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做大全球蛋糕,为何就不能多分一点?

中国发展做大全球蛋糕,为何就不能多分一点?

00:00
04:25

2003 年,我花了23万元人民币购买了我的第一辆车,一辆排量2.0的日系车。今天,同样的花费可以购买一辆高性能、技术先进的国产电动汽车。

很多中国人都有这样的购车经历。短短20年,中国汽车工业飞速发展,在全球的竞争力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在中国庞大的公路网中,奔驶着世界各国的品牌车。中国汽车市场已成全球最开放的市场。

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发展迅速,新能源车销量位居世界前茅。2023 年销量超900 万辆,连续第九年保持领先。

凭借全球最完整的制造体系和熟练的劳动力,再加上开放的市场,中国车企在成本控制和技术创新方面有了领先优势。

中国汽车业的崛起和市场开放,是中国发展模式的结果。

理解中国汽车为什么要走向世界,为什么能走向世界,对理解当今全球化的真正含义至关重要。

在全球化中发展起来的中国,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逐步走向中等收入国家,中国老百姓广泛地享受到了现代化的好处。

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是历史的必然。

虽然到目前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主要还是由西方工业巨头推动,但中国和更多发展中国家已经并必将成为其中的主要动力。

在加速全球化的同时,中国也在重塑着“人类现代化”的进程。

我所说的“人类现代化”是指生活水平、技术获取和整体生活质量的提高。

中国的崛起不仅仅是经济增长,它还关乎通过何种方式来改善公民的生活并为全球进步做出贡献,使全球发展的蛋糕越做越大。

这种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全球经济、地缘政治格局以及现有的利益分配体系。同时,也会对西方国家的经济、社会和人们的心理形成冲击。

过去500年西方主导的全球化开始转变。

由于西方国家没有为这种变化做好准备,无论是体制上还是在心理上都没有,他们仍然在竭力维护从全球经济中获取最大利益,甚至绝对利益的“权力”。

其实,他们的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是靠从原有体系中获取巨大收益来实现的。

那些现在把中国制造视为威胁的人,是否计算过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进入中国的外企赚了多少钱?中国又为发达国家提供了多少价廉物美的产品?

如果中国的崛起做大了全球经济蛋糕,那么,为什么中国人不应该要求更多的份额呢?

汽车的事当然关乎于饭碗。

现实的情况是,随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工人获得更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西方工人想继续维持他们原有的高水平生活当然就会变得更困难。

从这个角度看,美国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概念是有道理的。

然而,实现这样的“平“远非易事。

如果西方真的相信市场经济及其普遍适用性,它就应该让市场力量来决定。然而,现实往往与这一理想背道而驰。

传统工业国在后工业化时期面临体制改革和民众观念转变的严峻挑战。

美欧目前的治理体系很难适应这场大转变,最关键的是,它很难引导民众将压力转化为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动力。

现在这种千方百计维护旧有利益分配格局的政策导向,仍在不断地将压力转移到供应链下游的发展中国家,并由此引发与中国,与更多中下游国家的矛盾。

如果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发展是全球化的必然,那这个进程就很难被阻止。美欧对中国制造的遏制政策就注定会导致不断加剧的摩擦、冲突,走向双输。

按照目前的政策走下去,我们会不会面临一个支离破碎的全球化?美国人只开美国产的车,欧洲人只开欧洲产的车,中国人只开中国产的车……在产业和供应链支离破碎的全球化世界中,没有哪个国家的汽车产业能持续发展。

其他产业同样如此。

西方愿意调整现有体系,为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提供更多发展机会,通过更多合作分享利益,而不是通过设置壁垒或切割产业链和供应链,最终也在决定着他们自己国家和人民的未来。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