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小剧场沉浸式演出,自今年年初问世以来,先后入驻上海豫园、郑州河南艺术中心小剧场、北京河南大厦和湖广会馆,今年国庆节期间,还登上了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影响力与日俱增,如今开始走向全国。10月21日晚,“国潮豫韵 盛世中华”豫剧人李树建率河南豫剧经典剧目全国巡演在湖北省武汉市拉开帷幕。
现场推介豫剧小剧场沉浸式演出
“今天,我们为湖北观众、武汉观众带来的剧目是豫剧《程婴救孤》,但和以往的《程婴救孤》不同,这次是小剧场沉浸式演出,喷空演员说一段,我们唱一段,演员从观众中上台,观众可以和演员互动……”当晚,武汉市月湖之滨的琴台大剧院多功能厅内,座无虚席,在豫剧《程婴救孤》演出开始前,中国剧协副主席、河南省剧协主席李树建走上舞台,向湖北观众现场推介豫剧小剧场沉浸式演出。
今年1月21日、2月20日、5月16日,李树建率领豫剧分别在上海、郑州、北京开启了豫剧小剧场沉浸式驻场演出的新步伐,标志着“豫园·京园·家园”三步走举措落地生根。10个月来,豫剧小剧场沉浸式演出在三地演出了60余场,在三地观众和全国戏剧界产生了强烈反响,成为豫剧进入新时代后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值得一提的是,在每个地方的演出,李树建往往是在演出结束后同观众交流活动,向观众讲解豫剧小剧场沉浸式演出从创意到诞生的过程,而此次在湖北武汉的演出,是豫剧经典剧目全国巡演的第一站,李树建选择在演出开始前,向观众推介豫剧小剧场沉浸式演出。
此次演出的地点琴台大剧院,正是古琴台所在地。原来,古琴台始建于北宋,为纪念楚国钟子期、俞伯牙而建,后屡毁屡建,清嘉庆初年湖广总督毕沅主持重建后,“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流传至今。它与黄鹤楼、晴川阁并称武汉三大名胜,有“天下知音第一台”之称。
从上海的“豫剧·豫园·遇知音”开始,豫剧小剧场沉浸式演出正式进入观众视野,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如今,经过十个月的磨砺和沉淀,豫剧小剧场沉浸式演出来到了“天下知音第一台”古琴台,开启了全国巡演的步伐,又是一个新开始。
“观众是豫剧的知音,戏迷是豫剧的知音,我们豫剧人也是观众的知音。实践证明,豫剧小剧场沉浸式演出受到了观众的欢迎,还有无限种可能,我们愿意将它推向全国,奉献给全国观众,同时愿意倾听全国观众的意见和建议,从而让豫剧在新时代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湖北观众的阵阵掌声,给了李树建这席话最好的肯定。
新颖演绎绽放别样精彩
演出开始后,素有河南曲艺新名片之称的“喷空”团队成员余泽阳、陈小默首先登场,他们在和观众的聊天中,开始切入豫剧经典剧目《程婴救孤》的历史背景,而随着音乐的响起,豫剧演员从小剧场后侧走进观众席,继而步入舞台,开始了精彩的演绎。
这样的出场方式,让湖北观众颇感意外,十分惊喜。尤其是“搜孤”环节,屠岸贾的门客和士兵来到观众席搜寻孤儿,当他们发现孤儿藏身之地后,遇到了一位女观众的强烈抵抗,她抱着孤儿死死不放,经历了几个回合,才将孤儿夺走、将这位观众“摁”在座位上。
这位女观众,入戏之深令人印象深刻。而在演出现场,程婴的饰演者除了李树建之外,还有他的弟子罗中强,师徒同台饰演,让观众看到了传承的魅力,看到了“新时代·新生代·新形态·看我戏曲新一代”的发自内心的良苦用心和对戏曲未来的自信和自豪。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其魅力在于书写时代而又超越时代,触及更广泛的人类精神领域。这一点,在《程婴救孤》中体现的尤为鲜明。当观众看到程婴舍子救孤,当观众看到韩厥将军、公孙杵臼舍己救孤,当观众看到李树建深情演唱“十六年”,湖北观众泪水涟涟,这就是经典的力量,它超越了历史时空,引起人们的共情。
演出结束后,观众自发站立长时间鼓掌。这其中,就有武汉伟航集团董事长、武汉驻马店商会会长孙前进。“我们在外的河南游子,能够欣赏到这么经典的剧目,能够欣赏到李树建老师的演出,抚慰了我们的思乡之情,万分感动。”孙前进说。
演出结束后,一位年轻的湖北李姓戏迷,在剧院外久久不愿离开,看到卸妆后走出剧院的李树建,他迎上去拿出节目单请李树建签名。“京剧、豫剧、楚剧、汉剧的《程婴救孤》《赵氏孤儿》我都看过,李树建老师演绎的味道最正宗。这是我第一次欣赏小剧场沉浸式演出,既震撼又新颖,期待多来武汉演出。”
据悉,10月22日晚上,李树建还率领团队在武汉琴台大剧院多功能厅上演豫剧经典剧目《清风亭上》。之后,将奔赴全国巡演的第二站重庆,为当地观众带来豫剧经典剧目的小剧场沉浸式演出。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