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为了“有所不疑”必先“有所怀疑”——笛卡尔的《谈谈方法》

052.为了“有所不疑”必先“有所怀疑”——笛卡尔的《谈谈方法》

00:00
16:51

喜马拉雅的各位听友,大家好,我是周濂,欢迎你来上我的哲学课。


一、近代哲学的起步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进入到近代哲学。如果说古代哲学追问的核心问题是本体论问题,那么近代哲学追问的则是认识论问题。什么是本体论问题?简单说,就是外部世界存在着什么?什么是认识论问题?简单说,就是我们如何知道,我们能够知道什么?这背后的逻辑其实一目了然:在知道外部世界到底存在着什么之前,我们首先要考察能够知道什么。


二、近代哲学之父——笛卡尔



在接下来的两讲里,我们将来探讨笛卡尔(Descartes)的哲学。笛卡尔通常被认为是近代哲学之父,1596年,他出生于法国的一个小村庄里,因为从小身体孱弱,他在上学的时候可以免早操,同时养成了在床上思考问题的生活习惯。以后如果有人再说你赖床,你可以名正言顺地告诉他:别打扰我,我在像笛卡尔一样思考哲学问题。


跟许多著名的哲学家一样,笛卡尔也是一个老光棍,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没有过爱情生活,事实上他在年轻的时候曾经卷入到一桩爱情的决斗中。他还曾经有过一个非婚生女,但可惜只活到了五岁。


笛卡尔有两个著名的红颜知己,一位是波西米亚的伊丽莎白公主,另一位是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可惜后者给他带来的不只是欣赏、认可和友谊,还有死亡。1649年,克里斯蒂娜邀请笛卡尔去瑞典讲学,甚至不惜动用战舰把他从荷兰专程接到瑞典的王宫,可惜这个看似无比荣耀的旅程却成为了死亡之旅,因为女王每天起的很早,习惯赖床的笛卡尔不得不在凌晨5点起床与她讨论哲学问题,在冰天雪地的瑞典,他不幸患上了肺病,于1650年2月11日去世。


今天人们说起笛卡尔,总是会想当然地把他视为一名哲学家,但是我想告诉你们的是,他首先是一位数学家和自然哲学家。他是解析几何的奠基人,他研究物理学,气象学,天文学,甚至打算出版一本著作,提出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行星,但是在得知伽利略被教会审判的消息之后,他立即把这本书撤了回来。


笛卡尔自称从来不读经院哲学的教科书,相比起理论知识,他更热爱做实验,但有意思的是,他却被后人视为唯理论的代表人物,而不是经验论的代表人物。这个现象告诉我们,所谓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区分只是方便之举,我们切不可因此而陷入到教条僵化的思维,认为二者之间存在着无法跨越的鸿沟,要知道,在哲学领域里,很多类似的鸿沟其实都是后来人以讹传讹的结果,当时的人们可不是这样非此即彼的。


在哲学领域笛卡尔先后出版过《谈谈方法》(Discourse On the Method)、《第一哲学沉思集》(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哲学原理》(Principles of Philosophy) 等著作,这在当时给他带来了毁誉参半的名声,反对者指控他是一个无神论者和异教徒,而支持者则对他欣赏有加。



◆ “我思故我在”


地球人都知道,笛卡尔有一句名言叫做“我思故我在”,所有的哲学系在印刷T恤的时候,最先想起的就是这句话。



记得十年前,我接到过一个电话,是大学本科的同学打来的,他说:我是某某,我在厕所里。我问他:你在厕所里给我打什么电话?他说:因为我在相亲。我就越发的懵圈了。原来,他在相亲的时候,对方得知他是北大哲学系毕业的,于是向他请教我思故我在到底是什么意思,情急之下,他只好借口上厕所,打电话向我求救。我不知道他后来是怎么向对方解释我思故我在的,反正他现在的夫人不是那个女孩子。我希望在讲完这一讲之后,各位听友不要在若干年后,躲到厕所里给我打电话。


◆ 笛卡尔的哲学动机


在正式讲解“我思故我在”之前,我想先来介绍一下笛卡尔的哲学动机,笛卡尔作为近代哲学之父,他写作《第一哲学沉思集》(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 的目的是为了摧毁亚里士多德的原则,与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一刀两断,“促成全新的、普遍的自然科学”


笛卡尔对旧哲学最大的不满在于,虽然千百年来,无数最聪明的大脑在钻研那些问题,但依旧是众说纷纭、没有定论。他说:“我眼见它虽然经过千百年来最杰出的才智之士的研讨,其中还是找不出一件事不在争辩之中,因而没有一件事不是可疑的。”这与数学、几何学的现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笛卡尔打算以数学和几何学作为哲学体系的原型,结合探究的方法与怀疑的方法,为人类的知识之树建立“稳固可靠、经久不衰的”基础。



这里需要解释几个问题。首先,笛卡尔把人类的知识比喻成一株大树,最上面的树叶和枝桠是自然科学,树干是物理学,而深扎在泥土中的树根则是形而上学,他所谓的“稳固可靠的、经久不衰的”基础指的就是形而上学。笛卡尔批评伽利略,认为他固然是一名出色的科学家,可惜缺乏哲学的眼光,在还没打地基的时候就开始盖楼了。


其次,笛卡尔认为要想建立这棵知识之树,首先要解决方法论的问题。前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一句话说,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校正方向的过程,否则跑的越快,错的越远。其实,笛卡尔早就有过类似的说法:“那些只是极慢前进的人,如果总是遵循着正确的道路,可以比那些奔跑着然而离开正确道路的人走在前面很多。”


A Cartesian coordinates graph (笛卡尔坐标), using his invented x and y axes.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将介绍他的方法论,推荐各位去读他写的《谈谈方法》,中译本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非常薄的一本小册子,一个下午就可以翻完。笛卡尔曾经很得意地说过,我的哲学书读起来就像小说,这话不算特别的夸张,特别是比起康德的著作,笛卡尔的书简直流畅的像是网络小说。


笛卡尔认为“良知是世界上分配得最均匀的东西。”这话什么意思?我们要知道从古希腊的柏拉图一直到中世纪,主流的观点认为人分分三六九等,只有极少数人,比方说哲学家和僧侣教士才有资格掌握知识,所以当笛卡尔说,说良知是世界上分配得最均匀的东西的时候,就意味着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每一个人,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贩夫走卒,都可以通过教育,通过寻找到正确的方法来获得真知。这当然是继承了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的传统,是对普遍人性的一种肯定。


笛卡尔认为,良知或者理性是“那种正确判断、辨别真假的能力”,既然良知是平均分配的东西,那就意味着,“我们的意见之所以分歧,并不是由于有些人的理性多些,有些人的理性少些,而只是由于我们运用思想的途径不同,所考察的对象不是一回事。因为单有聪明才智是不够的,主要在于正确地运用才智。”



◆ 笛卡尔:4条方法论


也正因为此,方法论就显得格外重要。具体来说,笛卡尔提出了四条方法论的原则。这些原则初听起来卑之无甚高论,但是细细琢磨,就会发现它们不仅非常实用,而且要想在日常生活中一一落实它们,其实并不容易。


第一条方法论原则是:“在我尚未清楚认识时,决不接受任何事实为真。”我们在网上读到大量的来路不明、鱼龙混杂的信息时,我们能做到这一点吗?我们是不是非常容易轻信、盲信那些捕风捉影的消息呢?


去年我在一个访谈里曾经提到,在“后真相时代”,面对海量的信息,人们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状态,真伪难辨,不知如何取舍,这其实是对每个读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你必须要有反思和批判的能力,必须要有这种解读信息的能力。与此同时,后真相时代凸显出共同学习的重要性。如果说我们秉承着共同追寻事实真相、探求道理的初衷,这会是一个很好的共同学习的过程。但是如果我们不在乎真假、只在乎输赢,不在乎对错、只在乎立场,不在乎理解、只在乎面子,那么公共生活的生态就会变得异常糟糕。


回到笛卡尔的第二条方法论原则:“将我检查的每一项难题尽可能分成许多小部分,以便可以尽可能用最好的方法加以检验。”这是再简单不过的分解法,非常的实用,家里的家用电器坏了的时候,遵循这个方法一定能够找到问题所在。几年前我家的空气净化器坏了,我就是这样解决问题的,有个学理科的朋友得知此事,非常的惊讶,你们文科生也能修理家用电器,我跟他说,因为我学过笛卡尔的方法啊。



第三条,“按照次序引导我的思想,以便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一点一点逐步上升到对复杂对象的认识。”把这一条与第二条结合起来,就是先分解再综合的整个过程。


第四条,“最后,把所有情形都尽可能一一列举出来,逐项检查,确保没有任何疏忽遗漏。”你有没有意识到,这是我们在高中考数学的时候最经常干的事情。


◆ 怀疑 & 怀疑主义


我们现在要问的是,当笛卡尔把这套方法运用到哲学反思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简单说,就是通过怀疑一切可以怀疑的东西,通过分解一切可以分解的东西,最终找到那个不可怀疑的确定之点,为人类的知识之树建立起“稳固可靠、经久不衰的”基础,然后再返身重建知识之树。


在这里,尤其要注意的是,笛卡尔式的怀疑是方法论上的怀疑,这意味着他不是为了怀疑而怀疑,恰恰相反,他的怀疑只是为了寻找那个确定无疑的东西。



在中世纪的晚期,古希腊的很多哲学流派重新开始流行,其中最受人们欢迎的就是怀疑主义(skepticism),这其中的道理一望便知,因为怀疑主义可以作为一个工具去冲撞经院哲学的权威性,可是过犹不及,如果演变成为普遍的怀疑主义,那就会产生极大的破坏后果。


其实,很多哲学的初学者都会陷入到这种我怀疑、我怀疑、我怀疑的状态中,最后就成了我破坏、我破坏、我破坏的思想红卫兵。而真正伟大的哲学家,他们虽然也怀疑,但是他们绝不是为了怀疑而怀疑,而是把怀疑作为通向绝对确定性的一条道路。笛卡尔就是这样,所以我们才会把他的怀疑称为方法论上的怀疑


笛卡尔说:“我仅仅是在考虑最极端的一种怀疑形式,正如我反复强调的,这种怀疑是形而上层面的,是夸张的,绝不可以应用于现实生活。当我说任何事物只要引发丝毫怀疑,就有充分理由予以怀疑时,我指的正是这种怀疑。”


那么他到底是怎么怀疑的?通过怀疑,他能否找到那确定无疑的基础,并由此返身重建知识之树?关于这些问题,我们下一讲接着说。


周老师的资源推荐 

最后,我给大家推荐两本二手文献:


一本是由美国学者G.哈特费尔德(Gary  HatfieId) 撰写的《笛卡尔与〈第一哲学的沉思〉》,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分析的非常细致,可以与笛卡尔的原著对照着一起读。


另一本是牛津通识读本《笛卡尔》,非常简明扼要的一本小册子,适合初学者阅读。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柠檬树不会飞

    我一直没搞懂所谓的形而上学到底是什么鬼?百度上说的是以一种静止的方法看待问题,与辩证法对应,但我还是没懂,怎么才能称之为形而上学?它到底指什么?请老师赐教

    周濂 回复 @柠檬树不会飞: 请回头去听亚里士多德部分

  • Spring1126

    怀疑作为一种方法论,是批判思维的基础。大众确实十分需要这种教育,但是可惜目前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对这种作为方法论上的怀疑是排斥的。顺便说,文科生之所以给人不会修电器的印象,和我们一直以来文科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恐怕很有关系。相信人性,相信良知是均匀分配的,与人文主义者只愿意与精英对话,这可能并不矛盾,也不该成为无法解决的矛盾。中间的鸿沟是教育,但在教育日渐普及的现在,更重要的是,教育的内容与方式。

  • 家近江南念桥西

    听这一讲,我特别有感触。因为现在网络上的信息,新闻,故事太多,如果要确定是真的,就首先要排除假新闻的可能。因为我学过新闻,所以我会看有没有新闻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如果具备了五个要素,我才会初步认定是真实的。如果没有,我就不浪费时间去看了。

    周濂 回复 @家近江南念桥西:

  • richard_wj

    我思故我在是对认识论高度的概括

  • 端木孤莱SK

    这一讲受教很多。

  • 家近江南念桥西

    北大哲学的本科毕业生,也不知道啥是我思故我在

  • 万Sir_Frank

    几乎所有著名的哲学家都是全才,真的是让人忍不住顶礼膜拜啊…… 🙏🙏

  • 听友215412798

    方法论上的怀疑有点接近儒家讲的“明辨”,而为了怀疑而怀疑有点接近儒家讲的“君子不辩”,明辨和辩论的区别。

  • hawkpoet

    20集之前的听不到了?

  • sharonqqin

    第一次听哲学,古典的柏拉图深深地吸引我,本我的思考以及各种理论的冲击,丰富而有趣的灵魂们呐。然而随着课程的进度,现代哲学开始不像课外读物了,感觉要慢慢开始弥补我的数学、物理课了不过,仍然充满了憧憬,周老师加油^0^~

    周濂 回复 @sharonqqin: 你也加油