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及各地的第三季度经济数据正式公布。川渝均交出较为亮眼的数据,前三季度,四川省国内生产总值45441.82亿元,重庆市国内生产总值23244.31亿元,两省市同比增幅分别为5.3%和6.0%,高于全国平均增幅4.8%的水平。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即将迈入第五个年头的时刻,川渝两省市的发展态势依旧令人振奋。
数据增长是质量优化的表现
今年年初,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传来好消息——位于两江新区的赛力斯汽车超级工厂建成投用。
赛力斯超级工厂。资料图
作为生产高端新能源车型的制造基地,这座以“汽车产业大脑”理念打造的超级工厂,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的又一标杆,助力重庆进一步打造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日历翻进下半年,在重庆不断成长的长安汽车,携手中国联通、华为打造的数智工厂也正式揭牌投用。
长安汽车数智工厂生产线。
该工厂不但是全球最大的5G汽车工厂,还运用了44项行业先进制造技术,进化为一座关键部位100%无人化操作的“黑灯工厂”。
双城经济圈,不只重庆“独美”。
在两百多公里外的成都高新区未来科技城,总投资29亿元的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园正如火如荼建设中。
这是成都市第三季度着力推进的208个重点项目之一,对蓉城发展“千亿级”卫星产业集群将发挥支撑作用,同时还带动西南地区的卫星研发、生产、运营等创新发展。
西南双子星城市在各自优势产业领域的“衔枚疾进”,正源源不断地向双城经济圈的腹地辐射,从而“驱动”着川渝地区的经济持续稳定地“前进”。
据两地统计局的核算,前三季度,四川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082.57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5801.13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4558.12亿元,增长5.6%。
前三季度,四川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4.8%。
位于四川绵阳的巨星永磁生产车间一线。
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发电量同比增长11.0%,天然气增长8.0%,单晶硅增长71.9%,锂离子电池增长59.7%,多晶硅增长45.7%,发电机组增长24.7%,集成电路增长14.9%,液晶显示屏增长13.2%。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2.4%,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长9.9%。
在消费市场方面,四川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67.6亿元,同比增长4.4%。
由此,四川的经济总量继续稳居国内前七、西部第一。
再来看重庆,在“大城市带大农村”的格局下,前三季度,重庆的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86.83亿元,同比增长2.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991.33亿元,同比增长6.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766.15亿元,同比增长5.8%。
以工业立市的重庆,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比去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
从主要支柱产业看,汽车和化工是重庆市规上工业较快增长的主要支撑产业,分别同比增长25.9%和16.8%。重点产品中,新能源汽车产量59.43万辆,同比增长1.3倍;集成电路53.23亿片,增长1.0倍;液晶显示屏2.88亿片,同比增长25.6%。
在消费市场方面,受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引领,前三季度,重庆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万亿元,同比增长3.8%。
正是得益于第二产业较高速增长的拉动,在以城市为统计单位的比拼中,重庆继续“压住”广州,保住全国“第四城”的位置。
重庆解放碑商圈。资料图
专家:川渝发展态势良好,已成巩固中国经济基本盘重要力量
“前三季度,从川渝经济发展整体态势来看,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西财智库首席经济学家汤继强表示,不仅川渝两地,以及其他增速5.0%以上的地区,在中国经济企稳回升、行稳致远的道路上,可以成为巩固基本盘的重要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增速达到了6%。”汤继强教授表示,其中,第二产业增长更为强劲,达到6.7%,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液晶显示为第二产业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
“四川同比增长达到5.3%,同样来之不易。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同时发力,第一产业稳固发展。特别是制造业的增长快速,可以看出四川省委是下了大功夫。”汤继强教授认为。
成都春熙路。资料图
“四川省经济体量大,且期间面临诸多外部环境挑战,如极端天气等。同时,今年的基数也相对较高。”重庆前沿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李勇说,“四川经济增长平稳,且积累了许多积极因素,目前增速已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个百分点,整体发展势头良好。”
两位学者在肯定川渝前三季度经济表现的同时,也提出了期待。
“对于未来,应充分把握国家政策组合拳,布局好经济和产业基本盘,系统性发力。同时,构建产业新赛道和新质生产力,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为西部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汤继强教授认为。
“目前,全年的工作正处于收官阶段。四川和重庆在制造业领域的一些项目,包括去年年底和今年一季度投放的项目,即将面临达产。一旦达产,将释放更多产能。”因此,李勇研究员表示,第四季度,川渝两地仍然有持续增长的机会。
此外,两位学者还认为,两省市仍然要弥补“短板”,更加优化产业结构、形成更大合力,稳住工业经济增势,持续促进服务业繁荣,担当起带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重任。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