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之间:倾听与知心最重要
有人觉得世界上最难处理的是婆媳关系,我不这样认为。两个不同年代成长起来的女人,要融合成一家人,其实并不难,只要做到倾听——相互了解,知心——将心比心,就可以了。儿媳要真正地把婆婆当成妈妈,婆婆要真正把儿媳当女儿,需要一个倾听和相处的过程。我的婆婆住在东北一个县城。2009年,我和先生一起回婆婆家,过了一个热热闹闹、舒舒服服的春节。婆婆已经八十多岁了,一生养育了9个儿女。如今她已是儿孙满堂,全家老少聚在一起有三四十口,儿孙都很孝敬老人。过年期间,家里每天都挤满了人,大家有的叫“妈妈”,有的叫“奶奶”,有的叫“姥姥”,有的叫“太奶”,有的叫“太姥”……老人应着、答着,脸上挂满了幸福。我家先生在家排行老二,他二十刚出头就去当公社干部,后来又考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我们结婚之后来到北京,他在中央部委工作,离开家一晃就是40年。我想:我们不能在身边侍候、孝敬老人,不出力就出些钱吧。所以,每年我都会主动给婆婆寄去一万元钱。逢节回家的时候,还要再带去几千块钱的过节费。有一年,我们回东北婆婆家过年。初一那天,我送给婆婆一万元钱。婆婆掉眼泪了。她拉着我的手说:“我对不住你呀!”我十分诧异,忙问:“您怎么这么讲?”婆婆带着歉意说:“你的孩子我没给你带。”我大为感动:“妈,儿子是您带大的就够了,带孙子是我的责任呀!”儿子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他用过年得到的压岁钱,给家境困难的四姑家的小弟弟买了新书包、新文具。婆婆信观音菩萨,天天烧香,企盼子孙的平安。一次老人在家烧香,把电视机外壳烧了一个大窟窿。临行前,我又买了一个大彩电送给她。回到北京,老人打来电话,抽泣着说:“儿子好不如儿媳好。”我很是感慨。老人总是要求人甚少,给予人甚多。婆婆逢人就说:“我摊上个多好的儿媳妇呀!”我对她说:“您儿子对您也挺好呀!”婆婆很会夸人。前几年,她总说:“全县也找不到这么好的儿媳妇!”这两年,婆婆又改说:“全省也找不到这么好的儿媳妇!”老太太这一夸不要紧,把我的积极性全调动起来了,我觉得能孝敬她是我的幸福。2009年春节,婆婆身体欠佳,我给她买了一件一千多元的羽绒服,还给了她一万五千元钱,放在一个大红包里很郑重地交给她。婆婆一见又说了:“怎么给我这么多钱呀!我上哪去花啊!你们每天起早贪黑的,挣点钱不容易,全给我了。全世界也找不到像你这么好的儿媳妇呀!”大家听了,全都笑了。大妹说:“二嫂又给妈妈涨工资了!”我说:“是呀!从全省一下子都蹦到全世界了,能不涨吗!”爱老人,还要倾听老人。好多年没回家了,这次回家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我心里很高兴。常言道:“有妈就有家。”这句话一点都不假。老太太因患肝结石和心脏病,过年这几天,每天只能坐在床上。但是只要能够看到她,大家心里就觉得特别踏实。我自己的父母过世十几年了。过去每到过年,家里也是二十多人很热闹。自从父母不在了,每逢过年都感觉少了点什么。几次回婆婆家过年,才觉得有妈妈真好!能挣钱给妈妈花,真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而且在婆婆家的这些日子,我还有了新的发现。我发现,当大家说说笑笑的时候,婆婆常常一个人静静地盘腿坐在自己屋的床上,一言不发。我走进她屋里,她就会招呼我坐下,问这说那。有一天,我问她:“妈,你养育了这么多孩子,又带大十几个孙子(孙女),真是不容易呀!家里以前的事您还记得吗?”“怎么不记得,我记得清楚着呢!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我睡觉从来不挂窗帘,每天四点半的时候就睡不着了,坐在床上,看着窗外,过去的事像放电影似的,一幕一幕从我眼前过。”听了这话,我突发奇想,何不采访一下老人,听她说说过去的事情!于是,我去商场买了一支录音笔,找了家里比较清静的一天,开始了采访。我搬了一把椅子,坐在老人对面,当起了听众。我还没有发问,老人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起了往事:“说起过去的事,我就心酸。那时候,我们家里穷,租地主的房子住,屋里很冷。为了挣钱养家,我爹到江东(黑龙江)干活,我妈就带着我们过。8岁我就跟着我妈去锄地,十一二岁的时候,我一口气就能锄三垄地了。秋天去地里捡豆子,冬天上山背柴火,一次背两大捆。山上有狼,‘嗷嗷’叫,我吓得浑身哆嗦。”12岁那年,我看见我大舅妈绣花,就求我妈:‘妈呀,给我买一尺布吧,我要学绣花。’我妈给我买了一尺天蓝色的布和五种颜色的线。我用彩线绣了一朵小菜花,做了一双鞋。邻居老常太太看了说:‘这丫头手还够巧的!’我可乐了。后来又绣了一朵大菊花,做成了第二双鞋。14岁那年,我自己绣了一个小棉袄,我妈看了,知道我行,一点儿也不管我了,什么都让我自己干。“16岁那年,我妈找了个媒人,把我嫁给了你爹。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