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时,舟山海鲜上到上海市民餐桌;20分钟,深圳“直飞”珠海;山火来临,自动识别火情,迅速锁定火源位置,实现火情秒级定位……物流运输、城市空中交通、应急救援……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低空经济正在进入各种场景,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从上游的无人航空器生产制造,中游通信网络、导航、监管系统构建到下游的低空行业应用场景,低空经济被寄予激发“3万亿市场”的厚望。作为联结上游与下游的链条,通信行业在低空经济发展中有哪些可为之处?高效安全的低空智能网络如何构建?
“我们认为信息基础设施是低空经济规模化发展的关键引擎。相比于传统的通航和局域应用的人控无人机,低空经济将来要大规模发展低空物流、交通、安防、巡检等应用,就必须面对飞行环境复杂、飞行距离远且密度高、安全管理难度大等问题,我们需要通过立体可靠的感知、高效可控的监管和无所不能的AI来赋能我们的低空飞行器,让整个低空经济的发展可管可控、安全高效。”在10月12日举行的中国移动2024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宇红回答道。
未来让人人都能享用带有科技含量的咖啡
网上下单,无人机取货,空中飞行,几分钟送达——未来,可能人人都能享用这杯带有科技含量的咖啡。预计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以广东为例,已经构建起覆盖原材料、零部件、动力系统、机载设备、导航定位、运营服务等完整产业链条的低空经济产业,形成了广州、深圳、珠海三大低空经济集聚区,2023年全省低空经济规模超千亿元,位居全国前列。
低空经济在应急保障领域的应用同样进入人们视野。中国移动联合重庆市林业局打造的森林防火无人机监测系统,实现了自动识别火情、实时上报预警。去年重庆突发山火,12架无人机执行飞行任务,巡查森林面积520平方公里,有效地减少了一线投入和作业风险。
除此之外,空巡综治、低空农技、医疗急救、机场空防、空域监管等都将成为低空经济的典型应用场景。
构建天地一体无缝的立体覆盖网络
“我们认为,终端、网络、平台、应用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四个驱动力。”黄宇红表示。
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宇红
目前,国内无人机注册量已超126万架,近3年年均增长率36.1%,飞行时长超2300万小时/年,近3年年均增长率8.2%,未来地面以上的空间将更加繁忙。如何让各种型号的飞行器忙而不乱?首先要控制终端。“我们认为无人机只有装上支持广域覆盖的公众通信网络,才能够实现可管、可控,通过集成模组、专用SIM卡和SDK,一方面可以在远距离复杂场景下为无人机提供全程的、可靠的通信保障,实现平台便捷接入,另一方面基于通信网所特有的SIM卡用户卡号、无人机号等‘四码合一’来保障对飞行设备的唯一识别。有了这种通信网联能力,我们可以支持无人机包括飞控、视频传输、智能识别等多类应用。”黄宇红说。
有了终端的可管可控,还需要布局一张从地面到空中的网。“首先充分利用地面网络,通过一定的技术优化来保障120米以下连续可靠的通信;在120-600米空间范围,按需新建低空网,中国移动创新了鱼鳞新型组网、多维干扰控制等技术来降低建网成本、保障服务质量;对于更高的覆盖需求,将灵活应用卫星网,形成空天地一体的立体覆盖网络;结合飞控、图传等不同业务需求,攻关高可靠专用保障技术,按需提供窄带、宽带、低时延多样化的通信服务。”黄宇红介绍。
“要能够辨别出一只鸽子”
未来,如何让“密布”空中的无人飞行器安全飞行、精准飞行并且各行其道?通信就是那根风筝线。“对于低空飞行器的精准感知,是对低空经济安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要让一只空中飞的鸽子都能被识别出来。”
黄宇红提到了中国移动的5G-A通感一体技术,这个技术可以把通信和感知一体部署,高效使用频谱和基础设施资源。“目前我们已经打造了全球首个预商用的通感一体产品和试验网络,在多个城市进行试点试用,目前已经看到有很好的精度,一只鸽子我们都能够感知到。未来,还将加强产业间合作,探索与雷达、视觉等技术的多维融合感知,实现感知覆盖更广、距离更远、精度更高。”
当然,她补充道,从终端、网络、平台到应用的能力,能否真正实现高质、高效、规模发展,人工智能和安全保障是关键。“现在我们进入到AI时代,不与AI深度结合,就没有竞争力。要结合大网络、大数据、大算力、大模型的优质能力,全方位赋能终端、平台、网络和应用,为低空经济提供卓越的解决方案。安全是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求,中国移动将充分发挥运营超大型网络所积累的强大安全保障技术和能力,为低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保驾护航。”
共建低空经济生态圈
面对低空经济的风口,产业链各方纷纷开始加速布局,携手共建低空经济生态圈,开启低空经济发展的新时代篇章。黄宇红介绍,未来中国移动还将携手15家领军央企、15个领航城市共建低空经济生态圈,将共同探索低空经济新领域、新场景,形成低空发展新经验、新模式。
“应该说低空经济的前景非常广阔,低空经济的起步已经开始了,当然还有很多的挑战,无论是技术,还是产业,还需要与产学研深度合作,共建创新策源之地,共促产业生态,共育低空经济的繁荣应用。”她表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