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远朝《篝火导航救战友》

贾远朝《篝火导航救战友》

00:00
15:03
篝火导航救战友

文/贾 远 朝



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导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我们要开车去一个从来没去过的地方,只要在导航上输入目的地,它就会选择最优的路线,把你带到你所需要去的地方。

可是,在30年前,即使是世界顶尖的黑鹰直升机,在万分复杂的气候、地理环境中,飞行导航也是一个难题。在我们遥远的西藏阿里什布奇边防连,为了抢救战友的生命,最终还是采取了最原始的篝火导航,才使在生死关头煎熬10个昼夜的战友转危为安。

在平时,10个昼夜不过很短暂。但是,在当时,这10个昼夜却牵动着从总部到兰州、新疆、南疆三级军区首长的心,更有阿里高原无数官兵为处于危急关头的战友把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上了。

什布奇边防连地处喜马拉雅和冈底斯山交汇的崇山峻岭之中,离机关驻地狮泉河610公里,是阿里高原最偏远的边防哨所。发源于冈底斯山主峰冈仁波齐的象泉河以3000多米的落差一路狂泻到什布奇山口,把这里的山体分割得七零八落,使这里处处是深沟高壑、悬崖峭壁,什布奇边防连就驻扎在象泉河畔的山口之上。

1992年3月21日,傍晚时分,在什布奇边防连,正当大家结束了一天的边防任务,准备就寝时,从兰州入伍不到两年的战士魏刚突然感到腹部疼痛,不一会儿就全身抽搐起来。连队的两名军医立即为他打了镇疼针、吃了消炎药,并进行了局部按摩,但小魏仍在痛苦地呻吟着。边防一线没有检查设备,军医只能凭直觉怀疑他是不是上消化道穿孔、急性腹膜炎还是肠梗阻?症状很严重,但不敢轻易作结论。

连长曹林虎和指导员毛世皎来到小魏的床边,一边叮嘱小魏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鼓励他要坚持挺住,和病魔作顽强斗争,一边通过电报立即向分区报告病情,请求上级救援。当时,什布奇边防连被大雪封冻已达半年之久,完全处于雪山孤岛状态。连长动员全连官兵做好各种准备,必要时强行挖通通往狮泉河的道路。

狮泉河分区驻地,凌晨2点左右,政委李志恒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震醒。在得知边防战士生命危急时,他立即通知卫生科长才旺旺堆选调几名有经验的医生组成抢救小组,吃住都在保密室,随时接收什布奇边防连的电报,再通过电报对魏刚的病情适时监控,并提出抢救指导意见。在魏刚的病情没有好转之前,抢救组不能离开保密室。布置完抢救事宜,李政委又起草电报,请求南疆军区派直升机紧急救援。同时,他安排分区工兵连,准备好推土机、挖掘机等设备,如果飞机飞不到,就是冒再大的风险,也要打通到什布奇边防连的道路。

很快,什布奇边防连战士魏刚生命垂危的消息就传到了喀什、传到了乌鲁木齐,传到了兰州和北京。总部及三级军区首长都明确指示,边防战士的生命大于天,各部队要克服困难,紧密协作,竭尽全力救治边防战士。兰州军区副司令员王克和新疆军区副司令员李正忠还发来特级电报,对飞行安全,气象、通信、药品保障等方面的工作做了具体的指示。总参谋部陆航局下达了由新疆某陆航团执飞阿里高原接运病号的命令。

新疆某陆航某团受领任务后,具有多年飞行经验的老团长汪道斌决定亲自驾驶黑鹰直升机上阿里高原接运边防战士。汪团长虽然多次驾机飞过天山、帕米尔等高山,但还从未飞过阿里高原,他心里很清楚,这个时候,天气恶劣,地势险要,要飞往“世界屋脊之屋脊”阿里高原,一定有相当大的难度。3月24日,汪团长便飞到喀什,准备伺机飞越昆仑山口,一举进入阿里高原。不料,天公不作美,汪团长黎明时分就驾机升空,他以219国道为参照物向东南飞行,当他来到昆仑山口、界山达坂一带时,只见天空乌云密布、地面风雪漫天飞舞,前面是一片昏暗,天地浑然一体,根本看不清哪里是天空,哪里是山口,飞机再往前飞,说不定就会造成机毁人亡的撞山事故。他在山口盘旋多时,还是不能穿越山口,只能返航喀什。这样连续3天,都因气候原因过不了山口无功而返,机组的同志们眼看救不了战友心急如焚。

机组的同志因飞不过昆仑山口焦急万分,而坚守孤岛的什布奇边防连却是咬紧牙关在坚持着。

魏刚的病情在一天天恶化。“嘀嘀哒——嘀嘀哒——” 连队先后发来无数份加级电报,报告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还在恶化,多次输入抗生素药都不见效果,连队请示能否做一次剖腹探查手术?

“嘀嘀哒——嘀嘀哒——”才旺旺堆科长和专家分析后回电:鉴于边防连没有专业的麻醉医生、技术力量不足、器械不全等情况,决定暂时不考虑手术。但支持持续胃肠减压、输抗感染药、禁食等。

就这样,连队两名医生和全连战士,24小时轮流对魏刚进行陪护和治疗。26日10时,病人开始下泻柏油状水便,上吐咖啡色胃内溶物,引流管不断引出混臭液。全身极度衰竭,神志不清。

27日23时30分,魏刚病情急剧恶化,连队报告:目前边防连药物、氧气即将用完,在当地兽医处找到一些人可用的液体和药物,拟对病人进行开腹手术。

在不得已的的情况下,才旺旺堆科长不得不同意边防连医生的方案。边防连两位医生虽然都是年轻的内科医生,没有亲自动手做过手术,但是他们都是军医大学毕业的学员,多次观摩过做手术的过程,对麻醉程序也有所了解。因此,他们决定为救战友冒一次险。

在无数个手电筒的辅助下,两位医生为魏刚做绕脐上腹手术。当医生划开魏刚的腹腔后,发现腔内压力特别大,胃壁和腹膜明显增厚,胃壁有许多黄色颗粒状硬块。但是,医生却无法分离腹内的脏器,两位医生急得满头大汗,就是找不到穿孔部位,也看不见病源在何处,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他们只好用自制盐水清洗腹腔后,把刀口缝合起来。

手术宣告没有成功。但是,正是这个不成功的手术,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魏刚苏醒后,感觉身体轻松了许多,疼痛也有所减轻。

在得到飞机上山受阻的情况后,分区政委李志恒下达命令:工兵连和部分机关人员,带着机械立即开赴札达县,开始挖雪作业。同时,什布奇边防连除指导员毛世皎等人和医生照顾病号外,其余人员由连长曹林虎带领进入公路挖雪开路。可是,这时,有人说,政委,从狮泉河到什布奇600多公里,路上海拔6000多米的达坂就有5座之多,除了达坂外,很多地方不是深槽就是峡谷,这路什么时间可以挖通啊?可政委说:“我们别无选择,只有把路挖开,才能救到边防战士。”

30日凌晨,汪团长再次驾机上山并顺利通过了昆仑山口。然而,当飞机抵达红山河上空时,航道上又出现了一块块浓云,能见度很差。正在为难之际,汪团长突然发现云层之间有一条透明的夹缝,他果断穿云破雾,将飞机开进象带子似的云缝中,飞机终于甩掉了浓云,展翅翱翔在冈底斯山上空。数小时后,飞机已飞到什布奇边防连上空,给边防战士们送来了惊喜。不料,飞机在上空盘旋数圈后,由于浓云和大雾,仍然看不清要降落的地点。汪团长不得不将飞机折返到狮泉河降落。

飞机到了连队上空不能降落,战士们不免有些失落。就在当地出生的分区政治部副主任次仁多吉说:“根据当地农牧民的经验,烟火可以驱散云雾,我们不妨试一试”。

31日早上,天还没有亮,战士们就在整理好的临时停机坪上 点燃了四堆篝火,大火熊熊,火焰蒸腾而上,奇迹出现了:停机坪四周云雾消散了许多,蓝色的天空露了出来。此时,汪团长也驾机出现在了上空。他神情严肃专注,他往下一看,这里的峡谷不足200米宽,虽然下面还有一些烟雾,但火堆的亮光足以看得见临时停机坪。汪团长拉下操纵杆,平稳地降落在了停机场上。

“飞机来了,魏刚有救了!”九死一生的边防战士魏刚被抬上了飞机。全连官兵欢呼雀跃,相拥而泣,一个个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作者简介:贾远朝,四川广元市人,毕业于中国新闻学院。从事宣传新闻工作30多年。著有《山水之源》、《神兵天降》、《脚下的地平线》等,《神兵天降》获五个一工程文艺类一等奖。现为重庆市散文学会会员。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