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文物更好地了解中国” 外籍学者在河南博物院邂逅古老中原

“通过文物更好地了解中国” 外籍学者在河南博物院邂逅古老中原

00:00
04:47

11月4日,来自13个国家的40余位外籍古典学专家学者来到河南博物院,这是“世界古典学大会·走读中国之中原行”活动郑州站的收官之地。

泱泱华夏,择中建都。河南地处中原,自古被称为“天地之中”,是华夏文明起源发展的核心区域。夏商周三代,在这片沃土上轮番建都,青铜文明的璀璨、礼乐文化的辉煌,共同铸就了以中原为核心的文化圈。河南,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以其灿若星辰的历史文化瑰宝,为古典学研究提供了丰厚的学术资源。

步入河南博物院,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历史的画卷在眼前缓缓铺展。馆内珍藏的17万余件文物,或凝重庄严,或灵动飘逸,构成了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壮丽图景。

走读中原,感知中国。嘉宾们被满目的青铜器、陶瓷器、玉器及石刻深深吸引,既惊叹于中国古人的智慧与技艺,也激发了他们对这些文物的年代、作用及制造工艺的兴趣。妇好鸮尊的细腻纹饰,展示了商代青铜器的辉煌成就。莲鹤方壶以其造型之美、工艺之精,赢得了嘉宾们的连连赞叹。还有被誉为“中华第一笛”的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吹管乐器,标记了中国音乐史的开端。

“中国很重视文物,其他人也能通过这些文物资源,更好地了解中国。”埃及学者阿卜杜勒·阿齐兹·哈姆迪在参观过程中感慨万分。他表示,中国和埃及都是拥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文明,但中国文明从未中断,始终绵延至今。他特别提到了中国瓷器对埃及的影响,那些在中世纪传入埃及的中国瓷器,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美丽的装饰,成为埃及贵族和王室的珍藏。埃及福斯塔特遗址发掘出的数万片中国瓷器碎片,忠实地记录下中埃文明交流的历史。

“在埃及,至今仍保留着结婚时购买瓷器的传统,而最好的选择就是中国瓷器。”阿齐兹说。

参观间隙,嘉宾们还观看了华夏古乐复原演出。随着8000多年前的骨笛声响起,悠扬浑厚的编钟、古朴苍凉的埙、轻柔典雅的瑟、如泣如诉的箫等古老乐器纷纷登场。丝竹绕耳、金石铿锵之间,天籁之音绵绵不绝,声声入心。嘉宾们沉浸在美妙的音乐海洋中,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文化共鸣与心灵触动。

此次河南博物院之行,不仅让外籍专家学者们与中原文化撞了个满怀,更让他们深入了解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轨迹与传承创新。不少嘉宾在离开博物院之前,还特意购买了河南博物院的文创产品,希望将这份珍贵的纪念带回自己的国家,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原文化。

据了解,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将于2024年11月6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古典文明与现代世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教育部、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希腊文化部、希腊雅典科学院共同主办。作为本次大会的活动之一,“世界古典学大会·走读中国”活动于11月3日至5日分别在河南、山东、四川开展。在河南举办的“世界古典学大会·走读中国之中原行”活动吸引了来自希腊、俄罗斯、美国、英国等13个国家的知名高校、智库、研究机构的40余位外籍专家学者。他们将在郑州、洛阳、安阳三大古都开启为期3天的“夏商之旅”。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