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打野猪,这里替野猪说几句

都在打野猪,这里替野猪说几句

00:00
22:03

图 | 肖琴

文 | 犬君

本文由作者参加九派新闻“九派圆桌”《野猪下山》直播讨论时的发言整理而成,发布前经作者审阅。

野猪是个杂食动物,啥都吃,破坏庄稼问题确实严重

野猪这种动物非常有趣,它们是机会主义的杂食者,会抓住任何可以吃的东西,什么都能吃,它们的头部特别大,拥有非常强壮的下颚。它们的觅食方式是挖土,喜欢用嘴在地上拱来拱去,挖出一个又一个坑,然后在土中寻找食物,特别喜欢吃植物的块根、块茎、球茎,也会吃挖出来的昆虫,如果能找到一些小动物,比如兔子窝或者其它小动物窝里幼崽,也会吃,还有蜥蜴,以及取食一些动物的尸体。

对农业的主要影响在于它们喜欢挖土,一片农田种好了,野猪进去一通乱拱,原先种好的植物就被挖出来了,种好的菜也被挖出来,不少农作物也会被野猪直接吃掉。如果它们原本的生态系统无法提供足够的食物,就会进入人为环境。

野猪在美国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但情况与中国有所不同。在美国,野猪并非本土物种,而是彻底的入侵物种。美国对待野猪的方式是彻底根除,即全面消除,这与中国的情况不同。在中国,野猪是本土物种,在生态系统和食物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可能简单地全部清除。

美国本土原本是没有野猪的,经过漫长的冰川期,许多物种都已灭绝,现在美国野外的野猪,一部分是逃逸后野化的家猪,另一部分是出于娱乐狩猎目的引入后繁殖的野猪。第三部分则是野化的家猪与野猪杂交的后代。

无论如何,它们都被统称为野猪。美国农业部的建议是,一网打尽。他们会设置大型陷阱,比如直径超过七八米的大笼子,在里面放置玉米或其他植物作为诱饵。当一大群野猪全家老小都进去吃的时候,一个巨大的笼子会突然落下,将几十头野猪一网打尽,消灭整群野猪。美国中西部和南部的野猪问题比较严重,而东北部则几乎没有。

在美国南部和中西部,每个州的经济产业都有所不同。我前段时间刚从爱达荷州出差回来,那里遍地都是土豆田。试想一下,如果野猪泛滥,那可真是个大问题。而在农业占比不那么高的地区,野猪问题相对来说就小一些。

美国也有专门处理这类问题的机构,不仅针对野猪,还包括其他一些野生动物问题,无论是本土物种还是外来入侵物种。比如,美国东部白尾鹿的问题就非常严重,因为缺少顶级捕食者。白尾鹿的天敌原本是狼,但由于长时间以来的捕猎,狼的数量大幅减少,导致白尾鹿数量激增。这些白尾鹿会吃掉很多本土植物和小树苗,导致森林中只剩下老树,新的树苗都被白尾鹿吃光了。像亚洲鲤鱼这样的入侵物种,由于在本土缺乏天敌,也造成了严重的问题。

野猪变多,不一定是生得多,可能是栖息地破碎了

每个国家都面临着入侵物种或有害物种爆发的问题,关于物种爆发的原因,其中一类是top down,即从上往下的影响,顶级捕食者对猎物的影响。野猪在食物链中是消费者,但并非顶级消费者。

不同地区的野猪体型也不尽相同。在西方神话中,有许多大英雄被野猪击败的故事。欧洲野猪的体重一般在150斤到200斤左右,很少超过200斤。地中海地区的野猪体重通常在100斤左右,这里指的是雄性,雌性的体型会更小。而在东亚,尤其是东北亚,野猪的体型可以达到300斤到600斤,非常大。它们的天敌也不同。比如在欧洲,体型较小的野猪的主要天敌是狼,因为体型较小,狼可以捕食成年野猪。

在东北亚,例如中国东北地区的野猪体型庞大,中型的猫科动物或一些犬科动物是无法捕猎它们的。成年大型野猪除了人类之外,唯一的天敌就是东北虎。中型的猫科动物比如欧亚猞猁、丛林猫,金钱豹等可以捕捉野猪的幼崽。

这些捕食者形成了一种自上而下的影响:如果捕食者数量减少,它们所能吃掉的猎物数量就会减少。

一类是自下而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食物上。野猪也需要食物,只有充足的食物才能维持大的种群。如果生态环境良好,它们的栖息地足够大,植物足够多,它们的数量就会不断增加,这就是自下而上的影响。

中国野猪的问题实际上是比较微妙的,不同地方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如果野外环境恶化,或者栖息地破碎,食物不足,野猪也会被迫进入人类环境,与人类产生更多的冲突。

关于栖息地的问题,分为两类:一类是栖息地减少或栖息地退化,比如野猪生活在一片树林中,如果树林面积缩小,就被称为栖息地减少或栖息地退化。另一类是栖息地破碎,可能总体面积没有减少太多,但比如一个地方被纵横交错的小路分割,将一片完整的大树林切成很多小块,这就叫栖息地破碎。这些因素可能是导致野猪进入人为环境的原因之一。

比如,一片树林里原本有很多野猪,但如果这片完整的树林被分割,其中一部分被开发,道路将大树林切碎,它就变成了很多小块的树林。每一片小树林里的食物都不足以支撑一个完整的野猪群生活,当某块小树林里的食物不足时,野猪群就会去觅食。它们可能不得不从这一个小树林迁徙到另一个小树林。在这个过程中,它们可能会迷路,一不小心就走进了人类的生活环境。

另外,如果这片树林面积缩小,食物变得不足,野猪也可能外出寻找新的食物来源。即使生态环境本身是完整的、健康的,但由于野猪数量的不断增长,如果没有天敌或其他物种来控制它们的数量,野猪的数量可能会超过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限度,它们也不得不向外扩张去寻找食物。

这些复杂的原因,可能因地而异,可能是单一因素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躺在水里的野猪。图/CFP

野猪并不是捕食者,它们不会主动寻找人类作为食物

当我们谈论野猪时,这个概念是有些模糊的,因为“野猪”只是一个俗称。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野猪和家猪实际上属于同一个物种。家猪是野猪经过人工驯化后的后代,可以看作是野猪的一个亚种。它们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

我们常说“就算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但现在很多人可能吃过猪肉,却没见过猪跑。我觉得大多数人还是能够认出猪来的,至少在书籍或者卡通车上看到过猪的形象。

当然,野猪作为野生动物,它的特点是它长得像猪。野猪和家猪本质上是一个物种,但野猪是较为原始的物种,没有经过驯化。野猪的头部比例较大,身体的主要重量集中在前半部分,头部加上肩膀,前半身可能占到整个身体重量的70%,而后半身只占30%。野猪拥有强壮的颈部和肩部,能够不断地挖掘土壤,从地里翻出食物。

而家猪经过人工驯化后,虽然也喜欢掘土,但已经没有了野猪那种明显的特化现象。家猪的体重主要集中在后半部分,即身体后腿部位肉比较多,后半身的重量可能占到70%,头部和前腿的重量加起来可能只有30%,两种猪的身体比例是不同的。如果你看到一只看起来像猪,但头部大而身体小的动物,那基本上就是野猪了。

我们见到的猪肉,都来自于年纪较小的未成年猪。野外,猪的自然寿命可以达到13年以上,有些甚至能活到20年。当然,野猪在野外的生活条件相对艰苦,一般活不到那么长,但活十二三年还是比较常见的。相比之下,家养的猪往往没有机会长到成年,就被送往屠宰场了。

无论是野猪还是家猪,它们都有终身生长的獠牙,但家养的猪常常在养殖过程中会被阉割,而且为了便于管理,养殖户往往会剪掉它们的獠牙,这使得家养的猪看起来比较温和、肥胖,白白胖胖的。但如果这些家养的猪进入野外,并且有足够长的时间,这些原本白白胖胖的猪会变得脏兮兮,它们的毛发会变长,原先被剪断的獠牙也会重新长出来,看起来就会和野猪越来越相似。

野猪并不是捕食者,它们不会主动寻找人类作为食物。在自然界中,野猪更多是扮演着被捕食者的角色。野猪倾向于避开人类,它们本质上是相当胆小的动物,从小到大一直被各种中型猫科动物或狼等捕食者追逐,只有那些能够逃脱捕食者追捕的野猪才能生存下来。在野猪的天性中,它们的本能是逃跑而非战斗。所以,如果你能与野猪保持安全距离,它们通常不会主动攻击人类。野猪只有在感到威胁,觉得自己无法逃脱时,它才会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国内有不少关于野猪攻击人类的新闻,但这些情况通常是因为人类先攻击或挑衅了野猪,导致它们进行反击。例如,有报道说村民围攻野猪,结果被反击造成伤亡。这些事件往往是由于人类主动攻击野猪,才引发了它们的防御行为,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如果野猪无意中闯入人类环境,比如之前提到的香港野猪闯入奶茶店的事件,它们通常只是匆匆穿过,可能会撞倒一些桌椅,但不会把整个奶茶店全拆了。

野猪跑50米只要4.5秒,人类赤手空拳打它几无胜算

游戏《怪物猎人》里面就有野猪,视觉效果是根据现实中的野猪设计的,不同地方的野猪外观也有所不同。中国东北部的野猪体型较大,约200斤,它的奔跑速度可以达到40千米每小时,大约11.1米每秒。一只野猪跑50米只需要4到5秒的时间。回想一下你们在初中、高中时跑50米用了多长时间?试想一只以每秒11.1米的速度向你冲过来的200斤重的野猪,如果它用头拱你一下,或者从下往上一挑,那冲击力的感觉,虽然比起水泥车还是要差一些,但比起电动车来说,我觉得还是要强不少。

野猪的战斗力还是挺强的,赤手空拳面对野猪,我们基本上是没有胜算的,主要还是要保持距离。面对野生动物有两个原则:一是保持安全距离,不要去主动靠近它。二是避免直接投喂。

如果你很喜欢野生动物,可以采取一些间接投喂的方式,比如挂捕鸟器之类的。这样做是为了避免让野生动物觉得食物是从人类这里来的。还可以偷偷摸摸地设置一些食物点。但不要让野生动物觉得靠近人类就能找到吃的,因为一旦野生动物习惯从人类这里获得食物,就会把人类和食物联系在一起。这会增加野生动物进入人类生活环境的可能性,增加人与动物之间的接触和冲突。

需要提醒的是,网络上很多视频,博主会展示一些可爱的动物,好可爱的小狮子,好可爱的小老虎,或者去投喂野生动物之类的场景,这些内容将动物萌化和拟人化,是一种危险且不科学的趋势。这可能会导致观众产生误解,认为所有动物都是无害的,虽然能吸引流量,但留下的潜在威胁和后续问题却留给了当地居民。这种追求流量而忽视后果的行为,我是相当反感的。

捕猎野猪前,至少要调研该地区的种群数量以及天敌情况

美国针对个别物种爆发,比如白尾鹿泛滥问题,是允许捕杀的,但这种捕杀需要在监管之下进行,捕杀的数量是有限制的。对于捕杀地点、允许使用的捕杀工具以及捕猎时间都有明确的规定。你需要办理狩猎证。拿到狩猎证后,一年内可以捕杀一只成年的白尾鹿。捕杀后,你需要到当地的有关部门,比如警察局,报备你所杀死的鹿。通过这种有限度的、有管控的捕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动物的数量。

在美国,数量众多的加拿大鹅被视为一种野生动物资源,宾夕法尼亚州的狩猎规定可能允许每天捕杀15只左右,具体数字可能有所变动。对于一些物种,比如白尾鹿,规定可能允许每年在特定时间捕杀一只成年个体。对于黑熊,数量限制也类似,通常也是每年一只。这些规定对每个物种的捕杀数量、时间和地点都有明确限制。即使是钓鱼,也有详细的规章制度,比如每种鱼每天能钓多少条,以及多大的尺寸才能带走。

关于猎捕野猪的手段,要考虑的问题很多,比如捕猎过程中使用陷阱,还需要考虑到是否会误伤其他动物。如果不小心伤害到了像雪豹这样的中型猫科动物,或者其他珍稀动物,那可就得不偿失了。这些中型的猫科动物在它们的一生中能够吃掉的野猪数量,可能比一个人类捕猎所能捕杀的野猪数量还要多。

美国的枪支比较普及,包括许多农场主也有自己的猎枪,这些被捕获的野生动物理论上是可以食用的,但野生动物的肉质通常并不可口。我们平时在市场买到的猪肉,是几千年来人类驯化的结果,是经过一代代人工选择,肉质更加鲜美。养殖的猪在养殖过程中也会进行阉割,以减少腥味和膻味。而野猪没有经过阉割,作为野生动物,体内激素水平较高,腥膻味较重,运动量大,肉质较粗、较硬。野猪没有经过检疫,可能携带细菌、病毒,甚至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携带一些人畜共患疾病。

国内已有猎人进山捕猎野猪,在我看来,一个地方的野猪捕猎,最好还是先进行一番调研,对当地野猪的种群数量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调研一下该地区是否存在野猪的自然天敌,以及是否存在那些需要保护的濒危物种。

如果当地只有少数地区的野猪偶尔进入人工环境并破坏农田,其实不必采取大规模的捕杀行动。只需在这些特定区域设置一些陷阱,或者建立一些防护设施,或者将这些少数进入人类生活环境的野猪捕捉起来就可以了。

澳大利亚有一种叫做袋狼的动物,它长得很像狼,但它的肚子上有育儿袋。100多年前,澳大利亚曾因为袋狼捕杀家畜而进行悬赏捕杀,这个悬赏持续了很长时间。等到有人意识到袋狼已经很少见时,袋狼的数量已经非常少了。然而澳大利亚的捕杀令还在继续。因此,捕杀决策的制定需要有准确的数据支持,否则很可能导致过度捕杀。

两只野猪。图/CFP

野猪在法律上不被保护,但在生态上具有重要地位

从法律层面来看,如果野猪从受保护物种名单中移除,那它就不再受到法律的保护。这样一来,捕杀野猪可能就不再违法。但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野猪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一个消费者,实际上也承担了一部分分解者的功能。

比如说,野猪喜欢拆食腐木中的昆虫,如天牛、丁虫的幼虫,还有金龟子的幼虫等。它们会将腐木拆碎,吃掉里面的虫子,这过程中实际上起到了一个促进腐木分解的作用。与此同时,野猪也会吃一些动物尸体、腐烂的植物组织等,这些也是分解者的功能。

野猪在食物链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它的存在对于更大的中型到大型的猫科动物非常重要,比如老虎、雪豹等,野猪也是它们重要的食物来源,尤其是小野猪。因此,即便法律上不再保护野猪,我们也不能肆意捕杀,最好能在生态系统中保持一个健康的种群数量,让它自然地循环,不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在城市不妨种植本土物种作为野生动物的庇护所和“卫星栖息地”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大家都希望自己周围能有更多的野生动物,更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但对于体型不同、危险程度不一的动物,大家的态度也各不相同。

在美国东部,尤其是东北部,有一些体型较小的野生动物,如东部灰松鼠、花栗鼠、棉尾兔,还有鼹鼠等。这些小动物要么对人没有危害,要么造成的危害微乎其微。像这些动物,人们通常不介意它们在自己家附近出没。比如松鼠,它们最大的破坏可能就是翻垃圾袋,把垃圾翻出来。这个问题通常只需要在垃圾桶上加个盖子就能解决。

所以,对于这些体型小、危害不大的动物,人们更倾向于与它们和谐共处。但是,当动物的体型增大、危险性上升时,情况就不同了。比如一些中小型动物,如浣熊,它们体型增大后,可能造成的破坏也会增大,如果浣熊闯入房屋,浣熊进来会在屋子上面、里面打洞,拆家筑巢,或者河狸啃倒大树,砸坏了人的财产,这时人们的态度就会发生变化。人们通常会倾向于联系Pest control company ,将这些动物移走。在特定的地点,比如幼儿园、儿童教育机构附近,如果看到狐狸、郊狼之类的动物,我们也倾向于驱逐,让它们离开。

就拿2019年发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的一个例子来说,当地原本没有黑熊,但有一只黑熊从北边一路往南跑到了城市里。这只黑熊是在中午被人发现的,到了下午就被送走了。为了捕捉这只黑熊,出动了一堆直升机,最终成功将它移走。

在人和动物的关系上,我们还是要以人为本,在不危害到人类安全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可以与它们共享环境,也乐于看到身边有其他的小动物。但是,一旦这些动物会对人类造成威胁,我们最好还是与它们保持适当的距离。

我们在做城市规划时,不妨也考虑野生动物。我们一直推荐种植本土物种,尤其是那些能为本土生物提供食物的物种。如果你来美国旅游,你会发现到处都是松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行道树的种植中,经常会选择一些本土物种,如橡树等,它们能为野生动物提供大量食物。

这些本土物种能成为野生动物的庇护所和卫星栖息地。所谓卫星栖息地,是指一个物种不需要在一个完整的森林中生存,它们可能在这个公园里有一部分分布,在那个公园里有一部分分布。这些分布点虽然不是直接连接的,但动物们可以在其间迁徙,从而增加生物多样性,吸引更多的本土鸟类和昆虫,比如蝴蝶,同时也为松鼠等小动物提供食物。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