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望去,电动飞行器在摩天大楼之间往来穿梭,无人机帮忙收送快递;低头俯瞰,无人驾驶汽车风驰电掣,交通拥堵问题不复存在......这些关于未来交通的设想还在紧锣密鼓地铺就中,而且它们都与低碳生活有关。
当前,成都大力培育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第三届“2024天府碳中和论坛”将于12月1日在成都举行。本次论坛以“创新驱动低碳转型 发展绿色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旨在汇聚各界力量,共议碳中和实现路径,共享科技发展成果,共绘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蓝图,助力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 “双碳”目标。
低碳、绿色的未来不但是人类对于未来的愿景,也是努力的方向。借此次论坛举办之机,封面新闻推出“碳”寻绿色未来系列报道,邀请天府永兴实验室专家学者、科学家们,共话绿色低碳发展新未来。
本组系列报道的首位嘉宾,是天府永兴实验室零碳交通研究中心主任、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建平。作为未来交通先行者,他眼中的未来交通,会是什么模样?
如何证明“自动”比“手动”更安全?
元宇宙、虚拟仿真技术上大分
和“碳中和、碳达峰”双碳目标下,中国汽车产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之大变局。作为“绿色交通”核心之一的自动驾驶,在监管、技术和商业化方面持续积累、不断完善,即将迈入发展快车道。
自动驾驶与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低碳驾驶模型模块化体系
“根据此前世界卫生组织报告,90%的交通事故都是由人类驾驶员的因素造成,那么我们就可以预测,到全面自动驾驶的时代,酒驾、疲劳驾驶等违规交通行为大幅消失,交通事故至少可以减少70%。”吴建平谈到,到全面自动驾驶的时代,道路通行能力可以提升3~5倍,道路安全度也将全面提升。
在全世界都在关注和研究自动驾驶汽车的当下,自动驾驶也面临着进一步取得技术突破的挑战。
从技术层面来看,如何验证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和驾驶能力能否超越人类驾驶员的平均水平,是当前的一大难题。吴建平表示,国际上尚未形成完整的自动驾驶能力验证标准和体系,现有的道路测试方法也远远无法满足验证需求。
“若要通过道路测试证明自动驾驶汽车的驾驶能力不低于人类驾驶员的平均水平,所需行驶里程高达170亿公里,相当于100辆车24小时不间断行驶500年,这显然是无法接受的。”
另一方面,当全面自动驾驶来临时,未来道路设计、交通管理方式、法律监管体系等该如何随之变化。例如,自动驾驶汽车“全责”时,如何厘清法律问题?给人看的红绿灯,自动驾驶汽车也需要看吗?
凡此种种,都是要去努力攻克的难题。在吴建平看来,积极探索运用元宇宙、虚拟仿真等技术构建测试场景,或许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交通“大摸底”
四川大交通结构布局将逐步调整
据了解,为促进绿色交通发展,天府永兴实验室已针对四川省海陆空各类交通工具的能源使用状况展开了全面调研,清晰掌握了包括大卡车、小汽车、船舶等不同运输方式的能源需求及结构特点。
吴建平表示,在这一基础上,实验室将围绕四川省“双碳”目标,结合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动态,逐步推进四川省大交通结构布局调整。
天府永兴实验室零碳交通研究中心主任、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建平
首先,在政策层面,实验室将制定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以保障交通能源布局逐步向低碳、节能方向转变。其次,在技术层面,重点对节能减碳的交通工具和技术展开研究。吴建平表示,“我们正在研发节能减碳的自动驾驶控制系统,保证车辆安全行驶的同时,达成低碳节能的运行目标。”
除了交通工具的改进,实验室还关注交通体系的整体运行效率,通过对城市交通的宏观管理和调控,实现整体的减碳节能目标,包括优化交通网络布局、提高交通运营效率、推广公共交通和绿色出行方式等。
未来绿色交通
轨道交通、低空港口……ALL IN
回顾汽车产业发展历程,燃油车时代的“人控制车”模式,已经过渡到电动汽车时代的“车辅助人”模式,如今正在向着“人监督车”的方向迈进。但如今人们在讨论绿色交通时,只关注了“地上跑的”,未来这些技术是否会惠及到“天上飞的”?
吴建平表示,这些绿色交通技术不止是应用在道路交通,还会惠及到海陆空各个方面,包括低空飞行、港口船运、轨道交通,“无人机低空飞行如今还面临着续航能力、电池重量限制等问题,但随着绿色能源技术的发展,克服这些难题指日可待。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探索轨道交通的节能减碳技术,利用电力驱动或氢能驱动替代传统驱动方式,优化地铁等轨道交通的运行调度,在满足客运需求的同时实现低碳节能。”
从低空飞行到港口船运,从道路交通到轨道交通,这幅未来交通的“绿色”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大咖齐聚
绿色之路在这里被点亮
“要探索出一种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需求的、绿色节能的交通模式和交通工具。”这是吴建平的理想,看似如空中楼阁,但绝非不可实现。
“天府碳中和论坛”便是实现这一理想的绝佳契机之一。从2022年至今,天府永兴实验室已经连续三年举办“天府碳中和论坛”,参与者从开始的几百人到如今预计超过一千人;从早期关注国内尤其是地方学者,到现在邀请全球主要国家学者;院士级专家数量更是从早期几位发展到如今几十位......在整体规模和国际化水平上实现了质的飞跃。
万众瞩目下,本届“天府碳中和论坛”开设的“未来绿色交通”分论坛无疑是一大亮点。在吴建平看来,这是一个对外交流的窗口,国际国内顶尖的专家相聚成都,一同探讨交通节能新趋势;这也是一个展示的舞台,能向企业和社会介绍研究最新成果,同四川省的交通能源领域企业有更多衔接,形成知识成果的转化;这更是一个互动反馈的契机,观众对于日常出行问题的反馈就是研究者们后续研究的新课题。
“未来出行的新技术会给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哪些变革,值得所有人关注。”吴建平郑重地说到。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