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12月3日电 综合外媒报道,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宣称要对多国加征关税,其中不乏美国最亲密的贸易伙伴,此举引发国际关注且饱受争议。美国《巴伦》周刊近日报道指出,美国在过去实行的类似举措也并未给自身经济带来繁荣,反而损害了贸易和国内就业。
美国上一次对进口商品征收大规模关税是20世纪30年代的斯穆特-霍利法案时期,该法案将数千种商品的关税提高到历史最高水平。但这未能帮助当时的美国走出大萧条,反而导致国际贸易大幅减少。法案通过后的一年内,道琼斯指数下跌了40%。早在1922年,美国也曾通过《福特尼—麦坎伯关税法》进行过保护主义试验,旨在保护美国工厂和农场。但同样未对该国股市有帮助——道琼斯市场数据显示,随后一年内道指下跌了10%。
在此之前,关税和保护主义早已成为美国和其他国家的主流和共识。现代经济学的许多学科都是为了对抗这种观点而发展起来的。从18世纪开始,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就证明了自由贸易对每个人都有益,各国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带来了更低的价格、更好的产品和更多的就业机会。然而,这些思想花了数百年才得到普及。文章指出,关税保护主义在经济学家中并不常见,因为历史表明,类似的政策未能促进繁荣。
特朗普挥关税大棒,将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25%关税,威胁对中国加征10%额外关税。
对于特朗普宣称加征关税,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在近日的报道中援引了与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联合进行的一项估算数据,以2023年的收入为基础计算,假设对美国出口产品采取类似的反制措施,给该国消费者造成的购买力损失平均可达1200美元。该预算实验室主任欧尼·泰代斯基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相当于一年中4至5个月的通货膨胀率在一夜之间爆发。”
文章指出,中国、墨西哥和加拿大占美国进口总额的近一半。虽然特朗普坚持其他国家将承担关税成本,但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这些成本最终仍会转嫁给美国消费者。在价格上涨仍然是美国民众的首要关切的时期,那些可能看到成本上升的商品正是消费者每天都要接触的商品。
另据英国路透社报道,墨西哥政府还警告称,此举可能会扼杀40万个美国就业岗位,并推高美国的物价。墨西哥经济部长马塞洛·埃布拉德呼吁加强区域合作与一体化,而不是进口关税“贸易战”。
瑞士宝盛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大卫·考尔表示:“这一威胁与贸易相关问题之间缺乏明确的联系,这表明当选总统计划将关税作为一种谈判策略,以实现与贸易基本无关的目标。”而国际金融协会在一份声明中也表示:“征收关税最终导致贸易保护主义以及其他影响汇率和商品价格的政策,对于该地区来说可能产生重大影响。”
《经济学人智库》全球贸易首席分析师尼克·马罗日前对半岛电视台网站表示:“若此类关税政策实施意味着从明年1月20日开始,物价将立即上涨,美国公司将首先感受到这种影响,涓滴效应也会影响到美国消费者。”美联社11月对美国选民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九成受访者对食品杂货的价格感到“非常或有些担忧”。
美国商业内幕网的文章中写道:“关税经常被作为保护国内就业的工具。”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今年1月发表的一份工作论文指出,2018-2019年的“贸易战”并未对美国所谓受到保护的新兴行业的就业造成正面影响;其他国家的反制措施还导致美国农业等行业的就业减少。此外,弊端还可能包括关税对消费者造成的价格上涨和选择减少的影响,以及可能导致某些行业就业减少和全面贸易战的风险。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