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2.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00:00
16:49

【本期海报】


【文稿】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大家能听出味儿了吧,跟李白的诗就不太一样。李白的诗文字上比较简单,语言上比较简易,读起来常常是不需要作注释的,一眼望去,就好像是从家门口望进去,后院都能看见。但是杜甫的诗就不一样,杜甫的诗需要我们琢磨,需要我们去用心的体会,特别是必须得加点注释,我们现在先从注释开始。


岱宗夫如何?,“岱宗”是什么意思呢?“岱”其实带就是太的意思,“岱宗”就是大山的意思。我们都知道,泰山是五岳之首、五岳独尊,是诸山之尊,所以叫岱宗,实际上就是说大山的祖宗。历代的帝王总是在这里举行封禅大典。什么叫封禅大典?简单而言,就是皇上干工作干得不错,想跟上天汇报一下自己的工作,“封”是祭天,“禅”是祭地,并给泰山赐予一系列的荣誉称号。实际上这都是做给上天看的,为什么呢?因为皇帝是天之子,所以儿子给老子汇报工作。在哪里汇报呢?在泰山汇报工作,通过泰山达到天人相应、天人相交的这样一个效果。


而更让人注目的是泰山坐落在齐鲁,坐落在山东,这个儒家思想发源的地方,有了这个联想,我们可以想到接下来这句就很耐人寻味。联系上下句来看,杜甫说:“岱宗夫如何?”,泰山怎么样?泰山是什么样的?泰山是怎么回事?年轻的杜甫在寻求一个答案吗?不,那才不是杜甫。这是设问,设问其实就是要寻求一个更强有力的回应。


这个回应便是下一句齐鲁青未了。这句诗写得特别好!从实际的情景来讲,泰山山体高大,郁郁葱葱,蔓延出去的山系和它的郁郁苍苍的这些草木树林,仿佛是笼盖着齐鲁的大地。但是你要想好了,“岱宗”难道仅仅只是一座山吗?泰山难道仅仅是一座山吗?那当然不是。实际上杜甫的用意在于说泰山如此的高大,郁郁葱葱,笼盖着整个齐鲁的大地,齐鲁的老百姓也因为泰山而接受着它的恩泽,这里边就隐喻着儒家思想的恩泽。旁证便是这首诗的末尾将会提到的孔子的典故。


写这首诗的时候,杜甫还很年轻,年轻的杜甫却有着不凡的志向。虽然这个时候他刚刚参加过一次科举的考试,那是在洛阳,失败了。但是这次失败的科举考试,看来没有对杜甫产生任何的影响。因为他还年轻,有的是机会。他一路辗转来到山东,还没有登上泰山,先望泰山就引发了这样的感想:啊!伟大的泰山,你丰茂的植被一直笼盖着齐鲁的大地,真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啊!


“钟”是什么呢?“钟”是“钟情”的“钟”,有聚积的意思。“造化钟神秀实际上就是说泰山非常的钟灵毓秀,大自然这样偏爱于泰山,居然让一切神奇、灵秀都汇聚于此,使这里人杰地灵!“阴阳割昏晓”,“割”字用得非常好,实际上是说太阳的光芒照射在了泰山的身上,有的时候太阳照在山的这一边,有的时候太阳照在山的那一边,感觉好像是将泰山分割为了阴阳两界,分割成为了光与影交换的两界。这两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是从宏观来写泰山的灵秀,同时也写了在晨昏和明暗之间的泰山的景象。


有如此宏阔的景象,自然作者要生发出他的感慨。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如果登到山上看的话,那么这层层的云峰层层的云朵就会在胸中升腾而起,实际上说自己的胸怀能拢得下泰山的景物。


“决眦入归鸟”,则是说看到那些飞鸟飞还回泰山,或者从泰山飞出去,那么必须要把眼睛睁得非常的大,决眦眼眶都挣裂了,才能把这景象全尽收在眼底。这地方用的也是夸张。但你注意,杜甫的夸张跟李白不一样,李白的夸张你是没法想象的,但是杜甫的夸张你是可以模仿的,你也可以“决眦”,只要你的眼睛够大,你就一直“决”到底,以至于将整个泰山装进你的眼睛里。我们俗话说别老看了,看着看着看着眼睛里就拔不出来了,这说的就是杜甫这种景象。合起来看,“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就是说登山一望,景物尽在胸中,登山一望,景物尽在视野之内。


头两句是宏观而论,三四句和五六句是具体而言泰山的景象。最后诗人要表态了,他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是大家最熟悉的,我们一般读过这首诗都会记得这两句,并且常常引用这两句说明志向远大,但其实这两句是大有深意的。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大家注意杜甫在这首诗中所述始终是在望岳,而不是登岳,更没有在岳的顶上,是“我”想象只要“我”登上那泰山的极顶,众山在我的眼中都是渺小的,“我”要坚持“我”的理想,并且“我”一定会到达“我”治国安邦的目标。


杜甫为什么能这么有自信?就像我刚才说的,杜甫以前给我们的印象总是老杜,是一个非常凄惨、非常苦难的形象。然而人都年轻过,杜甫在年轻的时候也是正逢唐玄宗开元时期的盛世,他也曾经“裘马清狂”。首先,他自己也有着远大的抱负。


前面说了,虽然他在一次科举考试中失败了,但是这影响不了他什么,在他当时来看,他依然有着远大的前途。其次,杜甫有着不俗的家世,他的家族有着光荣的传统。在这一点上,他跟李白相比有更足够的资本。在此为大家简要的梳理一下,大家就明白了。


杜甫的母亲姓崔,大家要知道这个崔氏在当时可了不得,魏晋以来“博陵崔氏”是天下第一的望族。特别是在太宗时期,唐太宗当时要修《氏族志》,就好比要排一个家族排行榜,结果太宗手下的大臣毫不客气地把博陵崔氏列为第一,李世民这个皇家的“李”还在后面排着。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这崔氏有多牛,这个牛不是说他们家族有多少钱、有多少房,而是说这个家族的“清望”在唐代是排第一的,母亲厉害吧?


杜甫母亲的母亲,也就是杜甫的外婆“李氏”,是唐太宗的重孙女。他外公的母亲又是姓李,是唐高祖李渊的孙女。


我们可以理出一条线索来,杜甫的血液当中既流淌着博陵崔氏的血液,同时也流淌着李唐宗室的血液。杜甫的父系家世也非常显赫,他的祖父杜审言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而且在武则天时期位居高官,他的13世祖杜预,是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尤其在春秋左传学上有很高的造诣,可以说是一个全才。杜预一般被认为是唐代杜氏家族的共同的祖先,后来杜甫他们这一支被称为襄阳杜,而像我们熟知的晚唐诗人杜牧,则是典型的京兆杜氏。


当时有一个说法是“长安韦杜,距天尺五”,在长安如果你姓韦,比如韦应物,或者如果你姓杜,比如杜牧,那么你离上天只有一尺半,这实际上说他们跟皇家的关系非常的密切。


现在你如果回顾这首诗,会发现,这首诗里是大有深意的。杜甫刚刚参加了一次科举考试,当时他才不过二十三、四岁。这次考试失败并没有影响到他的心情,他依然对前途充满了展望。这从《望岳》这首诗就能感受的到他当时内心的那种激昂和理想主义的情怀。


杜甫在后世人心目当中,因为被冠以“诗圣”这样的称号,所以我们总是感到一副很端庄很严肃的形象,但事实上在他年轻的时候也并非如此,杜甫的这首《望岳》可以说是他为数不多的年轻的时候的壮丽的诗篇,我们从这首诗里头能够感觉到这一切。


杜甫在早期的时候,像其他的盛唐诗人一样,也致力于壮游和漫游,盛唐的这种漫游的风气,主要是为了结交天下友朋,能够寻找到更好的发展的机会,在漫游中杜甫也写出了宏大壮丽激昂的诗篇。究其原因有二,其一,在杜甫年轻的时候,由于他的家族,他的祖父、父亲都在朝廷做官,一开始他家里的经济条件还是很不错的。这种漫游正依赖于殷厚的家底,强大的经济的基础。其二,我们在这里要特别提到杜甫的个性,其实杜甫的个性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好像是非常温柔敦厚,甚至是任劳任怨。他是比较的骏烈,是比较的倔强,这一点上其实他跟李白是非常的相似。


我们在这归总一下,杜甫的血液里流淌着博陵崔氏的血液,流淌着李唐宗室的血液,流淌着京兆杜氏的血液——我们任何一个人只要流淌着其中一种血液,就可以骄傲半辈子,现在你的血管里同时流淌三种血液,血液不燃烧都很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小小的科举考试的失败算得了什么呢?“我”要接着登泰山,“我”不但要登泰山,而且“我”要小天下,“我”不仅要小天下,“我”还有志于治理天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首诗不但蕴含和回顾了孔儒的传统,而且秉承了家族的荣耀,更由此高唱出了自己盛世的理想。


我们现在倡导要传承家风,传承家族的传统,要把家族的优良传统代代的延续下去。我想杜甫就是我们的榜样。杜甫说:“诗是吾家事”,写诗这档子事儿,那是我们家的传统。但其实话虽如此,哪里又只是写诗是他的传统呢?最重要的是杜甫诗当中传达的内涵,杜甫诗中关于民生的忧叹、君王的忠言、国家的兴亡、盛世的理想的种种情感不都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所坚持的家国传统吗?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望岳》难道不就是在诗中表达了他要治国平天下的志向吗?不就是表达了他要奉儒守官的志向吗?虽然在守官的征途当中受到了一点点小的挫折,但是杜甫大声地宣布他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不忘初心,而且他坚信他一定能够抵达他想的彼岸。


年轻的杜甫已然不可小觑,更何况过了几年之后,他还将遇到另外一位更骄傲的诗人,这就是李白。当时李白刚刚从长安里出来,心头虽有失落,面貌依然焕新。朝堂之外的江湖上,大家都知道他是从玄宗皇帝身边出来的大红人,是当代的翰林供奉。当时高适、杜甫、李白三个人在梁宋漫游,梁宋就是现在的河南一带。那段时光是杜甫最幸福的时光,最快乐的时光,也是最刺激的时光。为什么呢?因为大家还都很年轻,就算最老的像李白也才不过40出头。所以当时虽然偶有坎坷,偶有挫折,但是依然彩霞满天。


在这样的一种盛唐诗人纷纷抒发自己的情感,纷纷开拓自己的心胸的整体的氛围下,杜甫不写《望岳》都很难。可以说《望岳》是杜甫在早期面向盛世王朝,献上的自己的一份内心的表白。




【拓展知识点】

一、诗人介绍及背景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做。


二、诗文解析

岱:大。岱宗,大山的祖宗。

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后用齐鲁代表山东地区。

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难以尽言。

造化:大自然。

钟:钟情,有聚积的意思。

神秀:神奇、灵秀。

阴阳:山阴山阳。

割:分割。

昏晓:黄昏和早晨。

荡胸生层云:层层的云朵就会在胸中升腾而起.

决眦(zì):眦:眼角。

决:裂开。

会当:终当,定要。

凌:登上。

绝顶:登上最高峰。


三、人物关系


【康震书画】



【互动问题】

登高望远时最易抒怀,你还能想到哪首登高之作吗?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南边的小船

    康师早安!这几天刚刚重温了一遍康老师评说诗圣杜甫,个人觉得评杜甫是康师讲的比较沉重的一部作品,不像讲苏轼、欧阳修等人时,常常有幽默风趣的语段,也不像讲李白那样豪气干云,潇洒如风。杜甫生活在盛唐转衰的时代,一生忧国忧民,诗作大部分是沉郁的。但是,康师今天讲的这首杜诗非常豪气,老师赏析的好精彩,杜甫也曾年轻过!杜甫也有登高临远胸纳百川壮怀激烈的时候!感谢康师诠释了一个丰富立体的杜甫!另外,今天的配乐古筝曲《高山流水》很好听!康师今天展示的书法字体与之前的字体(优雅大气)不大一样,比较刚硬霸气!字与内容相互应!

    李沅宸 回复 @南边的小船: (-3-)

  • 亮剑_fgx

    康震老师志趣广, 诗词书画皆擅长。 幽默风趣通今古, 传颂经典美名扬。

    中庸为人之道 回复 @亮剑_fgx: 上厂

  • 可爱的小熊仔鼠

    厉害了我们的康老师!从您的古诗词上线那一天起,女儿就说,康师傅终于来给她讲诗词了。(和六岁的女儿一起听过您的很多音频,也无数遍看您点评的中国诗词大会。每次在屏幕上看到您,她都会大喊,康师傅!康师傅!)前不久又听了您的唐诗的故事之李白杜甫。今天她听到您在这篇中讲到杜甫年轻时候和李白还是很相似的。她说:”我才不相信呢?” 我问她为什么不相信他们是相似的?她说她听您讲杜甫总感觉杜甫生来就是一个老头,李白和她一样是个孩子,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她一遍遍听您讲赠汪伦那一集,每次都听的前仰后合,大笑不止。很期待您能讲文言文名篇。如果能有您的百篇文言文名篇赏析,真是我们这些粉丝的大幸事!期待着您

    木木_k3z 回复 @可爱的小熊仔鼠: 会计你你几年级

  • 阿英缤纷

    喜欢康老师的风格,大气豪放,真性情

    静听美好 回复 @阿英缤纷: 是的,我喜欢😍

  • ansheng2005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年轻时就应该立大志,也许在未来生活中不能实现你的梦想,但就像杜甫一样,命运可能会用另一种方式回报你的梦想,杜甫在仕途上并不得意,但他的诗歌流传千古,激励后人,这可能比他仕途坦荡更有力量!

  • 惠莹_dn

    老师讲的很棒,清晰,还能了解更多的诗外知识!更享受这声音

    雨天也阳光 回复 @惠莹_dn: 对啊!

  • 风清云淡_66b

    《望岳》从小读到大,今天终于学明白了!康老师是真真的大牛呀!

  • 咏丹_vp

    康老师学识渊博真乃才俊也

  • poppy_4y

    亲爱的康老师,以后能否有机会讲讲木兰辞?郦波、蒙曼、立群老师都没讲,郦波老师对七年级课文的启蒙也没讲到,但这个是家喻户晓入选教科书的文啊!我替我的同事语文老师想,现在的大都市的学生上这样的课,觉得没啥兴趣,关键还是没有你们几个大咖讲的生动有故事有历史来的吸引啊。谢谢,非常感谢!希望康老师能看到我的请求。

  • 沙沙仔仔

    老师的声音棒棒的,最喜欢咬字清楚 还有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