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快评:真假进口葡萄价格差十倍?“洋外衣”是张“违法皮”

正观快评:真假进口葡萄价格差十倍?“洋外衣”是张“违法皮”

00:00
03:42

如今,进口水果越来越丰富。但是,当您品尝那些宣称来自异国他乡的水果时,是否意识到,买来的可能是假的进口水果?

据央视新闻10月21日报道,包装盒上印满日文的秋月梨,其实来自山东;替换标签后,南非橘子立刻“变身”澳柑;国产葡萄披上“洋外衣”,从6元一斤暴涨到66元……而所谓的“进口水果标签”,甚至可以从网上直接买到,每贴只要两三分钱。

近年来,随着国内种植规模不断扩大,阳光玫瑰、牛油果、车厘子等“洋水果”逐步实现国产化,使得这些“身价”昂贵的水果变得物美价廉。

然而,即便国产水果品质高、口感好、价格优,部分消费者还是更加趋向价格高昂的“进口水果”,其中难免存在“进口产品一定比国产产品好”的虚荣心理。而部分不良商家为了牟利,精准地抓住了消费者心理,通过过度包装、打信息差等手段,将物美价廉的国产水果,包装成远道而来的“舶来品”,不仅打乱正常的市场价格秩序,还挤压了正规商家生存空间。

细究发现,当前市场上的假冒进口水果主要有两类。一是,用国内品种水果冒充进口水果,如将国产阳光玫瑰包装成进口阳光玫瑰;二是,部分水果被改了“国籍”,更换了品牌标签,如将国产橘子、南非橘子标为澳大利亚柑橘。显然,这就是典型的挂羊头卖狗肉。

更让人惊讶的是,充满外文标识的外包装礼盒,成本仅为几元;而伪造产地的不干胶品牌标签,每贴也仅2分到3分钱。经过“精心包装”后,部分原产品与替代品价格差异竟高达十倍左右。还有业内人士指出,此种伪造假冒行为,已成为水果行业内“公开的秘密”。

造假成本之低,造假利润之高,让人咋舌,法律自然也是不允许的——商家故意欺骗消费者,或者是误导消费者,显然涉嫌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而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还可能会构成欺诈。

若想营造一个公平、透明、诚信的市场环境,需要各方携手合作——消费者要提高个人鉴别能力,以及维权意识;商家要摆正心态,切莫为了利润不择手段,伪造假冒产品;相关部门更要付诸行动,既要做好“紧抓猛打”的常态化监督管理,发现不法商家及时予以严厉处罚,也要为权益受侵害的消费者“撑腰”。

国产水果披上“洋外衣”,短期内或许光鲜亮丽,但是,这种“洋外衣”就是张“违法皮”,终究要被剥下。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