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世界233个国家和地区中,共有44个国家与海洋失之交臂,它们也被亲切地称为内陆国。
理论上说,因为不靠海,所以也就没有发展海军的必要,如此还能为国防节省一大笔开支。
但很多内陆国并不这么想,毕竟就像很多人出门带遮阳伞,自己不戴总感觉少点什么一样。所以别国有的自己也必须有,海军也成为很多内陆国的标配。
而在这些内陆国海军中,尤其以蒙古国的海军最为强大。虽然只有7个人编制,全部家当也仅包括3条船、2门炮和1台发动机,但其实力却不容小觑。
除了于老爷子这层关系,以一当十万的蒙古国海军纵横驰骋,就连公认的世界最强海军即美国海军也无法近身1000公里,其征服星辰大海的宏伟目标更是早已名震世界、威名远扬。
当然,就像能看的不一定能打一样,若论战斗力,蒙古海军在乌兹别克海军的面前还是真正的弟弟。
作为中亚五国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乌兹别克斯坦也一度有着中亚最强大的武装力量,包括海军。极盛时期的乌兹别克斯坦海军,拥有大小舰艇20多艘,海军在编人员达2500名,可谓真正的区域性海军强国。
然而,即便是这样强大的海军力量,也不得不面临着盛极而衰的尴尬命运。而导致乌兹别克斯坦海军不断凋零的,不是自身的不争气,也不是周边国家的不给力,而是来自大自然的打击,简称大自然的惩罚。
因为,海军还在,但海却没了。
而这个海,叫做咸海。
在全世界44个内陆国中,乌兹别克斯坦最特殊的地方在于,它是世界两大双重内陆国之一。所谓“双重内陆国”,就是邻国也是内陆国的国家,世界上除了乌兹别克斯坦,就只剩下欧洲袖珍国列士敦支登。
虽然距离海洋比其它内陆国更加遥远,但乌兹别克斯坦却似乎比其他内陆国更渴望海洋。而乌兹别克斯坦的海洋梦,源于沙俄几百年如一日的猛烈扩张。
作为“噬土成性”的国家,俄罗斯在400多年的时间里,领土猛增400多倍,一跃成为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但沙俄作为深居亚欧大陆内部的中高纬度国家,海岸线虽长却缺乏优良的出海口,所以在彼得大帝制定了“走向四大洋”的战略目标后,无数俄罗斯人前赴后继,为夺得优良的出海口而奋斗不息。
而中亚,就是沙俄走向印度洋的重要途径。随着19世纪上半叶沙俄陆续征服中亚草原,里海和咸海陆续被纳入沙俄帝国的版图。
而随着疆域的扩张,沙俄也加快了在新领土建设水上力量的准备。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沙俄陆续在黑海和里海建立了海军舰队。
而在波光粼粼的咸海,沙俄也曾尝试建立水上力量,不过由于咸海面积小且完全位于沙俄版图内,再加上沙俄将主要精力用于对外扩张的需要,所以在咸海建立水上力量的计划也一再搁置。
而到了苏联时代的1943年,为缓解里海舰队物资紧张问题,苏联决定在咸海成立一支特殊舰艇补给部队,其指挥权也归塔什干的突厥军区管辖,这也是乌兹别克斯坦海军的前身。
而乌兹别克斯坦海军的用武之地,就是咸海。作为有着500万年历史的湖泊,咸海面积最大时达6800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3米,最深处64米,是仅次于里海,苏必利尔湖和维多利亚湖的世界第四大湖。
咸海所在的中亚,是名副其实的干旱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00毫米,但年蒸发量却超过1000毫米,咸海之所以在这样干旱的情况下能保持如此广阔的规模,根本原因在于中亚两条著名河流阿姆河和锡尔河源源不断的注入。
靠着周边高原高山融水成就的两条内流河的不断注入,咸海始终保持着动态的水平衡,其水流循环呈顺时针方向,海水盐分也随深度增加而不断上升。
由于盐分合适、水质良好,咸海曾经的渔业资源相当丰富,湖中盛产鲤鱼、咸海鲷、暗斑梭鲈、比目鱼、咸海赤梢鱼、黑鲫等鱼类。在1960年前,这里的商业年捕鱼量超过43000吨,占到了苏联捕捞总量的1/6,是苏联名副其实的渔业生产基地。
但这一切的美好,都在斯大林时代开始了潜移默化的变化。
由于农业发展导致的农耕区环境恶化,促使斯大林下定决心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的健康发展。1948年10月20日,苏联通过了《关于实行建造防护林、池塘和水库,引入草地作物进行轮作,确保苏联欧洲部分草原和森林草原地区可持续提高农作物产量的计划》,计划在苏联南部包括下伏尔加河流域、西哈萨克、北高加索和东乌克兰的森林草原地区建立8条大型人工林以阻挡干燥的南风,这项宏伟的计划被称作“斯大林的自然转型计划”。
在这一伟大计划的推动下,中亚地区开始大规模建设防风固沙林、导入牧草轮作,并大规模修建灌溉水利工程,重点发展以成立棉花、谷物为主的种植业。而在中亚这些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需要大量的水源,在自然降水难以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只能通过修建水利工程进行灌溉。
随着卡拉库姆运河和阿姆布哈尔引水渠、塔什萨卡引水渠为代表的引水工程纷纷异军突起,这些水利工程的建设,将乌兹别克斯坦的“渴望草原”以及卡拉库姆沙漠从不毛之地改造成了面积达30余万公顷的棉粮生产基地,这一地区的人口也从700余万猛增到3600多万。
而这样的截流,再加上粗放式发展模式导致的水资源大量浪费,也让注入咸海的水量迅速减少,水平衡被打破。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咸海的面积不断萎缩,海岸线不断前进。这不仅导致咸海的盐分浓度不断上升,鱼类大量死亡,渔业遭受毁灭性打击,更让当地的气候更加干旱,从而加剧了咸海的萎缩。
1987年,咸海第一次被分成南北两部分,湖面进一步萎缩,而苏联也在咸海日益严重的灾难中走向穷途末路。
1991年苏联解体后,根据原归属地原则,咸海沿岸的乌兹别克斯坦获得了大量武器装备,包括一个摩托化步兵师、两个空军团和一个防空团等,实力一度相当强悍。
不过,缺乏海军兵种的乌兹别克斯坦,总感觉缺少点什么。尤其是在周边的内陆国伙伴纷纷建立水上力量以应对资源争端时,乌兹别克斯坦的海军梦也开始逐渐清晰。
1996年,雄心勃勃的乌兹别克斯坦从德国和阿联酋引进了第一批战舰,然后费尽千辛万苦终于将这些宝贝运到了咸海。但不知是不是新手上船过于兴奋,海军士兵一系列的操作失误,直接导致了战舰一步到位地当场去世。看着还未出海就当场化身潜艇的战舰,乌兹别克斯坦的心情比盐分越来越高的咸海还要苦涩。
不过,虽然出师未捷身先死,但长使英雄泪满襟的乌兹别克斯坦不等不靠,决定擦干眼泪再次出发。
鉴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因综合国力的一蹶不振,对后花园中亚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力不从心,乌兹别克斯坦终于有了透气的空间。再加上土耳其“泛突厥联盟”的上蹿下跳,乌兹别克斯坦再度意识到了建立强大海军的必要性。
而从2001年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以来,鉴于乌兹别克斯坦坚决支持美国的行动,所以感动得一塌糊涂的美国当即决定,帮助这个中亚最亲密的战略伙伴实现一个愿望,那就是建立比蒙古海军更强大的海上力量。
事实证明,乌兹别克斯坦成功了。2003年,乌兹别克斯坦海军项目再度上马,在美国的帮助下,乌兹别克斯坦从14艘小型巡逻艇开始,势力迅速增强。而后,美国从乌克兰以560万美元的费用建造了两艘毒蛇-M级炮艇,炮艇建成后便转送给了乌兹别克斯坦,这让乌兹别克斯坦的海军如虎添翼。
看到美国大哥如此慷慨和积极,深受感动的美国盟友们比如韩国、阿联酋等国也前赴后继,有钱出钱,有船出船,终于让乌兹别克斯坦拥有了总计达40多艘的强大海军,包括2艘战舰、4艘扫雷舰以及其他各型舰艇,作战人员超过2500人,涵盖了水面舰艇、岸基炮兵和海军陆战队。
彼时的乌兹别克斯坦海军,不仅填补了内陆国没有海军的空白,军事实力超过其他四个中亚国家之和,雄踞中亚榜首,其海军更是连最强大的美国海军也难以近身2000公里,是蒙古海军也难以望尘莫及的存在。
但正当乌兹别克斯坦想要大展拳脚时,却被踹了好几脚,因为咸海已经不行了。
苏联时代的水利工程,对咸海造成了难以逆转的巨大创伤。而当苏联解体后,由于中亚五国尤其是咸海两岸的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难以统一协调水资源,更可怕的是其他中亚国家在上游的截流毫无节制,使得咸海的枯竭已经不可避免。
为了避免咸海的彻底枯竭,咸海以北的哈萨克斯坦在南北咸海之间修筑了大坝,把锡尔河的河水全部截向北咸海,这意味着南咸海的萎缩越来越快。
因为蒸发的加剧和注入水源的减少,昔日咸海内的岛屿也纷纷成为半岛,水域面积也不断减少。
2003年,南咸海分成西两部分;
2009年,东咸海消失;
截至2014年,咸海面积已萎缩了74%,其水量更是减少近85%,根据专家预测,咸海尤其是咸海南部的完全消失,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而乌兹别克斯坦海军,就在咸海的南部。
在咸海迅速萎缩的情况下,乌兹别克斯坦惊喜地发现,此前被误操作沉入海底的战舰,终于得以重见天日;但更“惊喜”的是,没有误操作的乌兹别克斯坦海军却不得不面临着随着海水消失也逐渐被沉入海底的尴尬结局。
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海军,战舰早已成为沙漠中的摆设。咸海枯竭后,土壤迅速沙漠化,每当大风起兮,裹挟着盐分的沙尘就铺天盖地,让尚未经历海浪拍打的乌兹别克斯坦战舰感受到了别样的波涛汹涌。
可以说,大自然才是最可怕的敌人,而咸海的奄奄一息,除了让乌兹别克斯坦成为比蒙古更夸张的笑话,更应该引起我们对自然的敬畏。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