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讲讨论价格和价值的背离问题。
先说一份报告,中央财经大学今年发布了一份人力资源报告。报告显示,在中国城市里,男性的教育回报率在下降,从以前每年多读一年书多赚8.3%,到现在只多赚5.7%;女性的教育回报率下降更多,从10%掉到了6%。看到同样的一个人,他的劳动的价值实际上是没有变化的,甚至可以说是增加的,因为大学教育的质量在提高,但是他的劳动的价格在下降,这样是合理的吗?这是我们这一讲要回答的问题之一。
这一讲的开始我先从价值的特征开始。价值是什么?其实是很难说得清楚的,它的最大的特征是差异性。前一讲已经讲过价格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单一性,一个市场里头一件物品只有一个价格,而且是很清楚的,我们知道这个价格是多少。但是价值却不一样,它千差万别,我想大体上有下面几个因素决定了价值的差异性。
第一个是生产成本。比方说大众辉腾这款车,一般人叫它大号帕萨特,因为它和帕萨特长得几乎一模一样,只是放大了一点而已。但是它是大众里头的最高端车,相当于奔驰的s级别的。当时大众汽车的CEO 皮耶希是一个崇尚低调生活的人,他认为即使大众这款大众车也要有自己的豪华车,他就设计了这么一款辉腾,适合低调的富豪来使用。它的成本非常高,但是卖不出价来,因为低调的富豪还是比较少数的,多数的富豪还是愿开奔驰s级别的,这样就会产生价值和价格的背离。在这个例子里头,辉腾的价值取决于它的生产成本。第二个因素是个人的主观判断。比方说土地的价值,还有我一个人的劳动价值,实际上是因人而异的。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就是我在美国读书的时候,有一位台湾的同学,他告诉我说他们家在土改的时候,他的爷爷辈获得了一部分土地,他的爷爷以前是没有土地的,这次好不容易有了土地,就是一个传家宝,就要把这块土地传给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其实已经不再耕种土地了,但是这块土地因为是传家宝,所以他掌握在手里头,那么现在他的父亲也年纪大了,要把这块土地传给他。当然他更不会去干活,他现在是台湾大学的教授,但是他要把这块土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头,其实这块土地已经非常不值钱了,他甚至要雇人帮他去耕种这块土地。所以这又产生了一个这块土地对于他们家来说的价值,和这块土地在市场上的价格之间巨大的差异。另外一个更贴近我们现实的例子是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工资和他们能获得的实际工资之间的差距。我们的一般大学毕业生心里的价位都在至少4000块钱到5000块钱一个月。可是实际在市场里头,可能他们只能获得2000块钱的起薪,这就会产生大学生自认为的他的劳动的价值和市场对它劳动的定价之间巨大的差异。
第三个方面的因素就是社会赋予的意义。特别是像这种老房子、老街道,社会可能会给他们赋予一些特殊的含义,但是在市场上他们实际上是不值钱的。比方说我们北大原来南门口有好多的这样的老宿舍,到了今天已经破烂不堪了,学校就想把这些老宿舍给推倒重建一遍。推倒重建一遍的成本比重新整修这些房子实际上要便宜得多。但是一些校友知道这件事之后,就开始到学校来反映说,北大南门口那些老的宿舍不能拆掉,因为我们以前在那住过,你拆掉之后我们的回忆就没了,北大就不再是我们想象的北大了。最后北大只好妥协,保留南门口的那些老宿舍,对它们进行内部的重新装修。这也是产生了老房子的社会价值和它的实际的市场价值之间的这个差距。所以我们看到价格和价值的背离是常态,而不是偶发的现象。
这样的常态会造成个人与市场之间、社会与市场之间的一种紧张关系。在个人层面,个人就会觉得我的价值没有得到实现,我们就会出现焦虑。事实上,我们现在年轻人很大一部分焦虑是来自于这个方面。在社会层面就会出现社会的价值没有被准确定价。我们的一些社会所认可的那些有价值的东西可能就会丢掉。
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个人觉得劳动价值论是解决个人层面紧张关系的一个比较可能的途径。劳动价值论并不仅仅是马克思提出来的,在马克思之前的一些经典作家那里已经有了。比方说,洛克为财产权的辩护,就认为财产是用劳动创造的,是不可侵犯的,所以它已经有了劳动价值论的雏形了。斯密也持有同样的观点,他的墓志铭上引用了他的一句话,说的是“每个人因为自己的劳动而拥有的财产,因为它是所有其他财产的基础,所以它是最不可侵犯的。”马克思的贡献是把劳动价值论上升到了哲学的层面。《资本论》通常被认为是对资本主义的实证的批判,也就是说,《资本论》在实证层面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性质。但是以我来看,《资本论》是基于劳动价值论对资本主义的一个批判。劳动价值论是一个起点,从这个角度批判资本主义。
马克思说,只有劳动创造价值,但资本占有了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这样就产生了剥削。但是由于资本积累越来越多,剥削率就会越来越低,最后会低至于零,就没有人再去积累资本了,这样资本主义就自己灭亡了,所以资本主义自己给自己制造了一个掘墓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资本已经不再具有剥削性质了,因为社会主义改变了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改变了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所拥有的那样的一种剥削性质的生产关系已经不复存在了,资本成为一种生产要素,资本的所得应该归资本所有者所有。这样是符合劳动价值论的,因为资本也是劳动者积累的成果。我想这样的一个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可以为社会主义条件下我们按要素来分配找到一个理论的依据。
社会价值和价格的背离怎么办呢?这就有赖于社会自发的行动来弥补市场的不足。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就是纽约曼哈顿的高线公园。高线公园在曼哈顿的西边,它是一条废弃的高架轻轨线,大家就讨论到底是拆除还是保留。拆除当然是比较经济的一种做法,但是很多人对这条线是有感情的,因为这条线是一条通勤线,就出现了一些有识之士,他们组织了一个非营利组织,最终融到了很多的钱,把这条轻轨线路改造成了高线公园,现在成了纽约曼哈顿的一景。大家下一次去曼哈顿,一定要到高线公园走一走,特别有意思的一条游览线路。我们现在中国的城市更新也已经开始借鉴这种做法,其中一个制度就叫社区协商制度,也就是说这个社区的改造应该问一问当地居民的意见,只有当地的老百姓都协商好了,才能对社区进行改造,这是社会参与城市更新的一个很好的制度。
好总结一下。价值和价格是不一样的,价值具有多样性,价格是单一的,价格和价值偏离是常态,解决价格和价值偏离在个人层面,我们可以通过劳动价值论进行论证。在社会层面,我们要依赖社会的自发行动来弥补市场的不足。好,这一讲就到这里,我是姚洋,我们下一讲再见。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