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第二十七章 观察“见解”

33. 第二十七章 观察“见解”

00:00
09:15
观邪见品
第二十七章 观察“见解”
经中佛说:
如实正见缘起者,
不著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之见。

对于“自我”和自我所居住的世界,人们可能有各种不同的看法。
例如,人们也许会认为“我”和这世间,过去一直以来都是存在的,或是它们过去某些时刻并不存在;也许有人会认为“我”和世间,直到未来永远都会存在,或是到了未来某一时刻就再也不存在了;又或许有人会抱持着认为它们现在存在,或是它们现在不存在的看法。
然而如实见到缘起的人,不会执着这些见解,他们知道“我”和世界的真实本性,超越这一切存在或不存在的想法;他们知道不管事物显现为存在或不存在,都只是由于因缘聚合而展现出来的显相,里头一点实质都没有。
这就是上面那段经文的涵义,在这一章中龙树菩萨要以逻辑论理,来证明这段话的真实性。
关于著作这一章的目的,同样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无畏论”以及佛护大师都认为,著作这一章,是因为声闻乘的行者请求龙树菩萨:“能不能请你从声闻乘经典的角度,告诉我们为何所有的见解,无论怎么排列组合,都无法成立?”所以龙树菩萨著作这一章来满足他们的要求。
清辨则是如此写道,有人主张“由于五蕴是一切见解的依归,所以五蕴是存在的。”为了回应这个论点,龙树菩萨写作了这一章,来解释为何见解本身其实并不存在。
最后,月称菩萨说道,龙树菩萨著作这一章的目的,是为了回答人们的疑问:“佛陀曾说‘见到缘起之人,不会再相信有过去世与未来世’,那过去世与未来世到底是什么呢?要怎么样才能不再相信它们的存在呢?”
借由对“世界”和对“自我”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确信:任何把世间和“我”认定为“恒常”或“无常”,“有限”或“无限”的见解,没有一样是正确的。就像龙树菩萨在第二十二偈中所说的:
五蕴的相续,
就像是一盏油灯的相续,
所以,要说五蕴是有限,
是不合逻辑的。
要说五蕴是无限,
也是不合逻辑的。

五阴常相续,
犹如灯火焰,
以是故世间,
不应边无边。
众生是由五蕴所组成的,而这跨越无数过去生与未来世的五蕴相续(continuum),就像是一盏油灯的相续,所以我们不能说它是“有限的”或“无限的”。就像一盏油灯一样,过去的五蕴已经消逝,不再存在,这就排除了五蕴之中有任何事物可以“无限”延续的可能性;而未来的五蕴却又始终时时刻刻地生起,这又排除了它们是“有限”的、它们的存在有着时间局限的可能性。
这时候回想那显现在梦中的五蕴,对我们会是很有帮助的:梦中的五蕴既不是有限的,也不是无限的,因为它们只是缘起的显相而已。
这一章最后的第二十九偈,是对于书中目前为止出现过的各式各样见解的一个总反驳:
一切事物都是空性的,
那么何时、何处、还有谁,
会抱持着事物是恒常与否等等各式各样的看法呢?

一切法空故,
世间常等见,
何处于何时,
谁起是诸见?
释论中对于这一偈颂的解释是这样的:“实相本性超越一切戏论,是故一切内外事物皆是缘起与空性,如同反影,了知这一点,还有什么人,会在何时、何处视事物为恒常,或有其他见解呢?不会的,因为他们了知万事万物皆是空性。”
认为事物是“恒常的”或“无常的”,是“有限的”或“无限的”生起,这些见解都没有合理的依据,因为所有现象都是缘起的,就像反影一样,因为实相的本质是超越一切戏论的空性。而现象是空性的原因,是因为它们的显现是相依而生的缘起法,仅只是显相而已。
这一章中证明了这些“恒常”等等的较低见解[1],并不真实存在,因此抱持这些见解的人也不真实存在。“有些见解是比较差的”这样的说法,只有依赖着“有些见解是比较好的”这样的想法才能存在,所以这些说法只是从世俗谛的角度、从概念造作的角度所作的陈述,在实相的真实本性中,没有比较好的见解,也没有比较差的见解,轮回与涅槃的本性是完全平等的,两者是不可分的,就像龙树菩萨在第二十五章《观察涅槃》中告诉我们的:
轮回和涅槃,并没有丝毫不同,
涅槃和轮回,也没有丝毫不同。

涅槃的真实本性,
就是轮回的真实本性,
在这两者之间,
连一丁点些微的差别都没有。

涅槃与世间,
无有少分别,
世间与涅槃,
亦无少分别。

涅槃之实际,
即为世间际,
如是二际者,
无毫厘差别。
所以,其实真的没有比较差的见解,也没有见解比较差的人。在实相中,这些事物根本就不存在。在第七章《观察和合的事物》中,龙树菩萨以下面这个偈颂告诉我们,世俗谛中事物如何被想象出来,并赋予假名的道理:
如梦,如幻,
如乾达婆城,
所谓的生、住、灭,
它们的相状也都是如此。

如幻亦如梦,
如乾达婆城,
所说生住灭,
其相亦如是。

注释:
[1]较低见解(inferior views):佛法传统术语为“邪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