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经验无资质,老年养生局里哪有那么多专家? | 新京报快评

无经验无资质,老年养生局里哪有那么多专家? | 新京报快评

00:00
04:57

“看,我又领了3毛钱。”湖南长沙72岁的任琳听完养生课,并完成答题后,兴致勃勃地跟家人说起自己领到的奖励。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像任琳这样沉迷于网络养生局、花钱买课、疯狂记笔记、购买养生产品的老年人不在少数。

在互联网普及的当下,不少老年人的养生“战场”转至线上,通过各大平台获取养生保健知识。一些不法分子看到“商机”,在网络平台大肆兜售所谓的“健康课程”,销售价高质劣的保健品,收割老年人钱包。

聊天室与直播间的养生局,当然不会只是用3毛钱的小恩小惠吸引老年人那么简单。在报道中,可以看到,捏造“专家”身份,在短视频平台、小型直播App、私域直播等渠道开直播,采取“拉人头”的方式、通过设置密码进入直播间“听课”……一顿操作下来,层层考核设陷阱、引诱入局,让老人沉迷其中,深信不疑。

这其中,“专家”身份成为商家引流的关键。其实,老人“迷恋”保健品,已不算新闻。保健品被卖到网上,也是其行业发展的趋势。但是,一些商家把搞线下健康讲座的那一套也搬到网上,让所谓的假专家网上开讲,借助“权威”人设,吸引粉丝,以达到卖货圈钱的目的,污染了互联网生态、辜负了老人信任,更可能对老人身心健康造成危害。

其实,养生局里哪有那么多专家?很多所谓的专家名号,几乎都是自封的,既没有任何凭证以资验证,也没有职业从业资格门槛,只要能说会道,便能上岗干活。

从报道中的案例中可以看到,只有高中文化的迟某军担任讲师,被公司包装成拥有多个虚构头衔的“养生专家”,如“抗癌防癌专项基金会秘书长”“航天营养运动学专家”等;还有的人伪装成“道长”“国医”“中医院院长”“国家级营养师”,对老人“授课”。

这些名号足够唬人,老人平时恐怕都没机会遇到,如今在网上能听到其养生课,自然乐意相信。而且,这些“专家”的授课内容确实存在一些众所周知的养生常识和基础养生知识,并非完全蒙骗。再加上类似“救人无数”的自我宣传,介绍治疗成功的案例,让老人更加深信不疑。

“专家”能骗到老人,固然与老人自身媒介素养不够有关,但更该追问的是,这些人岂能在网络平台随意自封?身份公然造假,让老人基于其造假身份获取养生知识、买养生产品,这种卖货操作,从一开始就涉嫌对消费者进行欺骗。

还需注意的是,这种养生局,对目标群体的锁定格外精准,大多通过私域直播,通过设置密码进入直播间,面向特定人群“授课”。这既有利于降低专家身份被揭穿的风险,还能在封闭空间营造“信任氛围”,对老人轮番“洗脑”。

所以,不能再让养生局里的专家这般“疯狂”了。在中央网信办今年开展的“清朗·网络直播领域虚假和低俗乱象整治”专项行动中,明确要求平台应加强网络主播规范管理,加强对主播资质核验,“并对无认证资质、假冒专业人士身份开展直播的账号依法依规依约从严处置。”

因此,群聊工具与直播平台有责任对这些养生专家的身份做好审核、甄别和认证工作,一旦发现弄虚作假,可采取封号、禁播、纳入黑名单等办法进行严惩。同时,对私域直播、小型直播App,可通过设置敏感词、跳转外部链接风险提示、设置明确举报窗口等方式避免老年人上当受骗。

“嘴上是养生,背后是生意”。有关监管部门也需对养生领域的直播带货行为重点关注。对其中存在的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严格监管,同时还要加大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避免老年人信息被非法获取而遭到精准锁定。

其实,直播间养生局乱象,也反映出老年群体对养生类知识的渴求。相关部门不妨加大健康养生的科普力度,通过与平台企业合作,推出更多养生类节目,满足老人需求。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