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失温”:曾有24度时75名马拉松选手失温,温度剧变是关键,夏天也可能失温

专家谈“失温”:曾有24度时75名马拉松选手失温,温度剧变是关键,夏天也可能失温

00:00
10:31

据西安市鄠邑区应急管理局发布的情况通报,10月19日下午,有4人被困秦岭冰晶顶。经全力搜救,2人安全下山,另外2人被发现时因失温已无生命体征。

冰晶顶被困人员救援情况通报。图/西安市鄠邑区应急管理局

实际上,近年因失温遇难的事件并不少。5个月前,一名女子与朋友走武功山“反穿”路线,上山后出现失温状况。随后,有救援队伍和医生上山施救,该女子被多人抬下山送医,最终因医治无效不幸离世。

2021年5月,甘肃一山地马拉松越野赛遭遇极端天气,21名参赛人员因失温遇难。据当时出现失温症状的参赛者介绍,遭遇极端天气时,身上因为运动还比较热。等到身体不适的时候,已经出现了手脚冰凉、麻木甚至意识模糊。这个过程非常快,一位参赛者表示,他从手脚麻木到失去意识,只用了4分钟时间。

什么是失温,什么状况会导致失温,只有天气严寒才会失温吗,又该如何预防?九派新闻就上述问题咨询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邓彬教授。

对话邓彬。

【1】环境剧变是出现失温的常见原因,夏天也可能会失温

九派新闻:什么是失温?

邓彬:实际上,失温是一种常见的寒冷伤害。准确来说,失温是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体温下降,进一步刺激机体,并产生寒颤、意识丧失、心肺功能衰竭等一系列症状,甚至最终造成呼吸骤停以至死亡的病症。

这里的核心体温指的并不是体表温度,核心体温在医学上的概念是人体内部核心组织和器官的温度,包括心脏、肺部、大脑等器官的温度。

在日常生活中,寒冷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人体面对寒冷是有调节机制的,它依靠大脑里一个名为下丘脑的部位。下丘脑属于体温调节的中枢,遇到寒冷的刺激时,机体会通过下丘脑使得肾上腺的交感神经兴奋,从而促使肌肉和体表血管收缩,最终产生足够的热量,并抑制汗腺分泌来维持体温。但是温度一旦骤降,下丘脑调节出现障碍,核心体温便会快速下降,以至于产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反应,包括心脏、肺部、大脑等核心器官受损。

九派新闻:什么状况会导致失温?

邓彬:失温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快速地失温,第二种是缓慢地失温。

环境温度剧烈变化会导致快速失温。最常见的例子是,一个人突然掉进寒冷的湖里会导致人体核心温度快速下降;其次在一些常见的户外运动中,例如马拉松比赛,人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的天气下也会导致快速失温。

缓慢失温的原因可能是空气对流过快。例如在国外的一场马拉松比赛中,当时环境温度高达24℃,但有75名参赛者出现失温的症状。这有可能是因为一些人事先没有补充食物及能量,导致其产生的热量更少,加之长时间慢跑后出汗也会导致体温下降;另一种可能的情况是,跑马拉松时风速较快,空气对流比较快,导致缓慢失温。

很多人会把失温与极低的气温关联在一起,认为两者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实际上,环境温度的剧变才是最常见的原因。失温不一定只在特别寒冷的季节或地方才会出现,即使在夏天也有可能出现失温的情况。因为失温不仅跟环境温度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也与人体大量出汗以及空气的对流、辐射,导致人体热量大量、快速流失有一定的关系。

【2】保温、回温是救治过程的核心,中重度失温患者应避免复温过于猛烈

九派新闻:失温有何症状?

邓彬:失温准确来说是核心体温快速下降到35℃以下,并使得机体无法正常运转。即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无法代偿的情况下,机体会失代偿,从而出现一系列相应的症状。

轻度失温的患者人体会出现寒战、双手麻木、无法完成复杂动作,可能会出现头痛、呼吸变快、血压上升等症状。

而当体温进一步下降到28℃至32℃时,也就是中度失温,肌肉不协调更明显,人的行动更迟缓、困难,伴有步伐不稳、方向感混乱。

当出现重度失温,也就是体温低于28℃后,肌肉颤抖通常已停止,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心脏功能,引起心律失常等一系列并发症,有的病人还会出现昏迷、恶性心律失常、心搏骤停、猝死。

九派新闻:如何辨别失温?

邓彬: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触摸病人的几个重要部位来测量体温,如颈部、颌面部、额部、腹股沟等,发现这几个部位的体温非常低、没有太多热感,并且病人的意识开始逐步淡漠,出现肢体严重寒颤的情况,往往是失温的早期表现。

九派新闻:失温该如何救治?

邓彬:由于失温多发生于突发的低温、强雨雪等恶劣天气,因此保温、回温是整个救治过程的核心。

对于轻度失温的患者,最好立即脱离失温的场所,寻找一个温暖避风的环境进行休息。如果身上出了大量的汗,并且衣服已经湿了,要迅速换掉湿透的衣服、增强保暖。同时通过进食碳水化合物等食物来补充热量,有条件的也可以生火或用保温毯加热。

对于中度失温的患者,由于身体已经严重脱水,如果通过热水袋、烤火等其他方式给病人的肢体或大动脉进行快速复温,复温过于猛烈,有可能会导致血管快速扩张,出现低血压甚至休克等症状。一定要用缓慢复温的方式来帮助患者复温,如铺地垫、脱离寒冷的环境,用衣物、睡袋或急救保温毯包裹、紧贴皮肤。

对于严重失温的患者,往往需要通过静脉输注一些温度较高的生理盐水等液体,以达到复温的效果。

实际上患者在整个救治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生命危险,通过以上方式不一定能实现复温。如果在重度失温的情况下,最好及时将患者送至医院,让救援队、专业医护团队尽早参与和介入。

【3】日常生活也会出现失温,盲从户外运动不合理

九派新闻:在日常的生活中是否也会出现失温?

邓彬:是的,虽然失温多见于极端恶劣天气下,但也会见于一些正常环境。

例如老年人的免疫力和机体功能较弱,夏天老人独自在家时,可能会反复吹电风扇时间过久,空气对流较快,可能导致其体温快速下降,会出现失温、昏迷的症状。

还有一种可能是老人发热后使用退热的药物,可能导致其体内水分和热量的丢失,从而由发热演变成极低的体温,这样也有可能出现失温。

对于年轻人而言,在参加马拉松比赛时,即便环境温度属于正常温度,也有可能会因为大量出汗而虚脱,跑完步以后立即长时间地吹空调或者电风扇也可能会导致失温。

九派新闻:是否医治过失温的患者?

邓彬:曾经有一个年轻的学生在冬天十分寒冷且下着雨的情况下跑步,运动后出现意识丧失、心跳呼吸骤停的症状。120急救人员赶赴现场抢救后转移到ICU,当时病人已经处于重度失温,通过CRT和升温毯、加温的生理盐水治疗后,病人的核心体温逐渐上升,最后顺利转危为安了。

九派新闻:对户外运动爱好者及广大市民有什么提醒或建议?

邓彬:在户外运动时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不要以人体挑战极度的寒冷天气或者极端的环境,也不要因为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环境温度很好,就掉以轻心、认为不会出现失温,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可能会出现失温。

在进行户外运动前提前准备好高热量的食物、有温水的暖水杯、足够更换的保暖衣物、保温毯等物品与运动装备。在运动过程中,湿衣服一定要及时换掉,一旦出现寒冷而无法继续坚持的情况,一定要及时补充足够的食物热量和水分,同时移动到一个风较小甚至没风的地方避免体温下降。

随着户外活动越来越流行,很多人盲目从众,其实这是不合理的。在没有专业保证的情况下,最好量力而行,不要单独一个人前往极端的环境,一定要做足准备、有专业人员陪同,最好能够根据天气预报适当调整自己的户外运动时间,没有专业人员与团队保驾护航,很容易陷入危险的环境、孤立无援。

【爆料】请联系记者微信:linghaojizhe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