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自媒体
——跟上科技的潮流
各位学长:
大家好!
我是北大公益讲座北京248号志愿者鲁瑞清。今天,我们分享的主题是“拥抱自媒体”,副标题:跟上科技的潮流。重点谈我们个人,应该如何拥抱自媒体?以及,北大公益讲座今后更好利用自媒体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什么是自媒体
百度上有说法,感觉太费解。我的看法:自媒体,依靠现代信息技术,由公司设立平台,用户自发提供内容、自发进行浏览,平台用技术手段推送信息。传播形式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两个重要特征:一是,自媒体是典型的“去中心化”传播形式,每一个用户都是信息源和受众。二是,自媒体主要以视频,特别是短视频形式传播。
自媒体有哪些主要平台,简单列举一下:抖音,西瓜,快手,视频号,小红书,今日头条,喜马拉雅,等等。按照用户量计算,AI给出的数字:截至2023年底,抖音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9.8亿,日活跃用户数超过7亿,日搜索量超过5亿。在各大自媒体平台中排列第一。抖音2016年设立,由“字节跳动公司”出资和运营。微信2011年上线,最初以社交平台著称,2020年推出视频号,加入了视频行列。喜马拉雅2013年设立,最初为音频平台,2019年增加了视频业务。
二,自媒体引发的争论
最近,网络上流传一段据说是郑永年老师的话:“中国很快就会迎来一个全面弱智的时代,因为短视频越来越火,这让很多学历低、素质不高、没有底线的人成了舆论的主流。这样一来,谣言、仇恨和戾气就会盖过真相、正义和文明。”有人在评论时使用了这样标题:危言耸听?还是醒世恒言?这段话我不知道是不是郑永年老师说的?如果是,我不知道郑老师有没有前提,或者特定的环境;也不知道是不是郑老师的全部观点,还是只截取了其中一段。郑永年老师,我十分尊重的学者,读过他的几本书,看过他的很多文章。但,对这段话的观点,我不敢苟同。
首先,抖音在中国的活跃用户,超过中国人口总数大约一半;美国版抖音Tiktok在美国用户1.7亿,也超过美国人口的一半。如此巨大的用户群体,不应该是“学历低、素质不高、没有底线的人成为主流”?事实上,很多知识分子、学者、专家、企业家、官员,等等,都是抖音的用户,并且很多是博主。
其次,短视频代表的自媒体出现和快速发展,我认为是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巨大进步,本质上不是无聊的娱乐平台,当然短视频有娱乐功能。我作为博主清楚的知道,要将一个事情,一个观点,在不超过1分钟的视频中讲清楚,很需要点知识能力、思维能力、文字能力、表达能力。短视频的内容主流是正能量,如果负能量为主,不可能在对舆论严格管控的中国这个环境中存在和发展。
再次,信息化时代的特点。快节奏是主流和发展趋势,方便性是人普遍内在的追求。网络最大限度的满足了人的上述两个需要,远程会议、社交沟通、网约车、点外卖、刷手机,等等,成为社会的主流模式。短视频平台,以内容丰富、作品短小、推送精准、快速浏览,让人欲罢不能。
第四,主流媒体的加入,更加促进了自媒体平台的健康发展。央视、新华社等一批国家级主流媒体,纷纷在自媒体平台落户,包括抖音。
第五,国家的态度很明确。不仅允许自媒体的存在,还大力支持和促进健康发展。当然,国家也出台了若干管理措施,不断规范短视频的运行。内容审查,就是十分重要的措施。
短视频和自媒体平台,存在很多问题,有些甚至很严重。这是事实,我也同意这样的估计。一个新的行业不到10年时间,还不可能完全成熟起来。所以,管理和规范十分必要。当然,即使成熟起来,也还会存在问题。因为,从哲学角度来看,任何事物都是利弊得失共存。弊端,往往是事物发展的成本。包括自然灾害、战争这样残酷的成本。
所以,“迎来一个全面弱智的时代”观点,似乎有些言过其实。从总体看,应该全面认识自媒体和短视频。把握本质,肯定主流,修正偏差,防止从根本上否定的片面倾向。最近,我正在抖音和微信视频号,连续发布“手机魔力系列谈”的视频,其中也谈到如何看待短视频,希望大家给与关注。
三,短视频的分类
自媒体以短视频为主,以抖音为代表,把短视频的内容做一下分类。这是我作为一个两年多博主的分类,不是抖音业务上的分类,供您参考。
1. 精神类: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教育,乃至修行类、宗教类的内容,都属于精神类;
2. 思想类:以哲学、社会科学为代表的内容,属于思想类。我比较推崇的几位博主:周国平、王东岳、王德峰、刘丰、鲍鹏山、赵林,等。
3. 知识类:知识类课程,在自媒体平台十分丰富,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如:历史、国学、文学、经济、管理、科技、医学,包括各类专业课程,等等,扑面而来。并且。几乎都采用系列节目的方式传播。
4. 技能类:过去学技能要投师问友,今天,自媒体平台大量传播。生活内容,摄影、厨艺、家装、衣着,等。职业类:电脑、手机、软件、录音、音视频,等。兴趣类:摄影、书法、旅游,等。几乎应有尽有。
5. 新闻类:包括国家媒体、传统媒体在自媒体安家落户,每天播报大量新闻类信息。有不少自媒体博主,每天追踪新闻热点,及时发布各类信息。
6. 搞笑类:搞笑类的内容,占有很大比重。有专业演员表演类的相声、小品,更多是自媒体博主的自娱自乐。这类作品,提供了情绪价值,往往受众如云。其中,确有低俗内容,需要谨慎对待。
7. 随拍类:有些博主,手机随时带,随时拍,没有固定主题,没有固定发布时间。无论外出游览,还是亲友相聚。几乎,时时给网友报行程。
8. 带货类:有一个观点:博主的尽头是带货!这话有些夸张,其实,绝大多数博主还做不到“带货”的程度。带货,有两大类:一是,源头产品直销,主要是农产品和工业品。可以是自己家人,也可以找网红大咖带货;二是,选品推销,抖音平台提供大量可以选择的商品,博主只管推销赚取佣金,货品、物流,结算等,都是平台自动办理。这类带货,对实体店,以及大的网购平台,有极大竞争作用。还有一类带货是卖课,自己或者别人的课程,通过网络推销。带货,有两种主要形式:直播带货和作品带货。根据行业特点,带货最重要是粉丝量。10万粉丝量,大约是博主带货的起点。
四,我们如何对待自媒体?
在这里,我没有使用“拥抱”,而是使用“对待”。因为,我们绝大多数人早就拥抱、紧紧拥抱了自媒体,很多人已经做了博主。接触最多的平台,大约就是微信和抖音,使用最多的工具大约就是手机,占用最多的时间大约就是刷抖音,或者说刷手机。现代社会的人,几分钟不看手机心理就不踏实;有空闲时间一定打开手机看看。手机,已经成为人非肉体但不可分离的器官。这里,我把刷手机和刷短视频,作为同一个词语。几乎,我们每个人都患了同一类疾病:手机强迫症。前边,对刷手机的弊端,我没有做具体分析,这里要多说几句。
第一,问题严重,头脑清醒。今天的中国人,类似中世纪的欧洲人,信息渠道趋向单一。那时的欧洲人是教会,今天的中国人是手机。这种局面,有点可怕。最近,看蒋勋老师的《生活十讲》这本书,他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针对手机发展就说:“所有的科技不是人的本性,它只是眼耳鼻舌身与外界沟通的渠道。最后,还是要回归到心,如何定住你的心,才是最重要的。他说:过去的人外层干扰比较小,修行的考验相对比较小。现代人的外层是整个世界,非物质事件的宗教、哲学、心灵的修行,需要的强度也越来越高。”
什么意思?我理解:从物理学角度看,只有加大自己的反作用力,才能克服手机和短视频强大的吸引力。只有加大心灵的修行,才能抵御科技发展带来的弊端。今天,比较20年以前,情况更加严重啊!
第二,克服手机“强迫症”。这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从大人到孩童。在享受社会科技进步的同时,也遭遇了强大的挑战和伤害。如何扬长避短,从强迫症中走出来,本身就成为我们修行的一部分。手机带给我们的及时性、便利性、社交性、娱乐性,毋庸置疑。现代人不可能脱离手机,否则无法工作和生活。我们需要控制和减少的是无效或低效社交。如:没有节制的刷视频,没有节制的玩游戏。我们能不能给自己规定一个时间目标:每天无效社交控制在多长时间。完全拒绝做不到,因为几乎分不清楚哪些是纯粹的无效社交,还是有用的信息。我在抖音“手机魔力系列谈”中,给自己提出的目标是每天刷手机不超过1小时。看似容易的一件事,做起来颇难。不要说孩童做不到,我们成年人也是如此。提升到修行的高度,很必要。
第三,如何看待负面信息。自媒体平台充斥大量负面信息,两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敌对势力的干扰,包括境内外的敌对势力。国家有关部门的数据:负面信息中大约60%来自他们。很可怕!这是他们“颜色革命”的伎俩。特别是抹黑中国,抹黑领导人,颠倒黑白,等。不能轻信,更不能随便转发;二是博流量的作品。有些博主为了流量,经常发不负责任的作品。不顾事实,编造事实,夸大事实,刺激眼球,等,都是常用手段。不要相信,不要附和。
第四,选择适合的信息。自己喜欢、需要哪些信息,就常态化看那些博主的信息。我在微信公众号中,每天要看牛弹琴、坏土豆、“静思有我”三个博主的文章。在西瓜平台,看宋忠平、卢麒元、邱震海的视频;在快手平台,看宋科研、傅前哨、中南剑客、知识主播璇的视频。有时,也会搜索张维为、金一南、金灿荣的作品,等等。我认为,他们作品档次比较高,可信度就比较高。新闻性、知识性、思想性比较强。有了确定的目标,可以有效避免被平台众多信息淹没,或者跟着感觉走。那些耸人听闻标题党的作品,主要为了流量,没有什么可信度。特别是热点事件,基本上都是互相转抄,没有原创性。最好远离,不仅耽误时间,而且可能造成思想的混乱。
第五、正确进行转发。我每天在微信朋友圈中,常态性发布3条作品。一是我自己制作的短视频;二是北大公益讲座的作品;三是自媒体平台的作品。更多的发布,我感觉时间不够用。我的原则:自己相信的信息,并且同意的观点;从头到尾看完,认为有价值;尽量不发热点问题,难于搞清楚事实。当然,每个人的做法不同,没有统一的标准。
第五,提倡做博主。通过做短视频的博主,我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做博主对短视频平台的理解会深刻很多。不客气的说,博主是俯视短视频平台,应该看的更清楚一些。抖音有多少博主?AI给出的回答:截至2024年,抖音平台上的主播数量已经超过1.8亿个。就是说,25%的用户在发作品。当然,活跃用户(每天发作品)没有那样多。
做博主,需要三个方面的技能:一是,对平台的运行机制、规则,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如:那些作品不能发,平台推流机制是什么。二是,视频制作技能。包括拍摄、剪辑等。三是,文案能力。无论自己起草文案,还是改编别人的文案,都不是轻松的事情。这几道坎过去了,博主就没有那样难。要运作好一个账户,需要专业性的学习,参加收费课程大约是必要条件。对课程中的套路要注意,一切以吸引眼球为核心,可能造成作品质量下降。
我从2022年9月28日,在抖音等自媒体发布第一个作品,到2024年11月15日,每天一条已经发布了778个作品。不仅其乐无穷,最大的意义在于:自己建立修行的道场!如果没有短视频的制作和发布,我不可能每年写出七、八万字的文案。这些,都是我学来的知识,形成的思想。再加上主持北京慧至堂分享会,每年10多万字的分享稿。这两项加在一起,超过20万字的文字量。这两个道场的修行就是我生活的主线,让我每天都有进步,都在成长,自己明显可以感觉出来。两个道场,成为了我生活、甚至生命的一部分。希望学习能力强,有兴趣的学长,都来尝试一下。七旬老翁可以做,相信您也可以呦!
五,北大公益讲座与自媒体
北大公益讲座是自媒体的受益者,此话怎讲?2020年1月下旬,新冠病毒突然爆发。2月9日,济南100志愿者刘建新第一次在喜马拉雅平台直播分享会。2月15日我开启了北京慧至堂的直播分享会。后来,唐岚学长在大余慧至堂主持直播分享会,等等。从那时起到现在,网络直播大约四、五百场。实现了每周都有直播分享的常态化形势。疫情三年多时间,网络音频直播有力支撑了为数不多的大课。所以,我们受益于网络音频直播。从那时起,事实上我们就已经拥抱了自媒体。今天看,应该属于被动拥抱。
疫情终于结束了,我和很多志愿者有一个共同的心愿:恢复线下活动的常态化。北京慧至堂经过将近两年的努力,不仅没有实现,而且距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远。在北京诚盈中心的线下活动,两年一共搞了15场。其中大课只举办了3场。到今年5月25日的现场分享会,只有4 个人参加,我似乎真正理解了这句话:历史已经过去,再也回不到疫情前了!
近两年来,从北大公益讲座整体运行看,也遇到很大困难,最根本问题是缺乏听众。今年以来,在丫山安排了三次第一二三阶连开的课程,每一次参加人数都不令人满意。以致,原来计划10月31日举办的第32期三阶课程,由于报名人数太少,不得不放弃。
分析原因,应该有多方面。毫无疑问,一个重要原因是:自媒体、短视频,抢走了大量的线下受众。并且形势不可逆,今后只会更加严重。
出路在哪里?经过反复思考,我认为北大公益讲座的出路,应该是:“自觉紧密拥抱自媒体”!自己指态度,紧密指程度。
大约20年前,社会上有一句振聋发聩的口号:“拥抱互联网”。我和梓林学长那时已经50岁左右。幸好,我们没有被互联网的浪潮卷走,主动拥抱了互联网。外在标志:熟练使用电脑;熟练使用智能手机。内在变化:用互联网思维认识事物。否则,有没有北大公益讲座很难说。即使有,还有那样多声光电的作品吗?
我们课程最缺的是受众,受众在哪里?在自媒体平台上,每一家都有上亿的用户。他们沉浸在短视频池中,我们无力把他们拉上来参加现场课程,那就俯下身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主动进入短视频池中,将课程用网络视频直播的方式,送到他们眼前。我认为,应该迈出这一步进行尝试了:从拥抱自媒体的网络音频直播分享会,发展到拥抱自媒体网络视频直播大课传播。
北大公益讲座大课视频直播,每一场如果1.5-2小时,单一平台(如抖音)吸引1000人次的流量,应该不是很大问题。如果再增加视频号,同时使用两个平台乐观的估计,每一场吸引2000人次的流量有可能。或者说,两个平台达到1000人次以上应该是常态。在我们的线下课程中,除非有单位组织(东山学校)那样的情况,近年来上千人的大场几乎没有。网络直播结束以后,我们将课程视频,再分割成几分钟、十几分钟的中视频,每场至少可以分割出10个作品,在自媒体平台上继续发布。24小时的访问量3000-5000人次(24小时后还有人会访问),属于常态。一场直播影响到几千人次,应该很值得去做。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直播,应该会有更好的传播效果。当然,每一个受众连续从头到尾看几个小时,也很难做到。但,只要他们看完了一个故事,接受了一个观点,有了一些启发,我们传播“光明圆融善”的目的就达到了。
通过视频传播课程,我们可以永久的解决了缺少听众的苦恼和困惑。过去,我们的课程在内容和受众两个方面都要操心。今后,受众就交给自媒体平台了。
从更长远来看,将北大公益讲座的思想和课程的内容,用视频的方式永远留在了人间。这是我们过去十四年留下的一个空白,应该补上这个短板。
大家注意到了吗?梓林学长最近有很大转变,开始悄悄做起了自媒体博主。从丫山到井冈山的行程,每天在微信公众号上发短视频,推广丫山、传播课程、报道井冈山,等等。据说,他老人家还要在抖音发布短视频作品,成为抖音的博主。由此,我们也许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北大公益讲座“自觉紧密拥抱自媒体”,梓林学长已经在“以身试法”,悄悄做准备了,也未可知呦!
自媒体,短视频,一个很大的话题。抛砖引玉,请学长们也来谈一谈!
谢谢大家!
2024年11月15日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