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七十九-八十章 *有余者损之

《道德经》第七十九-八十章 *有余者损之

00:00
13:57
打开APP 收听完整版
《道德经》第七十九-八十章 有余者损之




天之道,犹张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故天之道,损有余而益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唯有道者乎。是以圣人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见贤也。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也,以其无以易之也。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弗知也,而莫能行也。故圣人之言云,曰:受邦之垢,是谓社稷之主;受邦之不详,是谓天下之王。正言若反。



第七十九章,老子在讲天道,举了一个例子。



天之道,犹张弓者也。说天道就好像是一个人张弓射箭。



高者抑之。抑就是压,说举高了怎么办?往下压一压。



下者举之。低了,往上举举。就是让我们保持一个平衡的状态。



举了这个例子是为了讲下面的两句。



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有余,是多出来的那个部分,所以就要损之,要给你拿走的。不足者补之,不足的人是要补给你的。



那我们看这个有余和不足,是以什么为衡量标准的呢?以德行,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有的人说我拿一百少了,有的人说拿一块多了,所以它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它是以德行来衡量的,所以有余者就会损之,不足者就会补之。



我们经常会说一个人有没有福德,福德够还是不够,就是在讲天道啊。什么意思呢?福德够的人,做什么事情都会比较顺利。我跟别人一样努力,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做好了。没有福德的人呢,很努力,比别人付出的很多,可是怎么就是做不好呢?或者说我刚有一点存款、刚有一点收益,怎么就总是出各种问题呢?哪里出问题了,德行出问题了。



所以我们经常讲,很多事情不是因为努力就会成功的,是我们有多大的德行,再加上我们的努力,努力是基本底色,但是最后成不成功,不取决努力程度,因为无论多成功的人,他都在努力,甚至越成功的人越努力。所以能不能成功,取决的是什么?德行。就是这句话: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故天之道,损有余而益不足。所以说天之道,是损那些有余的,补给那些不足的,就是用来平衡的。



人之道则不然。说人之道不是这个样子的。



损不足而奉有余。人之道,是去损那些不足的,奉给那些有余的。



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唯有道者乎。说谁能把那些有余的拿出来取出来、奉献给天下之人呢?唯有道。那道是在做什么?平衡啊,就是拥有的多的人,要把那些多余的拿出来奉献给天下之人,奉献给有需要的人,这是合于道的。



我们看世间的现象是不是如此,多的人会不会拿出来做公益?无论是真心也好,假意也罢,但是是不是得做呀,就是我们不做也会让我们损嘛,这就是道,他是用来平衡世间万物的。



所以我们学习了道,要把多出来的部分,拿出来奉献给需要的人。那什么叫多出来的部分呢?多出来的部分都包含什么呢?



举例:金钱,手艺,说有的人手艺在某方面做得很好,是不是老天给的?要不要把它拿出来奉献给别人呢?那钱财是不是都是老天给的?多出来的部分是不是奉献给别人呢?智慧也是,我们去想,老天如果给我们很多智慧是为了让我们解决生活问题的吗?好像不是。所以我们要不要把它拿出来帮助别人?德也是,以此类推,生活当中多出来的东西是不是很多呀,所以我们在哪方面多出来,就要拿出来奉献给别人,奉献给需要的地方,否则天会不会收回去啊。



所以有的人是不是在某方面有他自己的天赋啊,比如说有的人是画画,有的人可能是数学,有的人可能对于道,有的人可能对于赚钱,有的人可能对于科技…… 这个天下有那么多有余的人,那要把这些有余的拿出来奉献给别人,这就是道嘛。所以道就是用来平衡这些事情的,所以最后得出结论。



是以圣人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见贤也。所以圣人,为而弗有。圣人为了以后不据为己有,成功而弗居也,成功了以后,自己不会居那个功,因为都是道给的。



若此其不欲见贤也,我们注意断句,若此其不欲,如果像这样不欲,就是我们什么都不要。见贤也,就是我们的贤德自然就显现出来。



我们看第八十章,又是在讲柔弱,只不过这次换了一个例子,用水来讲。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也,以其无以易之也。说天下最柔弱的,莫过于水,但是无论多么坚强者,都没有办法战胜水,没有办法可以改变它的形状,就叫易之。什么意思?我们看水的特点,是不是如果用一个圆的器具就变圆,方的就变方,然后遇冷可以变成冰,遇热就变成气。它既柔弱,又没有固定的形状,所以就没有办法打败它,这就是水。



借这个水,还是在讲柔弱。



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就是我们常讲的柔弱胜刚强。



天下莫弗知也,而莫能行也。说天下没有人不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却没有人可以做得到。为什么呢?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做不到,都喜欢说了算,都喜欢要强,所以明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却做不到。



我们看人性的特点,就是喜欢要强,喜欢说了算。举个例子大家体会一番,通常人在喝酒喝醉了以后,最愿意讲什么话?画大饼、吹牛的话、逞强的话、彰显自己的话、唯我独大…… 总结的这些都说明了什么?都是想要逞强啊,证明自己很厉害,并且喝醉了以后会有个口头语,什么口头语?你听我说,然后另外一个说:你听我说。那个说:你先听我说。有没有发现,都想听我说。即使平时不爱说话的人,喝完酒也是:你听我说。



是不是酒后吐真言了呀,就说明人的骨子里干嘛?都想说了算,都想证明自己很强大,都想说明自己很厉害,在那一刻爆发了。



所以为什么说知道柔弱的道理,可是做不到啊,就是因为我们总是想要说了算,总是想要强,所以这个是我们修道以后,要去克服的东西。



那我们再看。



故圣人之言云,曰:受邦之垢,是谓社稷之主。所以我们看圣人怎么讲啊,说受邦之垢,垢就是污垢,不好的东西。就是我们能承受多少不好的东西,我们才可以成为社稷之主。



受邦之不详,是谓天下之王。我们可以承受这个邦国多少不祥之事,我们才可以成为这个天下之王。这两句什么意思呢?道是不是有正反两面、有阴阳两面的。一件事情总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所以老子告诉给我们:要是想做一件事情,我们得先有能力承受它不好的那一面。换句话说:就是可以承受多大的委屈,才可以成就多大的事情。



比如说我们想做一家公司,我们不要总想着这家公司可以赚多少钱,我们有那个心胸和承受这家公司不好的能力吗?



可以承受多少委屈,才可以把事情做得多大。一个人如果懂得这样思考问题,是不是做每件事情都是非常成熟且理智的呀。就好像是一个人说我准备走进婚姻,要想明白正反两面,要知道结婚给我们带来了有人的陪伴,可能有人照顾,同时呢,也要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如果想清楚了,才可以走进婚姻,否则不是儿戏嘛。



想要创业也如此,说我想要去创业,不要总想着人家赚了多少钱。要去想:如果赔了,我可以承担吗?那这家公司在运行当中遇到的这些问题,我有能力去承受吗?如果可以,就去做;如果不可以,就不要做了,不成熟。



所以我们看很多人做一件事情失败了,会怎么讲呀“我也没想到啊。”那谁让自己想不到的呀。



正言若反。说我讲的是正的,但是听上去是反的。比如说就这段话而言,是不是如此啊,说受邦之垢,是为社稷之主。别人一听:不对呀,我要做生意,我是为了来承受委屈的吗?我是来赚钱的呀;我做一国之君,我是要承受不好的东西的吗?不是啊,我是来享受的呀,这就叫正言若反。



我们整个来回顾八十章,听上去是不是真的是正言若反。老子说:我讲的都是正道,可是大家听上去都像是反的,这就是道,所以叫反也者,道之动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