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冬季,号称可以“润喉止咳”的枇杷干成为不少人的零食选择。不过,有的枇杷干可能是假货。近期,有消费者爆料,买到了用杏干冒充的枇杷干。还有消费者称,在购买的枇杷干中吃出了杏核。
在电商平台,类似反馈为数不少。多个店铺的消费者评价中均提到自己购买的枇杷干是假的。近日,新京报记者从电商店铺随机购买了5种“枇杷干”产品,经行业人士鉴定,5个样品中,仅有2个是真的。有业内人士指出,假枇杷干会用杏干、桃干等冒充,因为成本价差较大,且消费者不易辨别。
不仅如此,电商平台一些店铺还宣传枇杷干有“润喉止咳”等健康功能。而据权威机构和专家解释,枇杷果是否具有止咳作用尚无定论。有律师指出,此举违反了广告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构成虚假宣传,对消费者构成欺诈。
枇杷干“李鬼”频现电商平台
“买的枇杷收到吃起来是杏的味道。”近期,有消费者向新京报记者爆料,称在电商平台购买的“枇杷干”吃出了杏肉的味道,疑似杏干假冒。从其截图看,该批次产品包装标注名称为“竹盐枇杷干”,配料表包含“枇杷、冰糖、甘草、竹盐”。
该消费者称从小就吃枇杷,此次购买的“枇杷干”与平常吃的口感完全不一样。自己向客服反映问题,客服则说发错了货。该消费者已经举报店铺,平台对相关店铺封禁30天。
在多个社交平台,新京报记者均看到,有消费者发文称,曾购买到假冒枇杷干。据黑猫投诉平台,2019年以来,关于“枇杷干”的投诉共有53条,其中24条提及假冒产品。有消费者提到,在购买到的“枇杷干”中吃出了杏干,造假行为显而易见。
2024年11月底,新京报记者在多个电商平台购买到5种“枇杷干”产品,分别是某零售平台官方旗舰店销售的“竹盐枇杷干”、“俏美味自营旗舰店”销售的“原味枇杷干”、“馋嘴宝食品店”销售的“枇杷干果干”、某某超市销售的“竹盐枇杷干”、“苏苏枇杷膏苏苏茶叶”店铺销售的“云霄竹盐枇杷干”。几家店铺客服均保证自家产品是正品,但经品尝,3个“枇杷干”样品味道与枇杷相差较大,其中2个是杏的味道,1个近似桃子味道。
据一位干果店经营者识别,5个“枇杷干”样品中,有3个为假冒。从样品图片来看,前3个样品肉厚,不是枇杷干。后2个样品果肉薄,一个可能是福建产的枇杷,个头大一些,整颗烘干制成;另一个可能是四川的枇杷,个头小,切片烘干制成。
在福建漳州云霄从事枇杷干加工生意的章强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此前枇杷干假冒情况不算少见,近两年当地有所治理,造假情况相对减少。他介绍,造假者一般是用桃干、杏干、李子干等相似果干来冒充枇杷干。“这些果干都经过制作处理,行业人士能够轻易分辨真假,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确实难以区分。”
与线上平台相比,北京地区线下鲜有店铺售卖枇杷干。近期,新京报记者走访东城区多家商超,未发现售卖枇杷干,仅在东城区一家干果店买到“枇杷干”,但尝起来是桃干、芒果干混合味道。经行业人士鉴定,该产品并不是枇杷干。
造假源自成本价差
电商平台出现假枇杷干,原因之一在于替代品价格相对低廉。章强向新京报记者透露,商家用杏干冒充枇杷干是因为杏干成本价远低于枇杷干,“有时甚至可以相差三四倍,高利润致使许多干货商家为了利润而冒险”。
11月28日,新京报记者以采购商身份咨询另一位福建漳州枇杷干加工厂家负责人,该负责人介绍,当地枇杷干裸果价格是4.4万元/吨-4.8万元/吨,折合每斤20多元。
一位在新疆从事杏干、西梅干等干货生意的老板向新京报记者介绍,能够达到标准食用级的天然晾晒新疆杏干批发价是12.5元/斤-13元/斤,次品更为便宜,约9.5元/斤,但一般用来提取香精香料。添加食品添加剂后颜色金黄的杏干价格更为低廉,一般是5元/斤-8元/斤。“还有比这更便宜的,但是不能吃,现在也不敢卖,有些厂商会用来做甘草杏。”
除了高利润的诱因之外,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钟兰安认为,由于网络购物具有虚拟性、跨地域性等特点,监管难度相对较大。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这一监管薄弱的情况,在网络平台上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这种假冒行为获利颇丰,且不易被消费者察觉。
此外,有消费者反映,购买的“枇杷干”颜色异常鲜亮,疑似被硫黄熏过。对此,章强向新京报记者称,这可能是因为添加了食品添加剂焦亚硫酸钠,以达到防腐和保持色泽的目的。如果不使用,制作出来的各种果干呈黑色,难以销售出去。而上述福建漳州加工厂家相关负责人也对新京报记者称,工厂为了保证果干颜色,会按照国家标准使用一定比例的焦亚硫酸钠来保证果品颜色。
新京报记者查询发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焦亚硫酸钠有漂白剂、防腐剂、氧化剂的作用,在水果干类中的最大使用量是0.1g/kg,在蜜饯中的最大使用量是0.35g/kg。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此前发文表示,焦亚硫酸钠和食品硫黄均是允许用于水果干制品处理的合法食品添加剂,旨在保持果干的颜色,包括阻止褐变和天然色素的氧化褪色,同时也有一定的防腐效果。但加工工厂须合规使用食品添加剂,并控制最终产品的二氧化硫残留量不超过0.1g/kg,否则就是超量使用,会受到监管处罚。此外,工业硫黄严禁在食品中使用,如果使用显然是违法违规行为。
买到假冒产品可维权
消费者应如何区分真假枇杷干?章强提示,枇杷果肉和核之间有一层内膜,即使制作成枇杷干,内膜依然清晰可见,这是区分它与杏干、桃干等其他果干的重要标志。从外表看,枇杷干形态狭长,表皮光滑,果肉较薄。还可以用水泡试验来验证,这是更直观的办法,根据形状一眼就能看出杏干和枇杷干;其次,水泡后果肉厚的就不是枇杷干。
新京报记者将上述5个“枇杷干”样品进行泡水实验,有2个样品水泡过后呈现杏形。有1个样品肉层厚,形状类似桃干;有2个样品表皮光滑,肉层薄,内有果肉内膜,其中1个是整颗枇杷干,1个是切片的散装枇杷干。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上述被鉴定为真品的枇杷干生产地均是福建漳州。资料显示,福建省云霄县盛产枇杷,云霄枇杷是当地特产,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成熟果实柔软多汁、细嫩化渣、易剥皮、甜酸适度。“云霄盛产枇杷,大大小小的加工厂不少,工厂一般会在枇杷的收获季节,也就是2-4月份大量上市时,开始收购枇杷来烘干晾晒。为了保证产量,也会在四川、云南等枇杷产地收购新鲜枇杷,运回漳州工厂来制作枇杷干。”章强说。
一位长期在云南从事枇杷鲜果生意的批发商告诉新京报记者,每年10月份,云南枇杷抢鲜上市,后续是四川、福建等地,当地一般做鲜果生意的,很少有人做枇杷干加工业务,后续也会尝试做枇杷干业务。
章强建议,消费者分辨真假枇杷干也可以看看产地,如果是从非枇杷产地发货的,那就要注意,有买到假枇杷干的风险。
对于消费者而言,在电商平台买到假枇杷干应如何维权?钟兰安向新京报记者称,如果消费者购买后发现所购产品为假冒伪劣产品,无论是通过口感、外形等辨别方法还是其他途径发现的,都有权向商家或平台提出维权要求。消费者可以通过与商家和解、向政府监管部门投诉、向法院起诉等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江苏法德东恒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蓝天彬律师表示,如果消费者网购买到用杏干冒充的枇杷干,可以要求退货、退款,还可以要求三倍赔偿。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消费者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维权过程中,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不能提供销售者或者服务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也可以向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要求赔偿。”
蓝天彬还表示,经营者在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除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外,还要承担行政责任,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部分商家涉嫌虚假宣传
新京报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多家电商平台店铺的枇杷干售卖页面标有“久咳,咽喉疼痛?就选它”“呵护嗓子咽喉福音”“竹盐枇杷干,对喉咙好”“清润至嗓,咽喉伴侣”“润肺化痰止咳”等功效性宣传语。“确柚旗舰店”店铺的宣传视频称,“经常咳嗽嗓子有痰的,嗓子有福了……每天来几个干吃或泡水,真的营养又健康。”
钟兰安表示,如果商家夸大枇杷干的功能作用或进行虚假宣传,则违反广告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构成虚假宣传,对消费者构成欺诈,商家应承担法律责任。同时,如果宣传内容涉及擦边信息或具有误导性,也可能被视为违法宣传。电商平台应当依据电子商务法和相关规定,对入驻商家进行审核和监管。如果平台未尽到审核和监管责任,导致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或商家进行违法宣传,则平台也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那么,枇杷干是否有止咳润肺功效?“科普中国”平台有文章指出,人们受“川贝枇杷膏”的影响,认为枇杷有止咳功效,但其实“川贝枇杷膏”里用的是枇杷叶而不是枇杷果。有实验表明,枇杷叶里一种化合物具有抗炎止咳的作用。另有动物研究表明,枇杷花的一种醇类提取物可以止咳祛痰。所以,仅是枇杷叶、枇杷花有药用功效,枇杷果目前尚未有研究表明其止咳效果,就是一种普通水果。《中国植物志》的资料中也说明,枇杷果可食用,枇杷叶供药用。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