说,莱布尼茨发明了二进位制,制作出能计算乘除法和开平方运算的新型计算机,为20世纪的电子计算机奠定了基础;莱布尼茨是当时顶尖的数学家,众所周知他与牛顿争夺微积分的发明权,虽然在当时以失败告终,但三百年后人们使用的却是莱布尼茨的体系;莱布尼茨还是位卓越的历史学家,受邀为当时德国最显赫的布伦瑞克家族撰写家族史,当然,他还是一名伟大的哲学家,是大陆理性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莱布尼茨的天赋异禀可以说是举世闻名,腓特烈大帝称赞莱布尼茨一个人就是一所科学院,启蒙哲人狄德罗说每当想起要与莱布尼茨的天赋一较短长,就恨不能立刻把书丢掉,跑到一个谁都找不到的角落里安静的死掉算了。


有学者认为,莱布尼茨的精神气质与苏格拉底非常的类似,因为他总是热衷于跟别人谈话,尽可能地同情不同的观点,但又随时准备变成一个哲学牛虻,去刺蜇那些自以为在任何问题上都握有全部真理的专家学者。可是问题在于,虽然莱布尼茨天赋超群,但他终究只是一个人,一个人是不可能像一支队伍那样的,他的时间和精力总是有限的。所以,莱布尼茨给后人留下了15000份信件,以及无数的未刊稿,但却始终没有写出一部震古烁今的煌煌巨著,比方说,在哲学领域中,无论是他在身前出版的《神正论》,还是死后出版的《人类理解新论》,都无法与斯宾诺莎的《伦理学》或者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相媲美,这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


莱布尼茨生前曾经预言:“那些只是通过我发表的作品来了解我的人其实并不真正了解我。”这句话的隐含之义是,如果人们了解了他的未刊之作,一定会对他肃然起敬,高山仰止。事实也是如此,比方说罗素就认为莱布尼茨其实创建了两个哲学体系:“他公开宣扬的一个体系讲乐观、守正统、玄虚离奇又浅薄;另一个体系……内容深奥,条理一贯,富于斯宾诺莎风格,并且有惊人的逻辑性。”这个评价听起来非常的尖刻,用今天流行的说法,莱布尼茨就是一个典型的“两面人”。


在我看来,“两面人”的指控显然是过于严厉了,更加公允的说法是,莱布尼茨和我们之前介绍过的伊拉斯谟一样,本质上都不是革命家而是调和论者,因为试图走中间道路,所以总是落得一个两面不是人的尴尬局面。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英国学者尼古拉斯·乔里的观点,在他看来,如果想要了解莱布尼茨的一生,最重要的事件莫过于打垮他的祖国,也就是德国的三十年战争。这场战争开始于1618年,结束于1648年,它在政治上让德国四分五裂,在宗教上让天主教与新教的矛盾到达了顶点,死于这场战争的总人数达到了700万之众,给整个欧洲留下了巨大的创伤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虽然战争结束的时候,莱布尼茨年仅两岁,但却对莱布尼茨产生了至为深远的影响,让他终身致力于全方位的“和平研究”:在政治上弥合纷争,在宗教上调解冲突,在哲学上实现综合。


我们曾经介绍过,以笛卡尔为代表的近代哲学重点攻击的一个目标,就是统治了中世纪哲学数百年之久的亚里士多德主义,但是莱布尼茨不同于笛卡尔、霍布斯这些人,他一向主张,即使是在糟粕之中也能扒拉出菁华。所以,他做哲学的初衷不是为了摧毁亚里士多德主义,而是为了调和近代哲学的机械论宇宙观和亚里士多德式的目的论宇宙观,甚至在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当中,他也能找到“为我所用”的菁华。


莱布尼茨的哲学有很多脑洞大开的主张,比如下一讲将会重点介绍的“单子论”与“前定和谐说”,初听起来非常的古怪,但是如果我们深入地了解它们的前因后果,就会发现,它们的界面虽然不够友善,但仍旧是可以理解的。


这一讲只是想带领各位听友做一些前期的热身活动,我将给大家介绍莱布尼茨哲学的三条基本思想原则,这些原则就像是建构莱布尼茨哲学大厦的脚手架,又像是帮助我们走出人类思维迷宫的阿里阿德涅线团。


具体说来,这三大基本思维原则分别是:矛盾原则、充足理由原则和圆满性原则。你是不是听到这三个术语,就已经心生畏惧了?不要着急,我来给你们一一做解释。


所谓矛盾律,就是在说“A不能既是A又是非A。”打个比方,李连杰不可能既是李连杰又不是李连杰。可是,你或许听说过,李连杰在2001年拍过一部片子The One,中文译成《宇宙追缉令》,这个电影恰恰是对矛盾律的一个挑战,它讲的是在124个平行宇宙中,存在着124个李连杰扮演的主角基比,在地球上,基比就是基比,他不可能既是基比又不是基比,但是在平行宇宙里,这个矛盾律就被打破了,所以说矛盾律是关于本质和可能性的原则。说到这里,你也许能够体味出英文标题的妙处,The One的意思是唯一的那一个,显然它更加符合剧情,也更有哲学意味,而《宇宙追缉令》听起来就像是一个普通的科幻打斗片。


矛盾律是关于“本质”和可能性的原则,它可以解释在这个世界里,李连杰就是李连杰而不可能既是李连杰又不是李连杰,或者换个说法,以每个听友为例,矛盾律可以解释在这个世界里,你就是你,而不可能既是你又不是你。可是矛盾律却不能解释你为什么会存在这个问题。


我猜想你听到这里又有些犯迷糊了。周老师,你是不是在说绕口令?其实,我的意思是说,虽然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随波逐流,过的浑浑噩噩,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但是我相信,每个人都曾经遭遇到这样一个时刻,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存在?我来到这个世界,到底有什么原因或者目的?类似的问题还包括,山谷里那朵寂寞开放的野百合为什么会存在?太平洋上的那个转瞬即逝的泡沫,它的存在到底有何意义?


面对这些问题,莱布尼茨的回答是:每一个平凡的个人,每一朵山谷里的野百合,都是有存在的理由的。借用海德格尔的话说,就是“没有什么东西无理由而存在。”此时,我们就已经引进了莱布尼茨的第二条基本原则——“充足理由律”,它的意思是“没有什么东西是没有理由的。”所以,充足理由律是用来解释个体事物存在的偶然性的,换句话说,它是用来解释,为什么会存在如此之多的个体事物,它们看起来是如此的偶然,如此的微不足道,就像山谷里的野百合,海上的泡沫,充足理由律告诉我们:这些东西的存在都是有理由的。


一定有听友会紧接着说,可是,话说到这里,依旧没有解决我们的根本疑惑呀——请问,这个理由到底是什么呢?


这个时候,就需要引入第三条原则——“圆满性原则”了,这是一条关于上帝自由选择的原则。莱布尼茨认为:上帝之所以会在无数可能的世界里选择并创造出这个世界,其根本理由在于,这个现实的世界具有最大的完满性。也就是说,我们所身处的这个世界,是所有可能世界里最好的那个世界。很显然,这是一个上帝的视角,而不是凡人的视角。作为个体,我们的确会经常追问:我为什么存在?我为什么不是作为唱摇滚的周濂而存在而是作为学哲学的周濂而存在?根据莱布尼茨的圆满性原则,答案非常明确——因为上帝在各种可能世界中做出了自由的选择,并且因为这个选择是上帝做出来的,因此它就是最完满的。


说到这里,我突然脑洞大开地想到了《大话西游》里的一段台词,紫霞试探着问至尊宝:“如果这段姻缘是上天安排的,该怎么办呢?”至尊宝答说:“那——你就告诉他这是上天安排了这么一段姻缘呀。”紫霞接着问:“他不喜欢我怎么办?他有老婆怎么办?”至尊宝说:“你管他那么多,上天安排的最大嘛!”紫霞问:“真的?”至尊宝回答:“上天安排的,还不够你臭屁的啊?!”

“上天安排的最大”,这句话虽然粗俗,但是话糙理不糙,正好可以用来解读莱布尼茨的“圆满性原则”。


本讲小结 

好了,让我们做一个小结。我们今天介绍了莱布尼茨生平和著述,重点解释了莱布尼茨哲学的三条基本思维原则,其中矛盾原则是关于本质和可能性的原则,充足理由原则是关于存在的原则,圆满性原则是关于上帝自由选择的原则,这三条原则是帮助我们走出人类思维迷宫的阿里阿德涅线团。


在下一讲中,我们就要开始这场走出迷宫的旅行。只有走出了迷宫,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莱布尼茨为什么会说:这个世界是所有可能世界里最好的那一个。


好吧,我们今天就说到这里,下一讲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一一克

    因为上帝,所以巴拉巴拉,这种理由接受不了。

    上翔 回复 @一一克: 只要有哲学史知识的人都知道,谈哲学不可能不谈到上帝,因为哲学和信仰都必然涉及终极关怀。

  • 努力的小耳朵

    存在即合理 不知道源头是不是这

  • 初夏的祺璇

    越来越有意思,虽然听得不停犯迷糊,但还是觉得这些真有意思。

  • 此事楞严常露布

    一样东西既是A,也是非A,很好理解啊。我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是包公,衙门里还有王朝马汉。这时,包公是我,王朝马汉也是我。我既是包公,同时也是王朝马汉。我是A,也是非A。

  • 听友389986554

    周濂老师怎么没有原文稿看了?

  • yechengliqu

    我不喜欢这样大段大段地作那些大咖的个人介绍,而更希望听听他们的作品到底哪里精妙。就像我们不去仔细欣赏思想者,却都围在思想者周围对米开朗基罗的八卦津津乐道。

  • 伟哥之声

    周老师渐入佳境

  • 伟哥之声

    解释偶然性,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容易把人搞疯

    周濂 回复 @伟哥之声: 是的,充足理由律听起来就是一个安慰

  • 为有源头活水来33

    能否不用上帝来解释。因为一用上帝,那就变成宗教,而非谈论哲学。总之,本课程缺乏联系日常生活的案例,使得一些论点始终在空中飘。个人认为,本公开普及课程,应重点介绍以前哲人的观点,对现实生活有指导意义观点。

    上翔 回复 @为有源头活水来33: 只要有哲学史知识的人都知道,谈哲学不可能不谈到上帝,因为哲学信仰都既然涉及终极关怀。

  • 非常道_s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