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县的供港蔬菜基地内,工人在采收菜心。
核心阅读
“广东菜心”在宁夏的贺兰山脚扎下根来,变成“宁夏菜心”,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目前,宁夏回族自治区菜心种植面积超27万亩,销售额达36亿元以上。跨越近2300公里,“外来菜”如何变成“本地菜”,宁夏菜心为何畅销大湾区?记者进行了探访。
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立岗镇先进村的供港蔬菜种植基地,菜心采摘刚刚收尾。翻地、起垄、冬灌,基地工人们在田间劳作,为明年的菜心种植做准备。
“我们生产的菜心,只需36个小时便可从宁夏的田间地头直达大湾区市场,供不应求。”拥有粤港澳大湾区3个城市的分销基地,宁夏全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先进村生产基地负责人陈定有说。
仅在贺兰县,就有15个宁夏菜心种植基地,种植面积2.45万亩。作为宁夏冷凉蔬菜的代表性品种之一,大量宁夏菜心通过冷链运输被送往大湾区市场,成为享誉粤港澳大湾区的名牌产品。
标准化生产,精细种植保证品质
“广东菜心”最初落户宁夏,正是因为这里独特的气候条件。以贺兰县为例,这里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夏季干旱少雨,光热资源丰富,同时有黄河水灌溉,适宜蔬菜养分积累。
陈定有介绍,公司从本世纪初便在广东以外地区试种菜心,在多地尝试后,最终选中了宁夏。“在宁夏,菜心种植的应季其实就是广东的‘反季’。南方夏季多雨、高温高湿,种植时蔬菜容易沤烂,病虫害也多。但这时宁夏正好少雨,病虫害少,还不用打农药。这样种出来的菜心不光品质好,安全性也高。”陈定有说。
靠着好吃、安全的金字招牌,宁夏全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了供港蔬菜的绿色认证,种植面积从2008年的800亩增加到目前的8000亩,全年产出30万吨冷凉蔬菜供应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先天条件好,也需科学种植。与“广东菜心”一同来到宁夏的,还有大湾区企业带来的标准化种植方式。
拿起手机,陈定有向记者展示种植场景。菜心田里,一畦畦20厘米间隔的田垄有序排列,菜心带着水珠,采收工人手指翻飞间,鲜嫩菜心就被整齐割下。如今,全农公司的供港蔬菜基地采用自动化喷灌系统和无人机飞防作业,极大节省了人工管理成本。
打开手机应用,轻轻一点,2000亩的菜心种植基地被划分为数十个地块,播种、除草等情况清晰可见。“公司自己研发了数字化田间管理监测平台,可以在手机上实现种植、施肥、喷水等全流程管理。”全农公司物资调度负责人吴晓宁说,“目前旋耕土地、播种、覆膜等流程都能实现机械化。每年能种5茬,每茬产量在800到1200斤,整个种植周期亩均产值能达到1万元。”
精耕细作种植出来的菜心口感如何?随手掐一点菜心的芽尖细细咀嚼,口感清爽,肉质肥嫩。“通过现代化种植手段种出来的菜心吃起来口感脆嫩,产品一经推出就畅销大湾区市场。”陈定有说。
形成产业链,速度赢得新鲜口感
银川至大湾区的广州市有近2300公里的距离,让好吃的菜心好卖,离不开现代物流体系。
2007年,有企业开始在宁夏青铜峡市试种菜心卖往香港,运输方式是空运。“当时大家叫菜心‘飞机菜’。空运到香港,一个箱子重30斤,需要大几百块钱的运费,售价比牛肉还高。”宁夏鲜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后学回忆,当时菜心品质虽好,但昂贵的售价限制了销量。
新鲜,是保证菜心口感的关键。自田间收割开始,带着露珠的菜心稍一遇高温,就会变软、沤烂,影响口感。在宁夏,随着供港蔬菜产业的发展,“产地冷库+冷链运输+分销冷链”的模式被开发出来。
进入鲜丰农业公司的冷藏库,寒气袭来。“冷库要维持在1.5摄氏度的低温,采摘好的菜心送入冷库后,通过‘降温锁鲜’,可以快速进入休眠状态。”冷库里,李后学比对着挂在墙上的地图,画出菜心的“行走路线”。
当天采收的菜心在预冷6个小时后,将在次日凌晨2点打包分装。早上8点,冷藏车出发直达广州,并在广州、深圳、东莞等地的二级配送中心进行二次配送。其中,部分菜心抽检完成后搭上前往香港的货车,进入香港市场。
“有了专业的冷链运输,一箱30斤的菜心,运费降低到15元。”李后学说。
如今,宁夏全区每天有近80辆冷链货车将菜心发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为保证蔬菜“奔波千里”还“带着露珠”,从源头上解决农产品产地“最初一公里”的仓储问题,贺兰县加大冷链设施建设,目前有56家企业建成规模约8.99万吨、净容积44.95万立方米的产地冷藏保鲜库,提升了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及商品化处理能力。
位于贺兰县的宁夏兴耘田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分装冷库里,堆叠的标准泡沫箱外贴着详细的分装标签,上面标明了蔬菜品种。公司总经理魏新民指着一个个标签介绍:“迟菜心、豌豆苗、西蓝薹……菜心还分圆叶、尖叶,最多可以细分成50多种。”
针对市场需求,宁夏不少供港蔬菜基地制定了严格的种植技术标准和质量管控标准,从种植、管理、采摘到打包、冷链运输、销售,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港菜”变“宁菜”,机制提升品牌价值
菜心从广东落地宁夏,又回到南方,在大湾区打响了知名度。“以前宁夏高品质蔬菜主要用来供港,大家把宁夏蔬菜称作‘港菜’,现在直接叫‘宁菜’,从称呼上的变化就可以看出市场对宁夏蔬菜品牌的认可。”贺兰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吴昊林说。
“港菜”变“宁菜”,宁夏菜心风靡大湾区,背后是全新生产机制的探索建立。
每年菜心上市时期,来自贵州的韩小琴就像候鸟一样来到宁夏,从事菜心采收工作。“我在这儿已经干了6年,一个月最多能挣8000元,是在家乡务农的两倍。”韩小琴说。
“菜心的起垄、种植、灌溉、施肥等环节都可以实现机械化,但唯有采收只能依靠人工。”陈定有说,每年4月到11月,宁夏菜心每天都需要及时采收。为了确保供应不断档,就需要建立稳定的生产机制。
贺兰县通过技术示范、项目建设、品牌打造推动蔬菜产业提档升级,完善“公司+基地+农户”和“订单农业”的模式,让龙头企业与菜农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
“这样的机制,让企业对采收和销售环节进行兜底,承担市场风险,可以稳定当地种植户的信心。”吴昊林介绍,龙头企业和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流转土地、入股分红、抱团发展、基地带动等多种方式联结,让村民能够就近吃上“产业饭”,同时还能提升村里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引导村民吸纳和运用标准化生产技术发展现代农业。
除此之外,贺兰县还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员146人为产业发展助力,并通过政策奖补、科技计划类项目立项等方式,累计投入1800万余元扶持特派员进行试验示范,惠及90家企业。
“2023年贺兰县蔬菜种植总面积24.38万亩,蔬菜全年产量47.46万吨,产值达14亿元,有效带动农户就业增收。”贺兰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陈瑛说。
《 人民日报 》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