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
[lǐ qīng zhào]
宋代女词人
共33个同名词条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1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4
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15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去世。21
李清照所作词,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悲叹身世,情调感伤。艺术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21
作品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辑有《漱玉集》《漱玉词》。今有《李清照集》辑本。2
猜你想问:
李清照是哪个朝代的词人?李清照的号是什么?李清照的出生地是哪里?李清照的哪些作品被后人整理成集?李清照的词作有何艺术特点?李清照的哪些作品是写自己身世的?李清照有哪些留存不多的文学作品?李清照的诗作与词作有何不同?李清照在文学上有什么特别的理论观点?李清照的文学作品对后世有何影响?
别名
李易安
号
易安居士
所处时代
北宋→南宋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济南
出生日期
1084年3月13日
逝世日期
1155年
主要成就
诗词创作
诗词理论
主要作品
声声慢·寻寻觅觅、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夏日绝句、词论
本名
李清照
展开
特色词条本词条按照特色词条指南编辑并维护贡献维护者 朝阳山人
其他贡献者
人物关系
更多
赵明诚
丈夫
李格非
父亲
张汝舟
前夫
赵挺之
公公
赵思诚
大伯哥
相关视频
更多
6378播放|04:06
马未都:李清照的婚姻悲剧
马未都
3万点赞
8507播放|03:18
千古第一才女的那些不良嗜好
秒懂历史
279.2万播放|03:24
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
秒懂历史
4万点赞
6256播放|07:30
李清照也被家暴?谁是家暴死刑第一人!家暴2000年为何久治不绝?
格物源
169万播放|10:47
千古第一女文青李清照:离经叛道桀骜不驯,却婚姻不幸颠沛流离
小win沙滩秀
9千点赞
2.2万播放|02:54
秦桧和李清照的真实关系
姜姜导游
1千点赞
6257播放|04:00
千古第一才女,婉约派代表,书香门第李清照
小小飞机O
1.6万播放|05:36
李清照上船为何“解”裙子?《一剪梅》中“兰舟”是船还是床?
藏甲
1千点赞
198.7万播放|05:01
李清照:知否,知否?这才是女神的正确打开方式
陈大侠
8千点赞
830播放|03:42
李清照也骂人?用短短二十个字,骂遍天下男儿
柳月青
查看更多
相关星图
李清照的主要作品
共54个词条
27.0万阅读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先写清秋时节与爱人别后,独上兰舟以排遣愁怀,西楼望月恨雁来无书,再以两地相思之情如同花飘零、水流东那样出之自然来说明此情无由消除,寄寓着词人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全词不饰雕饰,明白如话,以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展示出一种婉约之美,格调清新,意境幽美,称得上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佳作。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早期创作的一首词。此词描写初春之景和作者的闲适生活,以惜春为抒情线索,塑造了一个感情丰富而专注的女主人公形象。上片写春晨,借景抒情;下片写春夜,直抒胸臆。全词写景如画,意境淡远,将热烈真挚的情感抒发得直率深切,表现出易安词追求自然、不假雕饰的一贯风格。
忆秦娥·临高阁
《忆秦娥·临高阁》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此词上片作者立笔高阁之外,描写作者登楼所见所闻,并将所思之情打入其中;下片作者转笔高阁之内,描写作者登楼所思所感,并将所见之景绘入其中。全词借景抒情,上下片均不脱出写情绘景,寓情于景,情景交加的诗词三昧,写得极为高妙,体现了作者的艺术才华。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
共5个词条
23.8万阅读
班昭
代表作:《东征赋》
蔡文姬
代表作品:《悲愤诗》
李清照
代表作品:《夏日绝句》
查看更多
中国唐宋时期文学家
共16个词条
3.8万阅读
范仲淹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今属江苏苏州)。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因母谢夫人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权知开封府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宋夏战争爆发后,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的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对宋夏议和起到促进作用。西北边事稍宁后,宋仁宗召范仲淹回朝,授枢密副使。后拜参知政事,上《答手诏条陈十事》,发起“庆历新政”,推行改革。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自请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享年六十四岁。宋仁宗亲书其碑额为“褒贤之碑”。后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魏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至清代以后,相继从祀于孔庙及历代帝王庙。范仲淹文武兼备、智谋过人,无论在朝主政、出帅戍边,均系国之安危、时之重望于一身。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虽只推行一年,却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成为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其文学成就也较为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欧阳询
欧阳询(557年—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县(今湖南省长沙市)人。唐朝大臣、书法家,南朝陈黄门侍郎欧阳纥之子。 隋炀帝时,欧阳询出任太常博士。武德三年(620年),投靠夏王窦建德,授太常卿一职。武德五年(622年),归顺唐高祖李渊,授侍中,累迁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受封渤海县男,主持编撰《艺文类聚》。贞观十五年去世,时年八十五岁。 欧阳询精通书法,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这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与欧阳通合称“大小欧”。书法于平正中见险绝,号为“欧体”。代表作包括:楷书《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荥阳(今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人,祖籍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 (一说为匈奴后裔),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出生于苏州嘉兴(今浙江省嘉兴市)。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任太子校书,迁淮南记室参军,后入节度使杜佑幕府,深得杜佑的信任与器重。杜佑入朝为相,刘禹锡亦迁监察御史。贞元末年,加入以太子侍读王叔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政治集团。唐顺宗即位后,参与“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屡遭贬谪。会昌二年(842年),迁太子宾客,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追赠户部尚书,葬于荥阳。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留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其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著有《刘梦得文集》。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
查看更多
历史上八位茶痴
共8个词条
2.7万阅读
陆羽
陆羽(733年—约804年),名疾,字鸿渐,又字季疵,唐代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唐代茶学家、茶文化奠基人。上元初年(760年),陆羽隐居苕溪(今浙江湖州),撰《茶经》三卷,对茶的性状、品质、产地、种植、采制、烹饮、器具等皆有论述,该书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陆羽生性诙谐,与女诗人李季兰、诗僧皎然交厚,晚年隐终卒葬竟陵(一说葬于湖州杼山)。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茶经》而闻名于世,对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陆羽的事迹在《新唐书》《文苑英华》《唐才子传》《全唐文》等文献中有所记载,其著作颇丰,不过大部分作品已散佚,唯有《茶经》三卷完整存世。他亦工于诗,但传世者不多。《全唐文》存文五篇,《全唐诗》存诗二首。(概述图参考资料)
卢仝
卢仝(tóng)(约795年-835年11月) ,字玉川,号玉川子,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卢纶之孙。出生于济源市,祖籍范阳(今保定)人。早年隐少室山茶仙泉,后迁居洛阳。自号玉川子,破屋数间,图书满架,终日苦读,邻僧赠米,刻苦读书,博览经史,工诗精文,不愿仕进,被尊称为“茶仙”。性格“高古介僻,所见不凡近”,狷介类孟郊;雄豪之气近韩愈。韩孟诗派重要人物。唐文宗太和九年(835年)十一月,死于甘露之变,时年四十一。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去世。李清照所作词,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悲叹身世,情调感伤。艺术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作品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辑有《漱玉集》《漱玉词》。今有《李清照集》辑本。
查看更多
宋朝女词人人物
共13个词条
6789阅读
严蕊
严蕊(生卒年不详),原姓周,字幼芳。南宋中期歌妓、女词人。严蕊自小习乐礼诗书,后沦为天台(今属浙江省)歌妓,改艺名严蕊。宋代有名的学者唐仲友任台州太守时开始,严蕊的一阕咏桃花词《如梦令》惊倒众人。两人就惺惺惜惺惺,严蕊敬唐仲友人品,唐仲友爱严蕊才华,成就了当时的一段佳话。但天不遂人愿,唐仲友的永康学派和朱熹的理学是对头,朱熹就以“官府不得宿妓”为借口要修理唐仲友,找来严蕊要承认二人有染。为使唐仲友不受不白之冤,其不惧朱熹的诬陷逼供,严酷杖责,始终不肯屈服。最后,朱熹以有关风化的罪名判其入狱。后来朱熹改任,岳飞的三子岳霖任提点刑狱,岳霖敬重严蕊的气节,重审案子,问其归宿。严蕊现作《卜算子》,岳霖深受感动,取消了其籍,判其从良。经过了这番舍身为知己,忍辱负重的屈辱后,严蕊摒弃了众多的豪门世家,嫁与赵宋宗室为妾,从此二人白头偕老,既无故事,亦无词作。严蕊,以其一生韶华,一生的美丽作代价,所求的,只是任山花插满发际的自由。周密《癸辛杂识》称她“善琴弈,歌舞,丝竹,书画,色艺冠一时,间作诗词,有新语。颇通古今。”著有《如梦令》《鹊桥仙》《卜算子》等。(概述图:画家戴敦邦绘制的严蕊《如梦令》词意图)
吴淑姬
吴淑姬,生卒年不详,宋代著名女词人,湖州(今属浙江)人。大约生活在宋孝宗淳熙十二年前后。家贫,貌美,慧而能诗词,与李清照、朱淑真、张玉娘并称“宋代四大女词人”,著有词集《阳春白雪词》五卷。《花庵词选》黄升以为其词“佳处不减李易安”。
乐婉
乐婉,生卒年不详,南宋歌姬,杭州人。为施酒监所悦,施曾有词相赠别,乐乃和之。即今传世的《卜算子·答施》 ,收录于《花草粹编》卷二自《古今词话》。
查看更多
宋代四大才女
共4个词条
3.0万阅读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去世。李清照所作词,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悲叹身世,情调感伤。艺术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作品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辑有《漱玉集》《漱玉词》。今有《李清照集》辑本。
朱淑真
朱淑真(约1135年—约1180年),号幽栖居士,南宋著名女词人,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富的女作家之一。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一作浙江海宁路仲人,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与李清照齐名。生于仕宦之家。幼警慧、善读书,但一生爱情郁郁不得志。丈夫是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最终因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是劫后余篇。
吴淑姬
吴淑姬,生卒年不详,宋代著名女词人,湖州(今属浙江)人。大约生活在宋孝宗淳熙十二年前后。家贫,貌美,慧而能诗词,与李清照、朱淑真、张玉娘并称“宋代四大女词人”,著有词集《阳春白雪词》五卷。《花庵词选》黄升以为其词“佳处不减李易安”。
查看更多
词条图册
2
概述图册
12
李清照像
12
词条图片
人物生平主要影响历史评价主要作品后世纪念人际关系史料索引艺术形象TA说参考资料
人物生平
合集
00:29
从文化名媛到颠沛流离,“宋朝第一才女”李清照的传奇一生!
| 共2集
秉承家学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济南章丘人,进士出身,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苏轼的学生,“苏门后四学士”之一,藏书甚富,《宋史》有传,有著述传世。1
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11
一说李清照母亲为元丰宰相王珪长女,善文词。李清照2岁时生母去世,王拱辰孙女为其继母。28
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所以才华过人,“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的大力称赞。
李清照肖像
李清照6岁时随父到东京(今河南开封)生活,学习文化。优雅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京都的繁华景象,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热情。除了作诗之外,她开始在词坛上崭露头角。元符二年(1099),16岁时写出了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词章《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此词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尧山堂外纪》卷五十四)。28
元符三年(1100),李清照17岁,得识张耒,作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这组诗笔势纵横地评议兴废,总结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兴败盛衰的历史教训,借嘲讽唐明皇,告诫宋朝统治者“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一个初涉世事的少女,对国家社稷能表达出如此深刻的关注和忧虑,令世人刮目。因此,宋代周煇的《清波杂志》认为,这两首和诗“以妇人而厕众作,非深有思致者能之乎?”明代陈宏绪的《寒夜录》评此两诗:“奇气横溢,尝鼎一脔,已知为驼峰、麟脯矣。”
5
都知道李清照是个诗人,其实是她还是个好胜的赌徒
历史大学堂
赞250
阅读2.9万
李清照凄凉的人生:你知道她在牢房里呆了多久?
写乎
赞194
阅读3.4万
李清照:我喝酒、赌博、写“小黄文”,可我是个好女孩
看鉴
赞71
阅读1.9万
在宋朝,一个才女是这样炼成的
菊斋
赞51
阅读2万
琴瑟和谐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1
据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云:“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3
当时李清照之父李格非任礼部员外郎,赵明诚之父赵挺之任吏部侍郎,均为朝廷高级官吏。李清照夫妇虽系“贵家子弟”,但因“赵、李族寒,素贫俭”,所以,在太学读书的赵明诚,当初一、十五告假回家与妻子团聚时,常先到当铺典质几件衣物,换一点钱,然后步入热闹的相国寺市场,买回他们所喜爱的碑文和果实,夫妇“相对展玩咀嚼”。古老神秘的碑文,把他们引向遥远的历史年代,带给他们一种特有的文化艺术享受,使他们仿佛置身于无忧无虑的远古时期,因而“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后两年,赵明诚进入仕途,虽有了独立的经济来源,但夫妇二人仍然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且立下了“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赵家藏书虽然相当丰富,可是对于李清照、赵明诚来说,却远远不够。于是他们便通过亲友故旧,想方设法,把朝廷馆阁收藏的罕见珍本秘籍借来“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遇有名人书画,三代奇器,更不惜“脱衣市易”。然而,他们的力量毕竟有限。一次,有人拿了一幅南唐画家徐熙的《牡丹图》求售,索钱20万文。他们留在家中玩赏了两夜,爱不释手。但是,计无所出,只好恋恋不舍地归还了人家。为此,“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新婚后的生活,虽然清贫,但安静和谐,高雅有趣,充满着幸福与欢乐。
可惜好景不长,朝廷内部激烈的新旧党争把李家卷了进去。李清照出嫁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七月,其父李格非被列入元祐党籍,不得在京城任职。其时被列党籍者17人,李格非名在第五,被罢提点京东路刑狱之职。九月,徽宗亲书元祐党人名单,刻石端礼门,共120人,李格非名列第二十六。而在同一年,赵挺之却一路升迁,六月除尚书右丞,八月除尚书左丞。为救父之危难,李清照曾上诗赵挺之。对此,张尝谓:“(文叔女上诗赵挺之)救其父云:‘何况人间父子情’,识者哀之。”(《洛阳名园记》序)晁公武亦云:“(格非女)有才藻名,其舅正夫(挺之字)相徽宗朝,李氏尝献诗云:‘炙手可热心可寒’。”(《郡斋读书志》)惜均未奏效。被罢官后的李格非,只得携眷回到原籍明水。
目录
播报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