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奖得主与入围作家:愿“天问”与中国优秀科幻作品一同穿越时间,成为经典

雨果奖得主与入围作家:愿“天问”与中国优秀科幻作品一同穿越时间,成为经典

00:00
06:07

10月19日下午,2023年雨果奖获奖作家海漄与2024年雨果奖入围作家顾适,一同出现在了“天问”华语科幻大赛系列活动现场。

在“东方崛起:2024雨果奖入围作品转化与出海研讨会”上,两位优秀的青年科幻作家与成都八光分文化资深编辑田兴海,深入分享了各自对于中国科幻目前在海外的出版、翻译与反响和影响力现状的看法。

谈创作 在“习以为常”中发掘新意

去年10月,在成都举行的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上,海漄的《时空画师》获得雨果奖“最佳短中篇小说”;今年8月,第82届世界科幻大会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顾适的《〈2181序曲〉再版导言》入围了2024年雨果奖的“最佳短中篇小说”。

两位短中篇科幻小说的写作能手,虽然在一同出席研讨会之前尚无私交,却都已经读过对方的不少作品且惺惺相惜。海漄告诉大家:自己曾有一段时间因为各种原因暂时远离科幻创作,但恰在那时看过顾适的短篇集《莫比乌斯时空》。

“书里有两篇故事我印象最深,一篇是《赌脑》,另一篇就是《〈2181序曲〉再版导言》。”海漄回忆说,“这让我想起了著名华裔科幻作家特德·姜《软件体的生命周期》。”

海漄

这本《软件体的生命周期》结集了特德·姜的六篇精彩作品,并且入选了本届“天问”大赛特别奖的“十年十部最受欢迎翻译引进作品”。与书同名的那篇小说,极为深入细致地设想了一个人类将数码生物当做宠物养育的故事。

顾适也承认特德·姜确是对自己影响颇深的一位科幻作家。“当时我感觉自己正处于一个短篇创作的瓶颈阶段,一时似乎难以写出比以前更好的作品。”她说,“后来我想到特德·姜和刘宇昆以‘非虚构手法’创作虚构小说的方式,于是我想,或许序言也是一种可能性。绝大部分的书都有序言部分,这是一种读者熟悉的文体。”

特德·姜《软件体的生命周期》英文版

同时,《〈2181序曲〉再版导言》中所探讨的冬眠技术,也早就是一个科幻读者们已经熟悉的技术——当人类跨越漫长时间飞向茫茫宇宙时,通过深度休眠来停止身体的衰老,几乎已经成为多数科幻作家们的一种“约定俗成”。

然而,顾适发现当时还没有科幻作品深入讨论过冬眠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具体影响,比如伦理问题、财产继承、赡养义务、法律权利等。利用虚设书评结构自带的多层次叙事空间,她在“习以为常”中发掘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意,也令海漄赞赏不已。

海漄一直在力求寻找新的写作方向和“点子”。虽然田兴海提到:有人认为科幻的好点子几乎已经被穷尽,因为前沿科学已日益超出大众认知,小说体裁能呈现给大众的,还是经典科学里的“旧”理论,但他和顾适都认为:哪怕一个已经被写过的点子,给它注入新的视角,依然能焕发出新的生机。

谈出海 中国科幻正成批进入西方视野

“我觉得《三体》里写得特别好的一幕,就是‘水滴’摧毁人类舰队的那段。”海漄说,“赋予‘水滴’无坚不摧体质的‘强相互作用力’,其实是很深的物理学理论,但大刘给了它一种波澜壮阔和无比戏剧化的呈现方式,令人叫绝。”

海漄还提到刘慈欣早年的一部科幻短篇小说《山》,“它完全可以写成长篇的,但因为当时出版环境没有现在这么好,只能写成短篇发表在杂志上。而现在我们有这么多含金量高的奖项和很多曝光的机会,对新人科幻作者来说非常友好。”

顾适

谈到中国科幻作家的“出海”话题时,顾适讲述了今年8月自己去英国参加格拉斯哥世界科幻大会时的感受。

“中国科幻近年来的‘出海’机会真的很好,有像刘宇昆这样的顶级译者,还有像《克拉克世界》这样的大牌科幻杂志愿意支付翻译费,助力中国科幻成批量地进入西方科幻读者视野。”她说,“对于中国科幻作家来说,重要的是在创作中定义自己是谁,让我们的声音和形象越来越清晰。”

发表于《克拉克世界》的《〈2181序曲〉再版导言》英文版

田兴海告诉现场观众,2023年电商畅销榜第一名的大众文学作家是史铁生,“持续热卖的那些书都是他二三十年前写的了。可以说他穿越了时间,完成了自己的经典化。这也是图书作为商品与其他商品最大的区别。”田兴海说,“一台新手机两年后就是旧款,但一本好书可能今年卖不动、明年也卖不动,但十年后可能被重新发现,并在二十年后成为经典。”

三位嘉宾对“天问”华语科幻文学大赛也有“经典化”的期许与祝福——“希望‘天问’奖也能一直办下去。”顾适说,“办到像雨果奖这样八十多届的时候,已经不会有人记得我了,但到那时我们一定已经拥有了许许多多优秀的华语科幻作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