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从资产负债率,看经济冷暖。来自围棋投研。
我们在看半年报时候,有个指标经常提及,就是资产规模同比增减。我们总是希望上市公司能每年有所扩张,这样更能看得到发展趋势。
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没什么花样,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金不怎么变动,未分配利润就和净利润相关,因此资产下降大概率意味着负债减少。
企业不再愿意借钱,就说明对未来发展缺少了信心。这个逻辑,对各行各业基本都适用,但如果真要把每份资产负债表都打开去看,很费时费力。聪明的投资者就找到一个指标,叫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等于负债总额比资产总额。很有意思的是,大家既不希望这个指标太高,那样还款压力很大容易崩盘,又不希望这个指标连续下降,那样说明企业没有动力再做扩张,后面几年增长就不太好期待。
我以中免刚刚公布的三季报为例。中免公布的是三季度快报,里面没有资产负债表,算不出资产负债率.三季报里提到,去年前三季度总资产是788.7亿元,今年是755.9亿元,不仅没有增长,反而同比下降4.2%。从历史数据看,自2020年达到阶段性高点后,中免的资产负债率已经连续4年下滑,说明负债意愿是一年比一年更低,越来越没信心。
那中免是不是个例呢?截至目前,A股有34家企业公布2024年完整三季报,我把所有企业的最新资产负债率和去年底做了个比较,发现大部分企业资产负债率都是下降的,而且越是大市值企业,下降概率就越高。
这是什么概念?通俗说就是企业没有信心,不肯背债,专业术语就是企业主动在收缩杠杆,度过寒冬。上市公司已经是国内资源最好的一批企业,无论是银行授信额度,还是贷款利息,都远优于非上市公司。如果连这批人都畏手畏脚,其他企业更是不敢借款了。
曾经在一次调研时,聊到政府可能会给低成本融资,我就问上市公司高管,如果真有低息贷款额度,会不会有兴趣?他先说肯定会啊,让我有些许安慰,但后面一句却是,可以拿来还掉之前的高利息贷款,让我心又凉了半截。
企业不敢借款去扩张,本质是不确定扩张后产品能不能卖得出去,卖不出去就赚不到钱,到时候可能连利息都还不起,不如就先苟着,熬过去再说。看到这里,有没有觉得熟悉?其实每个家庭都有一份“资产负债表”,这几年很少有人贷款买房,而是都选择把银行贷款提前还掉。无债一身轻,这就是在缩表。
试想一下,现在有人愿意借给您100万,但每年要收5万元利息,您愿不愿意借?如果大部分人都回答愿意,大概率说明经济很不错,随便投到哪儿就能赚到钱;如果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大概率说明经济不景气,一年到头别说还利息,可能本金都要跌掉不少。
就这几年而言,估计后者人群比例会更高一些,房价下降、股市下跌、工资下调,吃得起饭就不错了,还要什么自行车。
前两天看到一段话,很有意思:现在的情况是,国家用国债的形式向社会投放货币,这些货币流通到社会上以后马上就变成了居民存款,国债数字在增加,央行资产在增加,居民储蓄在增加。放出来多少钱,就变成多少居民存款,不进行消费,不参与社会经济周期,成了单向的资金黑洞。
300万亿投放,每年21万亿税收,但产生了150万亿存款,仅付利息每年就要3万多亿。央行投放货币越猛,居民储蓄增长越高,财政收入越少,离了大谱。
说了这么多,想表达是,现在企业不愿意加杠杆,老百姓不愿意背贷款,大家过得都不好,就变成了死循环。
怎么解开?这个问题实在过于宏观,自知以我的知识储备并不足以回答,但有个角度或许能作为参考:刚才那个借100万还5万利息的问题,在今年有一段时间里,能得到不少肯定答案,那就是国庆节前的一周。那段时间,融资融券需求显著激增。
很多人都会想:区区5万元利息,创业板指数一个20厘米就搞定了,还本付息后还能赚到15万!虽然这样近似疯狂,但往后看,最直接能改变老百姓信心的渠道,可能就是权益市场。同时,老百姓有信心就会带动消费,有消费企业就能盈利,赚到钱就能资本开支和提升薪酬,一边是继续投入新产品,另一边是继续带动新消费,就能循环起来。
千万不要觉得市场上没钱,刚才提到居民存款有150万亿,也千万不要觉得这钱不敢投股票,工行银证转账指数在10月8日就达到过2017年均值的55倍。
哪一天,有越来越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逐渐转增,有越来越多老百姓愿意稍微背点贷款,就说明信心真的在恢复,一切就都能好起来了。
我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远。
价值
讲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