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您比我猜想的可年轻多了。”
“你比我想象的还像个娃娃呀!现在可以告诉我你的名字吗?”
这是1936年,19岁萧珊和32岁巴金,第一次见面时的对话。
那时巴金已是名满天下的作家,而萧珊只是巴金众多读者中的一个,但他们已纸上谈心许久,是很聊得来的笔友。
不过,他们从恋人到成为夫妻,却足足用了8年的时间。
19岁的萧珊正在上海爱国女子中学读书,成绩优秀,活泼开朗。身为爱国青年,萧珊还经常和进步人士一起组织活动,不久就被学校开除。
一时间,年轻的萧珊失去了奋斗的方向,幸好还有巴金的作品抚慰她心。
1933年起,巴金相继出版了《雾》《雨》《家》《电》等作品,广受读者喜欢。
其中《家》被很多年轻读者,奉为必读神作,巴金也因此成为许多青年读者的人生导师。
随着阅读的深入,萧珊渐生情愫,她迫切希望有朝一日能和作者当面交流。
就在其他读者给巴金写信,寻求答疑解惑之时,萧珊竟另辟蹊径。
她把自己最满意的一张个人照片,寄给了巴金。
照片上的萧珊笑意盈盈,头戴圆形草帽,身穿白衣黑裙,双眼明亮有神。
照片的背面,是萧珊清秀的字迹:“给我敬爱的先生留个纪念。”
是的,从那时起,萧珊总是用“先生”称呼巴金。
而巴金则称她为“我的小友”。
一段浪漫的书信传情,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开始了。
萧珊大胆发出第一次见面邀请:“笔谈如此和谐,为什么就不能面谈呢?希望李先生能答应我的请求。”
收到来信的巴金既惊又喜,心中居然有种莫名的冲动,这个女孩既大方又热情,何不答应见一面呢?
恋爱的种子,就这样被种下了。
见过面后,双方都对各自的人品,爱好等更加明晰。
萧珊更是下定决心非他不嫁,但巴金却有点犯难了。
一次萧珊被告知要嫁给他人,她哭着去找巴金。结果巴金只说一句:“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决定。”
没有听到期待的答案,萧珊带着哭腔转身就跑。
好在巴金很理智,他平静地告诉萧珊:“你还小,一旦考虑不成熟,会悔恨终身的。将来你长大能有主见了,成熟了,还愿意要我这个老头子,那我就和你生活在一起。”
从负责任的角度讲,巴金更希望萧珊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后,才做出的坚定选择。
没有太多轰轰烈烈的你侬我侬,巴金爱萧珊没错,但也爱得很克制。
为等待萧珊的成熟,也让彼此更进一步相处与磨合,巴金和萧珊开启了长达8年的恋爱长跑。
后来萧珊也在巴金的鼓励和支持下,考取了西南联大。
一个在桂林工作,一个在昆明读书。
相爱的他们不得不谈起异地恋,可在那战火纷飞的日子,他们的通信曾一度被中断。
在那些联系不上对方的日子,曾有人劝巴金放弃萧珊,或接受其他追求者。
但巴金始终秉持一个态度:“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任凭世界之大我只钟情于她。”
他和她都坚信,有情人终成眷属,他们定有重逢日。
除去在西南联大求学的日子,不管是在昆明、重庆,还是在成都、桂林等地做敌后抗日宣传,萧珊始终陪伴在巴金的身旁。
真情才会历久弥坚,越相处越深爱。
1944年,历经坎坷,27岁萧珊终于如愿嫁给心爱的巴金。
对这份来之不易的爱情,巴金非常珍惜。
婚后,巴金继续努力写稿赚钱养家,萧珊则在家打理家务和养娃。
每次外出,不管多久,巴金都会仔细记录自己对爱妻的思念,并写成书信寄给妻子。
萧珊心疼丈夫工作繁忙,从不无故耍小性子,而是默默承担起家中的一切,得空时才重拾自己的专业,翻译一些作品。
巴金对萧珊的点滴付出,深怀感恩。多年来,巴金都保持一个习惯。
只要是离家出差的日子,巴金一定会给家里写信,关心妻子,惦记孩子,并和妻儿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让家人放心。
结婚28年,巴金和萧珊这对曾不被朋友看好的夫妻,一直相亲相爱,从没吵过一次架,也没红过一次脸。
在婚姻这场考试里,他们用真诚的爱关切彼此,用虔诚的心敬畏婚姻,用点滴的行动细心维护幸福的小家。
可以说,巴金和萧珊的相处,既有文人的浪漫,也有寻常百姓的朴实。
只可惜平静美好的生活,没过多久就被一场特殊的运动打断了。
巴金被关进了牛棚,萧珊也没能躲过一劫。
夫妻两每天都要忍受无法想象的折磨和批斗,可俩人都不约而同地隐瞒身心的苦痛,强装欢笑,互相鼓励对方:“日子真是难过啊,要坚持下去,坚持就是胜利。”
后来萧珊病倒了,巴金的问题还没解决,他只能继续在干校呆着,而不能回到妻子身边陪伴她。
住院,手术,最终也没挽回萧珊的生命。
巴金痛彻心扉,死死抱住萧珊的骨灰不放手:“想要她的骨灰下葬,除非我死了!”
此后,巴金便把萧山的骨灰坛,放在卧室的床头。
每天精心擦拭,有什么心里话都会对着骨灰坛说,就像萧珊还活着那样。
那是一个丈夫对妻子最深的眷恋,是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的深情,是巴金对爱妻的陪伴。
整整33年,巴金从未让其他人碰过那个承载着他最深爱恋的坛子。
为表达对爱妻的深沉的爱,巴金专门为妻子写下《怀念萧珊》、《再忆萧珊》、《一双美丽的眼睛》等文章。
“人死犹如灯灭我不相信有鬼。但是,我又多么希望有一个鬼的世界,倘使真有鬼的世界,那么我同萧珊见面的日子就不远了。”
“等我永远闭上眼睛,就把我的骨灰同你的掺和在一起。”
往后余生,巴金再也没有续妻,他只一心一意想念去世多年的爱妻。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巴金先生和萧珊女士的爱情,萌芽于笔端,诉诸到纸上,在时间的长河里,愈久愈浓。
他们共同经历战乱,共同构建幸福,又一同面对时局的刁难,只可惜萧珊先走了一步。
临终前萧珊那一句:“我不愿离开你,没有我,谁来照顾你?”道尽萧珊心中的不舍,无数的眷恋。
巴金后来也曾多次在深夜里,梦见自己的爱妻,并喃喃自语:“蕴珍,我在这里,我在这里……”
他们的爱情故事令人感动,他们对爱情的坚守令人敬佩。
2005年,101岁巴金先生辞世后,他和萧珊的骨灰终于合葬在一起,再也不分离。
你好呀,听了你的声音很不错的,我很喜欢你的声音,关注你了,期待你的回关,一起交流交流,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