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纪念馆重整开放,让旧址遗迹都有了“身份证”

“两弹一星”纪念馆重整开放,让旧址遗迹都有了“身份证”

00:00
07:40

正值“两弹一星”精神提出25周年、中国科学院建院75周年之际,10月16日,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重新开放,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示中国科学院在“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贡献,鼓舞和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传承发扬“两弹一星”精神,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此次升级改造中,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内保留的“两弹一星”旧址遗迹进行了发掘和标识,进行分类整理、建立台账,使这些旧址遗迹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证”。

历时半年改造,新馆重整开放

沿着木栈道走入校园的最深处,背靠郁郁葱葱的青山,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就坐落在这里。经过拓展扩建,颇具现代感的落地玻璃幕墙和年代感十足的红砖建筑相连,院落中几十米高的避雷针已跨越数十年,当年,科学家们在此为“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

“60年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此刻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聚集在这里,共同迎接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升级改造之后的重新开放。”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周琪介绍,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于2013年启动建设,2015年正式对外开放,今年全面启动了校园内纪念馆、水塔等遗址遗迹的修复工作,并面向全院广泛征集史料文物。6月10日,纪念馆正式闭馆,开始维修升级。为确保维修期间闭馆不闭展,精神弘扬不间断,学校专门设立了临展,新征集了一大批关于钱三强、郭永怀、周光召先生的珍贵遗物。在纪念馆闭馆期间,临展累计接待了33000余人。历经4个月紧张有序的改造和修复工作,纪念馆一期工程顺利完工,此次专门邀请有关单位和部门的领导、嘉宾以及“两弹一星”事业的亲历者、参与者及家属代表,共同见证纪念馆的重新开放。

中国科学院院长侯建国致辞表示,“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是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奋力攻坚取得的伟大壮举。在研制“两弹一星”艰苦卓绝的历程中,一大批优秀科研工作者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召唤,扎根茫茫戈壁滩,勇做惊天动地事,甘当隐姓埋名人,用炽热情怀谱写了气壮山河的科技史诗,铸就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要努力将纪念馆打造成为缅怀科学先辈的精神殿堂、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的生动课堂和立德树人的鲜活教材。”侯建国强调道。

作为“两弹一星”研制亲历者,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与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侯洵回忆说,参加任务的中国科学院人在当年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团结一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战胜了重重困难,攻克了许多关键技术难关。他表示,新一代的科技工作者要在科研实践中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始终瞄准国家需求,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在科研攻关的道路上不断续写新时代篇章。

“我们党支部在前两天参观了‘两弹一星’纪念馆的临展,能在今天参加‘两弹一星’纪念馆的正式开展开馆很激动,很荣幸能够在这样具有科研和科学热爱的学校中学习。”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一学生王一博表示,“两弹一星”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是国科大学生的精神底色,他希望能够跟随前辈们在自己研究的方向上有更深远的发展。

旧址遗迹有了“身份证”

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位于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的怀柔火箭试验基地旧址,这里是钱学森先生回国后亲自选址和创建的我国第一个火箭研究与试验基地,为“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纪念馆在2015年开馆,收录了在中国科学院工作过的17位“两弹一星”元勋的人物事迹,记录了中国科学院1万余名参研参试人员名录和信息。自开馆以来,累计接待43万余人次。此次改造升级过程中,深入挖掘收集了大量具有珍贵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重要档案史料和文物,包括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高速摄影机、甲种分离膜等,以及部分“两弹一星”元勋的手稿和在重要历史场合穿过的服装、“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许多重要科研仪器设备的图纸和模型等。同时,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内保留的“两弹一星”旧址遗迹也被进一步发掘标识、分类整理、建立台账,让旧址遗迹都有了自身的“身份证”。

在纪念馆建设过程中,多位家属向馆方提供了包括郭永怀先生在青海核试验基地工作时的着装、钱三强先生参加中央高层会议时的着装、周光召先生的“两弹一星”功勋证书及个人生活物品等在内的5000余份珍贵文物。

“接到纪念馆提升和改造任务之始,我们就开始思考如何从环境中汲取营养,如何从‘两弹一星’元勋们的精神中汲取营养,因此对整个东线进行了梳理,即从上山伊始,便结合原来的排洪渠创造了一个栈道,一路步行到场地中,先进入新设计的序厅,它是一个未来展览馆的枢纽。”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总建筑师,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居科学学院院长、讲席教授吴晨介绍,序厅内部设计为进入展览空间的“心灵准备”,观展者可以据此进入正式展厅,原有的实验室建筑也被充分保留,“一砖一瓦的文化信息和历史印记都被保留,又结合了未来展览展陈的需求,对整体的建筑和周边环境进行了提升和维修。”吴晨说道。

“在7个月的改造升级中,我们的关键任务就是要把纪念馆如期、保质保量地建设完成。”中国科学院大学基建处、中国科学院和“两弹一星”纪念馆项目负责人李杨介绍,首先在发掘保留校内旧址遗迹中,原怀柔火箭试验基地水塔改造成现在的精神灯塔,它是“两弹一星”精神传承的象征,沿线上山对于上世纪60年代建筑遗址的翻建,将会更好地展示和传承“两弹一星”的精神。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