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访谈|亿翰智库董事何璐:产业园区正回归“服务”本质,须坚持长期主义“滴灌”思维

深度访谈|亿翰智库董事何璐:产业园区正回归“服务”本质,须坚持长期主义“滴灌”思维

00:00
08:05

园区是技术、资金、人才等各类要素的集聚地,近年来,作为重要的经济载体,各类园区越来越彰显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对外开放等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在成都,已经培育形成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2个万亿级,以及1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助推全市经济总量突破2.2万亿元。

发展产业,为何要紧盯园区?在新的历史机遇期,园区,又如何进一步承载高质量的发展?未来,园区发展还有哪些趋势?为了解这些问题,红星新闻记者专访了亿翰智库董事、副总裁何璐。他认为,园区开发运营正在回归产业服务本质,“随着产业园区行业走向成熟,过去的房地产开发模式正在逐渐淡出,取而代之的是回归产业本质的共识。无论是政府、园区运营商还是产业服务商,都有了更强的产业发展与服务意识。”

天府软件园 资料图

从“增量”迈向“存量”

园区正在回归产业服务本质

“园区,是城市发展产业的关键因素。城市希望将产业集链成群,园区正是起到了枢纽连接,以及将同类产业及产业链上下游进行聚合的作用。”何璐说,从企业的总部办公、研发中试、生产到运输物流等环节,园区能够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及各种类型的载体经营空间。

除了物理空间的聚合以外,何璐还提到了一个关键词——生态服务。当下,摆脱“载体供应商”的刻板印象,向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已成为园区发展的新趋势。

在他看来,园区市场正从“增量”迈向“存量”,因此,“开发-销售-再开发”的“地产”模式不可持续,更重要的是品牌、管理、资源和生态网络等要素的较量。而在过去,不少传统园区建设发展都存在着不足。

“比如,传统园区本身在选址规划、功能定位方面存在误区。或者,本身建设的载体并不符合企业的需求。”何璐提到,以生物医药类园区为例,“不少中小型企业是没有能力自建大型实验室或装置平台的,因此,园区本身就要为企业配置公共的服务平台,比如动物实验中心、生物医药检验检测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等。”

而随着产业园区行业走向成熟,园区的“服务”功能正在日渐凸显。目前,无论是政府、产业园区运营商还是服务商,都有了更强的产业发展与服务意识,既做产业落地的招引者,也做产业发展的推动者。

何璐认为,园区需要从建设起,就需要根据园区发展功能需求、产业链发展需求和专业载体需求开始规划公共的服务功能,“必须要摒弃过去的‘房地产’思维,坚持长期主义,坚持“滴灌”思维,做好产业培育和产业生态体系构建,让园区回归产业服务本质。”

“‘滴灌’最早来源于农业技术,能使种植密度提升30%,产量提升30%,水的利用率可以达到95%。”何璐解释,园区发展的“滴灌”模式,是一种没有杠杆,没有红利之下的企业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园区需要挖掘深度结构性机会,让中小企业花同样的钱享受更好的服务,将资源用在‘刀刃’上。同时,园区还需要进行专业和资源的深耕,为企业提供系统性的业务与产品。”

何璐

持续打磨产业运营能力

帮助企业探索发展转型

随着产业的发展,园区之间的竞争不再局限于传统企业间的直接竞争,以及单纯的“区位”“交通”等要素间的比拼,而是更全面、更深层次模式之间的竞争。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在经济转型和升级调整的阶段,入驻园区,也不再是为了单纯的扩张和资产购入,重点是业务的持续转型升级,以及探索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也意味着,企业将会考虑,从政府部门到园区的运营方,是否能够真的在企业的业务转型上给予帮助,而不仅仅停留在浅层的空间租售服务上。”

何璐认为,“一方面,园区一定要与城市发展的脉络同频共振,构筑园区的发展‘基底’;另一方面,园区要把握好定位,将自身真正融入产业链,通过做好产业生态的精准运营,成为帮助企业成长的一环,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在精准运营上,园区还需要更加注重产业的集聚效应和产业链的完善,努力提升园区内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满足产业发展所需的高质量科研资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推动产业创新、以及聚焦企业所需的公共服务建设。

他提到,目前,国内做的最好的一批园区集中在长三角地区,例如张江科学城、上海临港新片区、苏州工业园等。

此类成功案例的背后,园区的“长期主义”规划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何璐表示,“比如,在园区建设之初就引进优势的科研资源,为企业形成优质的产学研配套。再比如,除了园区本身的‘硬核’服务以外,还增添了更多‘软性’文化——在园区中,将生态产业与办公居住融为一体,满足了外企对生产生活的环境要求。”

这些园区,除了提供办公空间和政策、商务环境以外,还进行园区文化培育,增加园区对产业项目、人才资源的吸引力,促进企业之间的开放合作。

发展新兴产业,也重塑传统产业

如今,成都已培育形成了2个万亿级、1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就在上月底,国务院批复同意成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给予了成都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三中心一基地”的核心功能定位。

在何璐看来,发展高质量产业园区,成都自有亮点,“成都拥有省会城市的区位交通、要素富集、产业吸附等优势,还有多重叠加的国家战略机遇。同时,在国内的产业链重构热潮中,成都也承接了大量具有高新技术的产业集群,具有技术领域的先发优势。”

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园区又该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核心就是寻求最大公约数。”何璐提到,一方面,园区需要考虑自身的资源禀赋和能力,“另一方面,行业的发展趋势是否有前景,产业的发展与城市诉求能否匹配?这些问题的回答,描摹出了园区的发展范围。”

他也提到,对于城市而言,在打造战略性产业的同时,不要忘记发展基础性的优势产业,“园区,并不局限于以新能源、装备制造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传统的基础产业,也能够在园区内焕新升级,而这就需要我们用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和思维去帮助重塑。这些不起眼的传统产业,往往能够为城市带来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