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初次见到陈颖,是在一个斜阳的午后,阳光从雪松撑起的大伞顶上洒落下来,映衬在她的白大褂上。她,一头齐耳短发,五官端庄大方,言谈慢条斯理,举止温文尔雅,与儿时心里的医生画像极度匹配。除了病人,陈颖每天与各种指标、数据打交道,在她眼里这是一片隐秘的森林,激素、尿酸、血糖、血脂就像风、雷、雨、火。即便如此,陈颖也忽略不了一个事实,绝大多数的病人比自己大20岁以上。这让人不禁好奇,一个80后如何跨越代沟,与60后、50后交朋友?她又是如何跟叔儿、婶们沟通的?
【陈颖】这个大叔,他本身是大学教授,来了以后,对我们不信任,不理解。“为什么给我打胰岛素?我不能打胰岛素,你们肯定是治错了!”在查房的时候,我就跟学生和其他的医生来讲,为什么这个病人需要用胰岛素,糖化怎么样,胰岛功能怎么样,糖毒性的影响,泡到糖水里,胰岛功能就逐渐地萎缩了,把这个机制给学生讲也是给他讲。他听到还有希望、还能挽救,自己也非常高兴。在这种心理暗示,再加上饮食、药物三重合力下,这个老师恢复地很好, 对我们非常认可,反复到门诊去感谢我。所以对于不同的病人,你要针对他的焦虑点。很多时候源于对疾病的恐惧,你跟他讲清楚以后,他的心理负担一解除,他自己恢复得就很快,也能信任你,跟你有一个良好的沟通。
【旁白】代谢病,简单的三个字却包罗万象,涉及心内科、内分泌科、肾脏科、骨科、肿瘤科、老年科等等,是典型的跨界学科。要想当好这个跨界医生,身上得具备两种特质:学习能力和探究欲。陈颖当初选择学科时,就是遵从了自己的好奇心。
【陈颖】激素对人体的影响课本上讲了很多,包括生理、生化的。就感觉这么一点点小的物质,它就能影响全身,包括我们的生长发育、机体的内环境啊,就觉得非常地奇妙。你看着激素的箭头非常多,怎么能从中间,就像福尔摩斯一样,来一层一层地分析,到底是哪一个激素,它确定出了问题,其它激素都是辅助它的,有点剥丝抽茧,最终寻到这个根源,这种非常奇妙的探案的感觉。
【旁白】虽然圆了自己的心愿,但这一脚踏进来,却没有了小鹿乱撞的轻快。在我国,高血压人群有2.45亿、血脂异常患者4亿、糖尿病患者超过1.3亿。陈颖收治的大多是三高、四高、甚至是五高共存的病人,集合了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痛风和肥胖于一身。对于他们的诊治,陈颖更像是一个拆弹专家,在一团乱麻中,找到引信。
【陈颖】病人对医生而言,是医生动力的源泉。尤其是内分泌科,很多时候,病人不是只长这个病,他很多都是相互影响,相互矛盾的,凑在一个人身上。一边是出血,一边是梗塞,你夹在中间,到底治疗出血还是梗塞,这些都是两难的选择。怎么能把疾病层层地分析清楚,病人他最终的病因是什么,他到底属于哪种疾病,这个时候特别考验大夫的功力。
【旁白】医生面临的挑战绝不仅仅是疾病,因为疾病的载体是人。陈颖的另外一个战场是病人的固有观念,碰到“七天无理由”治愈的病人,陈颖也会绷不住。
【陈颖】为什么五天没治好,然后我手脚麻没改善,因为神经病变的改善,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他能改善就很不错了,他的改善需要时间,也可能会持续进展。但是病人他完全不听,完全不理解你,他的诉求就一个,我来了这几天,花了钱住了院,我就要好。这个目的是不切实际的,我说如果那样,人就没有生老病死了,医生不是神仙。对于医生来说,很挫败,完全听不进医生说什么。
【旁白】在陈颖诊治的患者当中,还有一群“非药物不合作”的病人。很难脑补这样一位温婉儒雅的女医生如何“镇住”他们,更难以想象仅凭一张嘴皮子如何治愈疾病。陈颖的方法是,用魔法打败魔法。
【陈颖】我家里老人都活得很长寿,我还整天跳舞,我也没有不舒服,我不要吃药。为什么要吃药啊?我说你将来可能…那是将来,我相信我肯定没问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是生活方式,那首先能戒烟、他能清淡饮食、能把盐降下来,我看看到前期生活方式的干预可以试三个月,他还是非常有毅力的,经过饮食、运动干预以后呢,他整个生活状态啊、指标啊恢复得不错。所以医学不是非黑即白的,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他很多时候都是在一个灰色地带。医生有的时候希望,我给你的治疗方案你要接受,但是病人的背景是多元的。这两个碰撞必然是,病人以他的方式来接受你的医嘱,而不是完全按照你的方案来,作为医生第一要通过的就是这一关,不要觉得病人一定要听你的,跟你的想法是一致的。你的方案和病人相契合,他能接受、他能遵循,才是最好的。
【旁白】疾病和年龄总是一唱一和。随着理解力的下降,病人手里的病例就像一本天书。很多时候,做了半天检查也摸不着头脑:为啥要做?做了治啥?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陈颖的病患话术包。
【陈颖】听不懂你说这些专业的,什么胰岛素、血糖啊。比如说,胰岛素和血糖,就像一把钥匙配一把锁,现在是锁锈了,我们尽量把它擦一擦、晾一晾,让它能用,他就能理解。还有你不如说心超瓣膜反流,你就说就像房子这个门,用了十几年了,有点关得不是很严了,有点漏。再一个为什么要做这个心超,你告诉他,心脏就像一个房子,做心超是看房子的结构怎么样,管道通不通畅,要看造影,做心电图是看线路怎么样,是看不同的东西。
【旁白】听到这里,很多人会说:这么给病人看病是在作秀,哪有这么多精力、花这么多心思在这上头?陈颖却有自己的理解,这些“绣花功夫”恰恰是治病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只想做一个开刀匠,是不能成为一名医生的。耐心细致的沟通的确很费大夫,一天下来,陈颖常常处于“宕机”状态,回到家里最好的打开方式是静默。
【陈颖】你可能很多的精力是在病人身上,关注到家人就少。陪伴他们或者是关心啊确实不够。对家人比较愧疚。因为可能照顾他们的时间比较有限。回家的时候就很难再去跟家人说话了,有的时候就一句话也不想再说了,就想默默地静一会儿,补充一下能量。
【旁白】沉默是金,因为安静下来的时间才属于自己,而这样的时间却何其宝贵。
【陈颖】医生是一个很辛苦的职业,有时候没有节假日啊,并且除了临床还有科研的压力、教学的压力,每天24小时都感觉不够用,持续地、终生地学习。
【旁白】对陈颖来说,这又是一个很快乐的职业,她时常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和信任。很多出院的老病人回过头拖家带口来挂陈颖的号。
【陈颖】有夫妻的、还有母女的,就是一块来。带着老人,她也是糖尿病,老人也是糖尿病。她自己非常地获益,她说终于啊,我这个疾病,不光是找到根儿了,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再也不用打这么多胰岛素了,然后我一定要让我爸爸来,因为我爸爸血糖也很高,也是打那么多胰岛素效果不好,所以她又动员她爸爸住院。所以给他们两个人同时调整了方案。上个周,还过来,正好我又给她调整了一下,药物都可以减量了,因为体重下来了,他敏感性好了,不用这么多药了。原来都动不了,上个楼都喘,现在出去爬山、旅游都没问题,体力非常好。生活质量好了。
【旁白】小说里“过命的交情”,在现实世界里每天都在上演。然而,与小说相悖的是,越亲近的朋友,越不想再有下文。病人、医生,一对天然的矛盾体,离别时晴空万里,相见时亦是沧桑。见与不见之间,流淌着人与人最真挚的情感。
【陈颖】我觉得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温暖度上,这个职业是非常好的。能帮助到别人才是医生最大的快乐。也希望咱们叫朋友医生吧,和病人之间能够有心灵的交流,应该说治病更是治心。回到我们这个主题,温暖大家也好,温暖我们自己,相互成就,相互关爱,才能成就好的医生。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