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报告:与过去30年均值相比,去年全球自然灾害频次偏少3%

评估报告:与过去30年均值相比,去年全球自然灾害频次偏少3%

00:00
07:08

日前,《2023年全球自然灾害评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与过去30年均值相比,2023年全球自然灾害频次偏少3%,死亡人口偏多73%,直接经济损失偏多32%。其中,洪水灾害最为频繁,共发生152次,风暴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最大,超1000亿美元。

报告由应急管理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灾害风险综合研究国际科学计划等单位编制,分为主报告和三个专题报告。

去年洪水灾害最为频繁,地震活动次数有所增加

报告显示,与过去30年均值相比,2023年全球自然灾害频次偏少3%,受灾人口偏少53%,死亡人口偏多73%,直接经济损失偏多32%。

其中,洪水灾害最为频繁,共发生152次,比历史偏多3.5%,受灾人口最多,达3239.28万人,与历史平均相比偏少66%;风暴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最大,约1008.45亿美元,较历史偏多50%;地震活动次数有所增加,死亡人口最多,达62451人,与历史平均相比偏多140%。

从各国或地区灾害情况来看,灾害发生频次位于前十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南部和东南部,其中美国最高,达25次,中国与印度次之,均为17次,巴⻄位列第四,发生了16次。

灾害死亡人口较高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南部和东南部,位列前十的国家死亡人口均在300人以上,其中土耳其最多,其次为利比亚。直接经济损失较高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 东部和西部以及北美洲南部,位列前十的国家损失均在40亿美元以上,其中美国最多,土耳其和中国次之。

土耳其强震启示:建立跨国合作机制是关键

报告对2023年2月发生在土耳其的地震灾害进行了评估,发现这场典型且罕见的“双震型”地震及其数量多、震级高的余震已成为全球近20年来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经济损失最大的地震灾害之一。

报告显示,2000年以前的老建筑一般都没有良好的抗震设计且施工质量不足,抗震设防措施的缺乏导致了建筑的低延性,从而引起了整体建筑的倒塌。其次,场地效应包括液化和地表破裂,这些现象一旦离建筑物很近,往往造成地基破坏,并进一步导致建筑物倒塌或严重损坏。

超预期的地面运动,尤其是能量占比较大的低频成分,在地震中与约10层楼的建筑物发生共振,进而超出了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地震灾区的建筑还普遍存在混凝土质量低下和钢筋缺陷问题。地震动幅值高和特征复杂造成大量正规建设的房屋设施发生严重破坏或损毁,也是此次地震灾害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地震发生在土叙两国交界处,地形复杂,人口流动大,加上救援人员短缺、重型设备不足、道路损毁、 严寒天气和频繁余震等因素,给当地政府和国际救援人员的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

报告提出,建立跨国合作机制是关键,包括成立地震救援联盟或多边合作组织,以便在地震 灾害发生时快速响应并协调救援行动。同时,简化国际救援协作流程很有必要。

共享资源和信息至关重要,各国可以共享救援人员、医疗设备、食品、药品等资源,以提高救援效率和覆盖范围。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必不可少,国际社会可以共同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帮助各国救援人员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和专业技能,以更好地处理地震灾害。

数据凸显全球共同应对高温热浪灾害的紧迫性

报告发现,在高温热浪危险性和人口暴露度共同影响下,印度半岛恒河平原等区域的人口高温热浪风险较高,非洲中西部、亚洲东部和西部的人口高温热浪风险略高,欧洲、北美洲东南部、南美洲东南部的人口高温热浪风险相对较低。这既体现了高温热浪对全球不同区域的影响特点,也凸显了全球共同应对高温热浪灾害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总体而言,2014-2023年,非洲高温日数最多,最高气温最高,但升温速率最慢;北美洲高温日数最少,最高气温最低;南美洲高温日数增加速率最快,大洋洲最慢;欧洲最高气温升温最快。

全球除南极洲、欧亚大陆北部、青藏高原、北美洲北部、南美洲⻄部山地区域外,其余地区均有高温分布;中国长江流域中下游、非洲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海、南美洲中部等区域高温日数呈明显增多趋势;亚洲东北部、欧亚大陆交界处、北美洲中部、南极洲西北部等区域日最高趋势升温最快;非洲西北部及刚果盆地、青藏高原周边、北美洲密西西比河流域、南美洲亚马孙平原西部等区域高温过程发生频次增加趋势较快。

报告还设专题对2023年中国自然灾害进行解读。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台风和地质灾害为主,干旱、风雹、低温冷冻和雪灾、地震、沙尘暴和森林草原火灾等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全年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9500余万人次受灾,因灾死亡失踪691人,紧急转移安置334.3万人次;倒塌房屋20.9万间,不同程度损坏206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0539.3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454.5亿元。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