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环境监测人员大比武新在哪?访生态环境部环境监测司副司长海颖|部委司局长访谈

第三届全国环境监测人员大比武新在哪?访生态环境部环境监测司副司长海颖|部委司局长访谈

00:00
11:39

近日,第三届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全国决赛在江苏南通举行。这是时隔五年,再次举行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与前两届相比,本次有何特别之处?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队伍情况如何?如何通过大比武达到锻炼队伍的目的?封面新闻专访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副司长海颖。

海颖表示,本届大比武有来自31个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84名选手。与前两届相比,呈现出比武内容实战化、技术手段现代化、参赛队伍年轻化的特点。

她希望,通过大比武树立更加清晰的导向,让全国监测队伍进一步深刻认识当前生态环境管理的需求在哪里,生态环境监测的重点是什么,需要提升的监测技能有哪些,从而凝聚共识,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海颖表示,通过本次大比武,可以向全社会展示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科技赋能、数智转型的最新面貌,展示生态环境保护队伍爱岗敬业、履职尽责的精神风貌,让更多的人了解监测、走近环保,更多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中来。

第三届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全国决赛。封面新闻记者 代睿 摄影

以下为采访实录

封面新闻:大比武至今为止已办了三届,与前两届相比,这一届有什么特别之处?

海颖:本届大比武,384名来自31个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选手齐聚南通,还有来自香港、澳门生态环境部门的代表现场观摩。与前两届相比,本届项目更多、难度更大、技术更新、导向更鲜明,总体来看,有3个突出特点。

一是比武内容实战化。本届大比武坚持“监测日常工作干什么,大比武就考什么”,紧紧围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美丽中国建设新要求,划分6个赛道、16个细分项目。在保留传统实验分析的基础上,综合比武增设污染源监测、应急监测、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专项比武增设辐射应急监测。比赛项目基本覆盖了当前生态环境监测的重点领域和日常工作中的核心环节,体现鲜明的实战导向,实现比武练兵和日常工作两不误、双促进。

二是技术手段现代化。本届大比武,注重体现新质生产力特别是卫星遥感、无人机等在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展示生态环境监测数智化转型和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建设新成效。比如,综合比武污染源监测组采用VR形式开展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检查,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组采用VR形式开展运维质控;应急监测组使用无人机现场采集水样。决赛现场还设置了监测数智化转型展区和VR操作体验区,欢迎记者朋友观摩体验。

三是参赛队伍年轻化。这届大比武,更多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决赛参赛选手中35周岁以下青年占比近一半,其中最年轻的00后选手仅 23 岁。这些年轻人是我们监测队伍的“生力军”,大比武将促进他们更快更好成长,为支撑美丽中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同时,还有13%的选手来自基层区县监测站,他们长期奋战在污染源监测一线,通过这次大比武,进一步提升技术、增强本领,一定会让我们监测“大厦”的基石越来越坚实。

第三届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全国决赛。封面新闻记者 代睿 摄影

封面新闻:通过本次比武预期达到怎样的目的?

海颖:本届大比武,省级赛持续了4个月,全国决赛是2天。大比武赛事的时长虽然有限,但反响热烈、成效明显、影响深远,对于提升广大生态环境监测人员技术水平、弘扬监测领域工匠精神、打造生态环保铁军发挥着积极作用。从长远看,我们希望能够产生四方面影响。

一是树立导向,比出共识。迈入美丽中国建设新征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要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快建立与美丽中国建设相适应的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大比武,树立更加清晰的导向,让全国监测队伍进一步深刻认识当前生态环境管理的需求在哪里,生态环境监测的重点是什么,需要提升的监测技能有哪些,从而凝聚共识,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二是树立标杆,比出技能。技术过硬是监测人员的立身之本。本届大比武最终参加决赛的选手384人,是从6000多名省级赛选手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而这6000多人也是经过层层筛选、优中选优产生的,他们的背后是被鼓舞、被带动的7万人队伍。我们希望通过大比武,激励更多监测人员“比学赶超”,带动广大监测人员以更高标准保障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特别是带动各地加强县级站能力建设,尽快形成与其职责相匹配的监测力量。

三是树立榜样,比出精神。赛场上,我们看到选手们专心致志、一丝不苟,这其实是众多优秀监测人日常工作状态的缩影。正如全国决赛开幕式先导片所展示的那样,在实战岗位上,他们有的十年甚至数十年如一日埋头苦干,有的不畏艰险、在污染事故现场勇敢逆行……我们希望通过大比武,为更多监测人特别是年轻同志树立榜样,将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铁军精神和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工匠精神不断传承下去。

四是树立形象,比出风貌。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这次大比武,不但提供了展示技能、发现人才的大舞台,也是向全社会讲述“监测故事”“环保故事”的重要窗口。我们希望通过大比武,向全社会展示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科技赋能、数智转型的最新面貌,展示生态环境保护队伍爱岗敬业、履职尽责的精神风貌,让更多的人了解监测、走近环保,更多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中来。

第三届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全国决赛。封面新闻记者 代睿 摄影

封面新闻:目前我国从事生态环境监测的专业技术人员整体情况如何?怎样通过这次大比武加强环境监测队伍的建设?

海颖:我们全国有近7万名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在整个生态环境保护队伍里,是一支非常重要的技术支撑力量。

总体说来,国家层面、省级站和驻市监测机构的监测能力比较强,有的地方监测能力特别是县级监测能力比较薄弱。

所以在这次大比武中,我们设置了污染源监测项目,专门要求各省级代表队必须有来自区县级监测站的人员参赛。就是希望通过这次大比武,明确导向,引导各省生态环境部门加强基层监测站的能力建设,尽快形成与其职责相匹配的监测能力。

封面新闻:我们注意到,除了水、气、土等传统重点监测内容以外,近年来,生态环境部门还增加了温室气体监测、新污染物监测等新领域,请问目前新领域监测进展情况如何,如何培养新领域监测的专业技术人才?

海颖:新污染物其实不是单一的一种物质,《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中提及的新污染物主要包括微塑料和国际公约管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等多种物质。

此次大比武综合比武实验室分析组中的有机氯农药,就是纳入斯德哥尔摩公约管控的一种新污染物,因为需要用到大型分析仪器设备,不便在决赛现场进行,所以比武是以“前置项目”的形式提前在实验室开展的,结果计入决赛总成绩。

我部高度重视新污染物管控工作,但新污染物监测还属于前沿领域,监测标准体系也尚不完备,有的监测标准还处于空白。为了支撑管理需要,我部自2021年组织开展新污染物试点监测,至2024年,试点范围已拓展至全国各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主要监测涉新污染物工业企业排放的污染源和周边环境介质中的新污染物。通过印发监测方案、举办分析技术培训班、组织开展新污染物监测方法研究和编制监测作业指导书等方式,促进地方新污染物监测能力提升。同时印发《新污染物生态环境监测标准体系表》,加快开展新污染物监测标准制修订工作。

碳监测也是一项新的监测业务,为了支撑双碳战略管理需要,自2021年起,聚焦重点行业、城市和区域开展碳监测评估试点和深化试点工作。重点行业方面,通过试点工作初步认为火电等个别重点行业的在线监测法在我国推广具有可行性,能够较好应用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碳足迹等工作中。城市层面,选取了4个省和12个城市开展试点,积极探索通过实测法校核城市和省级温室气体排放水平的技术路线。区域层面,主要开展了陆地和海洋背景站温室气体监测,并通过卫星遥感对重点关注区甲烷泄漏排放源和生态系统碳汇等进行监测。试点开展以来,已初步形成覆盖主要技术环节的碳监测评估技术体系,为指导企业和城市开展试点监测提供有力支撑。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